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文學藝術的繁榮

2024-08-14 17:57:10 作者: 蔣孔陽

  古典時代是希臘文化的黃金時代,也是其文學藝術發展的黃金時代。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夠提出其美學—文藝理論,除了他們在哲學上的造詣外,和這個時期文學藝術的蓬勃發展緊密相聯的。

  這裡只是為了闡明這個時期的美學、文學藝術理論,扼要概述古典時代的雕塑、建築和戲劇。

  一 雕塑

  這個時期的雕塑獲得極高的成就,它是整個古典時代的時代精神在視覺藝術中的具體體現。它體現了希臘人的作為人本主義思潮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傳統神話中人神同形同性、傳統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以致法國著名文藝理論家、史學家丹納(1828—1893年)公允地把雕塑看作是當時希臘的中心藝術:

  希臘雕像的形式不僅完美,而且能充分表達藝術家的思想……不愧為人類心目中的英雄與神明。——結果雕塑成為希臘的中心藝術,一切別的藝術都以雕塑為主,或是陪襯雕塑,或是模仿雕塑。沒有一種藝術把民族生活表現得這樣充分,也沒有一種藝術受到這樣的培養,流傳這樣普遍。[25]

  結果發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他們的雕塑達到盡善盡美之境而真正成為他們的民族藝術。」[26]

  當時雕塑藝術的發展達到空前的程度,以致雅典等城邦到處布滿了雕塑。德爾斐四周上百所小小的神廟中就有無數雕像,光輝四射,成了真正的光明之神阿波羅的部屬。後來羅馬清理希臘遺物,廣大的羅馬城中雕像的數目,竟和居民的數目差不多,即便經過多少世紀的毀壞,城內外出土的雕像,估計總數還在六萬個以上。其完美、繁榮、種類繁多,是史無前例的。

  從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了希臘藝術的古典時期。具有強健的體魄、昂揚的精神和典雅優美的造型,是古典時期雕塑的共同特色。這是希臘各城邦在戰勝外族的入侵和建設自己強盛國家的年代中,人們對英雄人物的理想的體現,同時也形成了與此相應的審美的規範。

  古典時期早期(約前480—前450年)。標誌著古典風格的開始,希臘藝術推進古風時期的成就,雕塑家不但熟悉了關於人體形象的複雜結構的全面知識,而且能夠把它作為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表現出來,顯示出兼具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特徵:「雖然藝術家一步一步地接近自然主義形式,但他們已把某種質素——這是一種使雕像游離於現實主義之外,堪稱為靜穆的品性——賦予了雕像。」[27]

  

  在這個時期,可以觀察到一種新的對於情緒描繪的興趣,它不僅像以前大多數雕像那樣體現在體態上。而且還表現在面貌之中。痛苦、驚懼、恐慌、興奮等感情,用一種驚人的現實主義手法表現在雕塑和瓶畫裡。衣飾的表現手法也有了重要的發展,衣褶採用了生動自然的形態,拋棄了原先圖案式的手法。

  根據古代學者琉善等的記載,這個時期卓越的雕塑家有卡拉美斯、米隆等。米隆的創作包括神像和各種人物的雕像,並且擅長從事動物雕塑,作品均為青銅。他的原作都已佚失,只有幾件摹製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擲鐵餅者》,雕像將激烈的動作與高度飽滿和諧的精神狀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成為表現人體運動的經典之作。

  接著是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希臘古典雕塑的黃金時代。其最著名的代表是斐狄亞斯,以製作富麗堂皇的雅典娜神像和宙斯神像著稱。這些雕像多採用黃金、象牙等貴重材料,體形巨大,在當時被奉為最尊貴的神像。斐狄亞斯畢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巴特農神廟的雕塑,歷時十五年始告完成,但原作已蕩然無存。根據古代的記載和摹作,斐狄亞斯的風格特徵是:姿態寧靜,表情肅穆,精神高貴,製作精確。根據古羅馬修辭學家昆得利安的記載,斐狄亞斯雕塑的奧林匹亞的宙斯之美,可以說是「使傳統的信仰益增其輝,其作品的莊嚴高貴與神祇之質極為相宜不悖」[28],以致他的風格「一直支配著希臘雕刻」。[29]

