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藝術的審美本質
2024-08-14 18:05:47
作者: 蔣孔陽
自從19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直至蘇聯和我國美學界、批評界20世紀80年代為止,別林斯基主要是一個以文學批評為武器的革命家的形象。如美國批評家雷納·韋勒克就說過:"在評判別林斯基時我們應當記住,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早已指出的,俄國的文藝批評是十分普遍地探討政治、社會、道德等問題的工具,這主要是由於下述事實:審查制度在對待表面所謂的書評時不太苛刻。別林斯基是社會的一般批評家,他利用一切機會談論農奴解放、俄國宗族等級制度的迷信和偏見、個人尊嚴、婦女地位、民族性問題。因此他是完全有意識地在其文藝批評中摻雜了與手頭話題只有略微聯繫的內容。"[21]在韋勒克眼裡,別林斯基主要是一位革命的社會批評家,一位借文藝批評鼓吹革命的思想家。然而,在我們看來,長期以來別林斯基作為美學家和批評家,似乎遭到了雙重的誤解和扭曲,他以文學批評為革命工具的一面被極大限度地誇張了,而他重視藝術的審美本質的一面卻被視為他文學批評觀點的早期缺陷。這裡有必要予以澄清。
其實,別林斯基為了更好地發揮文學和文學批評作為革命工具的作用,一直是非常重視文學和藝術的審美本質的。不但在早期,而且到了他的思想發展的後期,在反對純藝術(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時,他仍然十分重視藝術的審美本質。
在別林斯基的早期文學批評生涯中,他就十分重視藝術和文學(詩)的審美本質。他在《文學的幻想》一文中指出,藝術是"用言辭、聲響、線條和色彩把大自然一般生活的理念描寫出來,再現出來",[22]在此,藝術的審美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他還認為,詩歌作為藝術首先不是道德說教,而應有優雅的審美特質,他指出:"我們不向詩人要求道德;可是我們有權要求他在嬉戲的時候保持優雅"。[23]他在肯定藝術應有"表現著社會的自覺",應"為社會服務"的同時,又強調藝術的獨立性即審美的自律性,指出藝術"不是作為一個為社會而存在的東西,而是作為一個為自己而獨自存在,在自身中具有它的目的和它的原因的東西",[24]他特別指出,"正像美一樣,詩歌——這美的表達者和獻身者——本身就是目的,除了自身之外沒有任何目的"。[25]換言之,藝術只是有表達美這唯一的、為自身的目的,而不是充當其他處於藝術的事物的工具或手段。這話與純藝術論與唯美主義似乎很相似,但聯繫別林斯基其他論文來看,他並未陷入形式主義,他只不過更重視藝術自身的審美特質罷了。正如他明確指出的:"美是藝術的必不可缺的條件,沒有美也就不可能有藝術——這是自然的公理。可是光有美,藝術還是不會得到什麼結果的,特別在我們今天是如此。"[26]就是說,藝術還有為社會服務的另一面。
關於藝術的審美特質,別林斯基突出地強調了藝術的形象性。他說道:"人們首先是在藝術中看到真實,藝術是直觀狀態的真實,就是說,不是在抽象的思想裡面,而是在形象裡面;並且這形象不是被制約的象徵(像在東方那樣),而是肉身化了的概念;這概念表現在形式美里,作為它的充分的、有機的、直接的現象而出現,概念和形式不可分割地融合在一起,正像靈魂之於肉體一樣。"[27]他還指出:"詩人是畫家,而不是哲學家。……詩歌用形象訴於靈魂,而這些形象就是那永恆的美的表現。"[28]在別林斯基看來,形象性是藝術審美特質的主要內涵,是藝術區別於哲學、科學的主要之點,這一觀點也是對黑格爾美學思想的繼承和吸收,對於人們認識藝術的特徵十分重要。
以上這些屬於別林斯基思想前期和轉變期的論述充分地顯示了別林斯基關於藝術和文學的審美本質的偉大思想,儘管在具體說明中還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一些受黑格爾美學思想影響的痕跡,但是,其思想的總體傾向卻是正確的,也具有極強的辯證因素,即不僅著重強調了藝術和文學的審美本質,而且也在此基礎上論述了藝術與社會(道德、政治等)的必然關係。這正是別林斯基作為美學家和批評家的偉大之處。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別林斯基的這種偉大思想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依然貫穿到底,不過此時他已徹底清算了德國唯心主義美學的影響,既肯定了藝術的美學本質,又旗幟鮮明地反對"純藝術"(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在《一八四七年俄國文學一瞥》中,別林斯基作出了他生命最後一年(1848年)的明確的論斷:"毫無疑問,藝術首先應當是藝術,然後它才可能成為某一時代的社會精神與傾向的表現。不管一首詩充滿怎樣美好的思想,不管這首詩怎樣強烈地反映著現代的問題,可是其中要是沒有詩意,其中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思想,不可能有什麼問題,我們能夠注意的,無非是執行得不成功的美好的企圖而已。""然而,我們一方面完全承認,藝術首先應當成為藝術,同時還以為,把藝術想像為一種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跟生活的其他方面沒有什麼共通點的純粹的、獨立的藝術,這種想法卻是抽象、空幻的。這樣的藝術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沒有的。"[29]這種觀點無疑是非常正確、辯證而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