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理學美學
2024-08-14 18:04:08
作者: 蔣孔陽
心理學美學在古希臘已露端倪。古希臘哲人畢達哥拉斯認為,人只有處在旁觀者的地位,具有"旁觀"的心理狀態,才能獲得審美愉悅。德謨克里特認為,詩人是靠靈感和天才寫作的。柏拉圖則主張,只有在一種"迷狂"的心理狀態中,人們才能超脫塵世的種種慾念,通過對於美的理念的回憶,得到美的享受。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從心理學角度論述過許多美學問題,比如,藝術起源於人類的模仿本能,悲劇和音樂具有淨化作用。在西方近代美學中,洛克、夏夫茲博理、哈奇生、休謨等許多英國經驗派美學家也都已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美學問題。他們對於審美過程中的心理機制、人的審美能力、審美感受的具體特點和趣味、情感、聯想等問題在審美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探討,為現代心理學美學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此後,康德、叔本華等人也都對審美心理學問題作過引人注目的研究。然而,心理學美學形成一股蔚為大觀的強大的美學潮流,則是19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
19世紀以來,西方心理學研究不斷取得重大成果,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心理學脫離哲學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心理學的發展和研究成果,對西方的各個思想領域都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同樣,它也為現代心理學美學奠定了基礎。而其中最先發展起來的就是德國的心理學美學。
德國心理學美學是在19世紀中期以後反對形而上的哲學思辨的美學思潮中,憑藉著心理學等自然科學的方法的移植和借用逐步形成的。它幾乎與德國的形式主義美學同步地採用了"自下而上"的實證的科學方法。形式主義美學家赫爾巴特、齊美爾曼、漢斯力克都曾經對形式與心理活動的關係、形式引起審美快感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等問題進行過分析和論述。因此,心理學美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運用自然科學的手段,通過精確的量度、統計和實驗,對美學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回答。不過,心理學美學更加重視心理學實驗的方法。
德國不僅是現代心理學的真正策源地,而且也是心理學美學的發源地和中心。實驗美學、移情說美學、孤立說美學、格式塔心理學美學等心理學美學流派都誕生於德國,並以德國為中心。一般說來,現代心理學美學的第一個重要流派是以費希納為先驅和奠基人的實驗美學。屈爾佩、齊亨和華倫丁等人都是該派美學的代表人物。實驗美學全面引進心理學實驗方法研究美學問題,標誌著在美學中實證的經驗分析方法取代了原先占統治地位的哲學思辨方法,從而導致了西方美學史上古典美學("自上而下"的美學)向著現代美學("自下而上"的美學)的轉變。
與實驗美學同時興起的是移情說美學。其先驅人物是洛采和費舍爾父子,它的代表人物有里普斯、谷魯斯、伏爾蓋特等。移情說美學主要流行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並且由德國傳播至英國、法國,形成一股勢力強大的心理學美學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