  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雕像

  現藏於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王齊雲 攝

  其他代表人物尚有屬於斐狄亞斯學派的克雷西拉斯,以製作肖像雕刻著稱。斐狄亞斯的學生阿爾卡邁奈斯則以優美抒情的風格見長,顯示出對女性美的敏銳感受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與斐狄亞斯齊名的同時期大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主要製作青銅雕像,代表作有《荷矛者》、《受傷的亞馬孫人》、《代阿多美紐斯》。並在美術理論上有所探索,撰有論述人體比例的《法則》一書。提出身長與頭部的最理想的數的標準比例是7∶1。在深入研究人體結構的同時,還進一步解決了人體重心和各種動態之間的關係。

  公元前4世紀,進入古典時期的後期。由於雅典和斯巴達等城邦間的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民窮財竭,內部矛盾加劇,雅典的黃金時代隨之逐漸消逝,人們對神的敬畏也逐漸淡薄。反映在藝術上,那種莊嚴崇高、均衡和諧的理想化風格逐漸為更世俗化、個性化的表現所取代,在雕刻作品中,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色彩越來越濃,藝術家之間風格的差異也更明顯。「溫雅優美升華為這個時代的主要特色,面部表情空濛如夢,常常是一往情深,體態搖曳多姿,衣飾自然合體。」[30]這一時期雕塑界的最重要代表是斯科帕斯、普拉克西特列斯和利西波斯。

  斯科帕斯的作品以表現充滿激情的戰鬥和悲劇性形象為特色。同斯科帕斯的急風暴雨式的風格成鮮明對比的是普拉克西特列斯,後者抒情詩般的風格優美典雅。作品有各種神像和世俗人物的雕像,最著名的是《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它很可能是希臘雕像中第一個全裸的女神雕像,在當時即被譽為最完美的傑作。女神玉體畢現,風姿綽約,一手向前,一手輕拎衣飾。古羅馬的普林尼就盛讚:「這是普拉克西特列斯個人的,也是這個廣闊世界的巔峰之作」,認為無論從哪一面看,都使人嘆為觀止。古希臘修辭學家琉善(約125—約192年)曾描繪這座神像:「她微啟朱唇,泛起優美的微笑」,「雙眸柔美含情,閃爍著晶瑩而歡快的秋波」[31]。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這反映在他的同時代和後世的大量作品中。利西波斯則是古典時代最後一位大雕刻家,他的風格介於前兩人之間。據記載,他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曾作有1500件雕像和雕刻作品,多為青銅作品,但至今未發現過他的真作。他曾獲得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禮遇,在其宮廷從事創作。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成為從古典時期到希臘化時期之間承前啟後的重要雕刻家。

  二 建築

  希臘城邦國家是重視公眾活動的社會,人們習慣於在露天廣場上進行政治和宗教集會,以及商業、體育、娛樂等活動。現存的建築物遺址主要就是神殿、劇場、競技場等公共建築,其中尤以神殿為一個城邦的重要活動中,它也最能代表希臘建築的風貌。

  古典時期建築藝術空前繁榮,在伯里克利時期開始了一個偉大的興建神殿的時期,出現了衛城的巴特農神殿(前447—前432年)、衛城入口處的宏偉門廳(前437—前432年)、俯瞰古代市場的赫費斯提翁神殿(前450—前440年)和在埃琉西斯的秘典大廳。其特徵,正如丹納所描繪的那樣:希臘人「把許多平面角度,加以交叉,變化,屈曲,使建築物的幾何形體像生命一樣的嫵媚,多樣,推陳出新,飄逸有致」[32]。建築藝術高超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像天賦獨厚的經過特別培養的音樂家的作品,「他的演奏有細膩的技術,精純的音色,豐滿的和弦,微妙的用意,完美的表情」[33]。它成了希臘民族精神的完美體現。

  古典時期建築藝術的最高傑作,是伯里克利命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任建築師,斐狄亞斯負責藝術裝飾而設計的巴特農神殿,原意為「處女神殿」,為供奉雅典保護神雅典娜而建,用以象徵雅典的勝利和權威。神殿的比例關係體現了希臘人理想的審美標準,即黃金分割律。整個神殿的大部分在1687年土耳其和威尼斯的戰爭中被炸為灰燼,其殘存雕刻的大部分,至今被保存在不列顛博物館和羅浮宮等處。曾在雅典講過學的柏拉圖學園哲學家普盧塔克在他的《伯里克利傳》中,對這些神殿是這樣描繪的:

