第二節 對黑格爾唯心主義美學的批判
2024-08-14 18:06:10
作者: 蔣孔陽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俄國美學界被德國唯心主義美學所統治,鮑姆加登、康德、謝林、席勒、黑格爾等人的美學著作被譯成俄文廣為傳播,其中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美學影響尤其巨大。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1888年為他的學位論文《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所寫的第三版序言所說:"在40年代,俄國大多數有教養的人對於德國哲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的最優秀的政論家(指赫爾岑和別林斯基——引者據原譯註)儘量對俄國公眾重述在德國風靡一時的思想。那就是黑格爾和他的門徒的思想。"而當車爾尼雪夫斯基開始準備寫他的碩士學位論文時,黑格爾唯心主義美學在俄國文學界仍然有很大影響:"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他的哲學卻支配著我們的文學界。"[2]鑑於這種情況,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了依據新的哲學觀點——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來建立自己的美學體系,首先就面臨著一個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美學觀點並肅清它在俄國美學界和文學界的影響的重大歷史任務。因此,他在《現代美學概念批判》、《論崇高與滑稽》(1854年)中作了專題整理和清算,而在《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寫於1853年,初版於1855年)中從破除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美學觀點入手來闡述自己的唯物主義美學觀點和體系。
車爾尼雪夫斯基像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批判的矛頭直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美學,但是由於當時的特殊原因(黑格爾的名字那時——19世紀50年代也是不便使用的一個),他很少直接提到黑格爾本人的名字及其美學著作,而是以黑格爾左派,弗利德里希·特奧多爾·費舍爾(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1807-1887年)的《美學,或美的科學》作為他的批判的靶子,因為"當時黑格爾本人的《美學》在事實的細節方面已經過時了;所以他寧願引證費舍爾的《美學》,因為當時那還是一本新的著作。費舍爾是一個相當強的思想家,但是同黑格爾比起來,卻是個侏儒。凡是他同黑格爾《美學》的基本思想有出入的地方,都是把這些思想損壞了。但是,作者所引用的那些文句,卻總是說明黑格爾的思想的"。[3]
在學位論文中,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於當時流行的黑格爾的關於美的概念作了這麼幾種轉述:①這個把觀念完全顯現在個別事物中的、本身包含著真實的外觀("лриэрак"譯"schein"),就是美。②從這方面說,個別的對象就叫形象(das bild)。這樣,美就是觀念與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一致。③"那個完全表現出這種事物的觀念的事物,就是美的"——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說,"那種出類拔萃的東西,在同類中無與倫比的東西,就是美的"[4]
應該說,車爾尼雪夫斯基以上的轉述是符合黑格爾哲學和美學的體系的實質的。在黑格爾那裡,世界的本原是理念(觀念),世界的一切都是這個理念的自我生展、自我運動、自我顯現的結果,因此,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而真正的美是心靈創造的藝術之美,這種美的程度當然就以它顯現或符合那個本原的理念(觀念)的程度為依據。這樣,當車爾尼雪夫斯基把黑格爾的美的概念轉述為"這個把觀念完全顯現在個別事物中的、本身包含著真實的外觀"以及"那個完全表現出這種事物的觀念的事物"時,他是從本體論的意義上說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而當他把美的概念轉述為"觀念與形象之完全的吻合,完全的一致"時,他是從認識論的意義上說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因此,車爾尼雪夫斯基是在哲學觀念從本體論向認識論轉型的確定時期(這個轉型從笛卡兒開始至康德完成),不僅從本體論上,而且從認識論上,全面地批判(考察和判別)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客觀論的美的概念。這樣,他的批判不僅上升到了哲學("形上學的體系")的高度,而且也在哲學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兩個方面達到了批判的周延和嚴密。所以,我們不同意朱光潛先生的觀點,他認為,不必把"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分為"觀念在個別事物上的完全的顯現"和"觀念與形象的一致"兩個公式(兩種表述),"在瞄準靶子時,車爾尼雪夫斯基就已稍微射偏了一點"。[5]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在《現代美學概念批判》中,車爾尼雪夫斯基用了大量篇幅介紹了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的美學觀及美的概念,並指明:"通常的定義把美的觀念和一般的觀念混為一談。""按照通常關於美的概念來說,美實質上是和善與真一致的;這些概念之間的差別只在細節、局部上。""其次,它又不得不和它的這種主要缺點發生奇怪的矛盾,因而斷言:'在現實生活中美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們的幻想的創造'。'萬物皆美',以及'現實世界中沒有什麼美'。這種概念混亂的結果,我們可以從關於崇高與滑稽、關於自然美的概念,最後從關於藝術的本質以及藝術對自然美的關係的那些概念中看到。"[6]還明確地表示:"應當把通常關於美的本質的概念撇開;因為這些通常的概念就是唯心主義以及片面的唯美主義的結果,這種唯心主義、唯美主義在德國哲學中直到現在為止都占有主宰地位,它的最後一位偉大代表就是黑格爾。現在這種以唯心主義以及片面的唯美主義為基礎的哲學體系已經摧毀了;那種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一直占有主宰地位的關於美的本質的概念也跟著垮台了。"[7]
由上述可以見出,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於當時流行於俄國的黑格爾唯心主義美學的批判,是從哲學體系的高度,用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為武器,從美的概念這個中心突破,在本體論和認識論兩個主要方面,全面涉及整個美學重要問題的,因而是全方位的、深入的、根本的,儘管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他沒有得到比人本主義唯物主義更為徹底的、銳利的思想武器。正如他自己所說:"應用費爾巴哈的基本思想來解決美學問題,作者得出了和黑格爾左派菲希爾(費舍爾——引者)所主張的美學理論完全相反的思想體系,這正相當於費爾巴哈哲學與黑格爾哲學(即使是黑格爾左派思想家們筆下的那種形態的黑格爾哲學)的關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