  一座座建築拔地而起,顯得異常宏偉,外觀優美得難以模擬,因為每個匠人都想用自己的精巧手藝把工作做得比計劃更好,建築的速度更是驚人。每一項工程,看來似乎都需要幾代人才能完成,但是這一切都是在一屆政權之下的全盛時期全部建成的……由此看來,伯里克利的這項傑作尤其驚人,因為它短期完成,卻能傳之永久。每一件工程都十分完美,立刻成為古蹟,但是又萬古常新,直到今天仍像剛建成一樣。它像是永世開放的鮮花,看來永遠不受時間的觸動,仿佛這些作品都被注入了永不衰竭的氣息和永不衰落的靈魂。[34]

  巴特農神殿及其雕塑是整個希臘古典藝術的高峰,它體現了希臘傳統的審美理想——均衡、比例及和諧的尺度,並且也是整個希臘藝術的冠冕和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三 戲劇

  以雅典為代表的公元前5世紀以來的戲劇,在其整個城邦生活中占有獨特地位,它決不僅是一種輕鬆的社交文娛活動。就雅典民眾來講,到有完美音樂效果的容納兩萬名觀眾的圓形劇場觀劇,是參加一種用大型文藝演出來慶祝宗教節日的活動。演出一連三天在大型露天圓形劇場中進行,由城邦和有錢的公民資助,觀眾可以得到城邦觀劇津貼,當場有幾名劇作家參加競賽,優勝者獲戴月桂樹枝編成的桂冠,並因此而名垂青史。它之所以在古典時代得到空前的發展,也決非是偶然的。

  首先,希臘雅典戲劇是原先固有的文藝形式發展的產物。

  公元前5世紀的雅典戲劇,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既不同於荷馬史詩,也不同於後荷馬時代的作品,它已經歷一種宗教祭典的令人驚異的異變。就悲劇而言,它起源於酒神狄奧尼索斯祭典和宴席上的頌歌。這種祭典起初充滿著粗野的性感和狂歡的氣氛,並在以後也始終未完全抹去其原始的痕跡。這种放盪的祭典,並非是出於色情的目的,而是通過令人喜愛的巫術,達到刺激人類自身生產和馴化動植物的目的。儘管如此,從中仍變異出了希臘世界祭祀酒神的秘密祭典和縱酒宴樂。

  當雅典戲劇家們從這種原始宗教材料中創作出戲劇時,他們的演出技藝達到了非凡的水平。劇中,人物生活在露天場景和原始宗教中那些令人困惑之處,在一支合唱隊和一組演員的相互合作中,呈現於世人面前。

  劇本的寫作和演出都得按嚴格的規定,演員的數目也有限制。其中還插進許多合唱,以便在故事展開之前加強氣氛,代表「人民之聲」對劇情發表評論,偶或提出劇作家自己的意見。其中悲劇是由三部曲構成的,在同一天內演完。最後加演一出「羊人劇」,主題一定要與前面的三部曲相關,也是歌頌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悲劇的題材,幾乎全都取自希臘神話。

  其次,雅典戲劇的發展和當時的政治密切相關。

  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間希臘戲劇的產生和發展,主要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政治社會因素所促成的。湯因比在講到三大悲劇詩人和阿里斯托芬時就曾這樣指出過:「他們的作品表現出了這些戲劇詩人們異彩紛呈的才華。他們所形成的藝術風格,成為他們議論有爭議的現行政治問題,以及探查人性的精神深度的工具。」[35]

  以埃斯庫羅斯等三大悲劇詩人為代表的希臘悲劇的高峰,大體與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相應的。

  埃斯庫羅斯(Aeschylus,約前525—前456年),三大悲劇詩人之一,貴族出身,寫了七十部悲劇(一說九十部),生前得過十三次獎,死後還得過四次,現存七部完整的悲劇。他少年時期經歷過雅典僭主希庇亞的暴政,青年時看到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建成,擁護民主政治,提倡民主精神,在《報仇神》中,稱讚雅典是人民治理的城邦。他的風格崇高、嚴肅、古樸,極能激動讀者和觀眾,大都能使讀者激發宗教的恐怖心和高尚的愛國心,「仍舊還保留著一些史詩的痕跡」[36]。

  埃斯庫羅斯最著名的悲劇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曾把天上的火種偷來送給人類,並賦予人類智慧和科學,使人類得以生存下去,不至於被宙斯神毀滅。為此,宙斯將他釘在懸崖上,河神俄刻阿諾前來勸說他同宙斯妥協,被他拒絕了。神使赫耳墨斯前來迫使他說出那關係宙斯命運的秘密(即宙斯如與某位女神結婚,宙斯的統治就會被他同該女神所生的兒子推翻)。但普羅米修斯堅決說不,寧肯被打入地下深坑,忍受千年的痛苦:

  你白同我糾纏,好像勸說那無情的波浪一樣。別以為我會由於害怕宙斯的意志而成為婦人女子,伸出柔弱的手,手心向上,求我最痛恨的仇敵解了我的鐐銬;我決不那樣做。[37]

  普羅米修斯就此成了民主派的化身,自古以來受到人們稱頌。馬克思就稱他是「哲學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38]。

  愛國主義悲劇《波斯人》,寫希波戰爭中波斯艦隊的覆滅,抨擊波斯的專制與奴役,讚揚雅典的民主與自由。如三部曲悲劇《阿伽門農》、《奠酒人》、《報仇神》體現出父權制戰勝母權制,體現法律裁判代替家族仇殺,人類社會開始由野蠻走向文明。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約前496—前406年),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出生於雅典西北部的科洛諾斯鄉,公元前440年,被選為「十將軍」之一。一生寫了一百二十多部劇本,得過二十四次獎,現存七部完整的悲劇。他的中年正逢雅典民主政治全盛時期,他的劇作所反映的是雅典民主制繁榮時期的思想意識。

  索福克勒斯使悲劇藝術達到完美的境界,著重寫人而不著重寫神。他自稱,起初模仿埃斯庫羅斯的誇張風格,後來採用一種矯揉造作的風格,最後才找到適合於表現人物性格的風格,其特點是樸質、簡潔、自然、有力。他的語言能引起聯想,為觀眾所理解,這種手法可以產生強烈的戲劇效果。他的對話明快、緊湊,安排得十分巧妙;一些合唱歌詞寫得十分優美,被譽為古代抒情詩的典型。就戲劇藝術而論,古代批評家一般都認為索福克勒斯是最傑出的希臘悲劇家,西塞羅將他和荷馬相比擬。[39]

  索福克勒斯的悲劇相當完整地體現了希臘精神的理想。亞里士多德在《詩學》中,曾提到悲劇人物要比普通人好,以及重視情節等的見解,這正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劇的特徵。

  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劇《安提戈涅》,講到忒拜國王克瑞翁宣布要把叛國者波呂涅克斯的屍首扔去餵狗,可是死者的妹妹安提戈涅(是俄狄浦斯的長女)則違抗國王的命令,正式安葬哥哥的屍首。黑格爾認為,索福克勒斯的這部悲劇是悲劇矛盾的範例。因為,國王的禁令在本質上是有道理的,它要照顧到全國的利益。但是,安提戈涅也同樣受到一種倫理力量的鼓舞,她對兄長的愛也是神聖的,不能讓他裸屍不葬,任鷲鳥去吞食。如果不完成安葬的職責,那就違反了骨肉至親的情誼,所以她就悍然抗拒國王的禁令。[40]結果國王下令處死安提戈涅,但是她自殺了,作為安提戈涅未婚夫的國王的兒子也因此殉情自殺。看來,索福克勒斯和當時雅典的觀眾都傾向同情安提戈涅。由此也可以表明,索福克勒斯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他按照人應當有的樣子來描寫」[41]。從這部悲劇可以看出,索福克勒斯的理想人物,也就是雅典公民的理想化,體現了當時希臘的倫理精神、道德力量和獨立人格的理想化。

  歐里庇得斯(Euripides,約前480—約前406年),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出身貴族,生於雅典領土阿提卡東海岸佛呂亞鎮。曾從阿那克薩哥拉學習自然哲學,與智者普羅泰哥拉等有交往,曾受指控信奉異端學說。享有「舞台上的哲學家」聲譽,因他在劇中常談論哲學。公元前408年應邀赴馬其頓國主阿爾克拉奧斯宮廷,公元前406年客死該地。由於阿爾克拉奧斯拒絕歸返詩人的遺骸,雅典人只得在雅典郊外為詩人立碑紀念,碑上銘刻著頌揚詩人的銘文:

  全希臘世界是歐里庇得斯的紀念碑,

  詩人的遺骨在客死之地馬其頓永埋,

  詩人的故鄉本是雅典——希臘的雅典,

  這裡萬人稱讚他,欣賞他的詩才。[42]

  銘文是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撰寫,表明詩人在當時享有盛譽。

  詩人一生共寫了九十二部劇本,只得過五次獎。現存十七部悲劇和一部「羊人劇」。

  歐里庇得斯的作品,大部分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寫的,因此較多反映雅典社會處在政治、經濟危機中的思想意識。其間面對雅典經濟破產,商人從事投機和高利貸盤剝,大批農民則因戰爭流入城市陷於赤貧;婦女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較之男子,苦難更為深重;政客蠱惑者們多方愚弄民眾;民主政治不斷遭到破壞等的實際情況。這些在詩人的劇本中多有反映,因此,亞里士多德盛讚他的劇作是寫實的:「歐里庇得斯則按照人本來的樣子來描寫」,從而與索福克勒斯按照人應當有的樣子來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43]亞里士多德對歐里庇得斯的劇作雖在諸多方面不無批評,但肯定其劇作在產生悲劇效果方面是最為卓越的:「歐里庇得斯不愧為最能產生悲劇效果的詩人,雖然他在別的方面手法不高明。」[44]具體講可能是指:《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中的伊菲革涅亞的性格,前後不一致;《美狄亞》中,美狄亞的殺子一事缺乏戲劇效果,特別是其中的「解」,不應借用「神力」;《俄瑞斯忒斯》中的墨涅拉俄斯的性格過於卑鄙等。但是,畢竟還是從總體肯定了詩人的劇作,作為悲劇來講其產生的效果是最好的。

  儘管歐里庇得斯對戲劇結構不夠注意,但他在內容方面多所革新,在重視寫實手法和心理描寫兩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此外,他的風格比較華美,語言流暢,對話接近口語,明白清晰,十分自然,但也往往出現冗長的說理和辯論。

  也正由於歐里庇得斯忠於現實,實事求是地寫出了雅典社會正在走向衰亡:「在希臘人的記憶中,他是個獨一無二的能給雅典的希望寫出輓歌的詩人。」[45]所以在世時,詩人的悲劇不大受人們歡迎。但也由於默雷所揭示的那些無可辯駁的優點:

  關於歐里庇得斯的一個基本事實,也許就是他的兩面性:一方面,他是個冷酷無情的現實主義者,另一方面,他也是個誕生於阿提卡的最偉大的富有想像力的音樂大師。[46]

  所以他去世後聲譽日隆,連最愛嘲弄別人的阿里斯托芬,也欣賞他的才華,亞里士多德實質上也對他作出了肯定的評價。從總體上講,歐里庇得斯對古羅馬和後世歐洲戲劇的影響,超過埃斯庫勒斯和索福庫勒斯。[47]

  以阿里斯托芬為代表的舊喜劇,是雅典城邦奴隸主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產物。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約前446—前385年),古希臘舊喜劇詩人,出生於雅典。寫下四十四部喜劇,得獎七次,現存十一部。去世後,柏拉圖曾為他寫了兩行墓志銘:

  美樂女神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

  她們終於發現了阿里斯托芬的靈府。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的題材是極其廣泛的:「阿里斯托芬以他非常的才情,無論對於美的、丑的、壯觀的、瑣屑的、精美的、污濁的,沒有不能用作他喜劇的資料。」[48]

  阿里斯托芬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喜劇詩人,其才華遠超過當時其他舊喜劇詩人。他吸收了悲劇詩人的創作成果,特別是歐里庇得斯的成就,幾乎能洞悉歐里庇得斯看到的一切,致力於模仿歐里庇得斯,達到像同時代另一偉大喜劇詩人克拉提努斯所說的「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化」的程度。文學史家們也肯定歐里庇得斯對他的影響:「從他的諷刺詩的判斷,他肯定反覆讀過歐里庇得斯的作品,直讀到基本上能心記口誦。」[49]

  詩人的政治傾向,不是沒有爭議的。在西方學者間也是分歧的,如柴特霍姆(1915—2001年)等認為,阿里斯托芬擁護貴族政權,但極力反對戰爭和熱衷於戰爭的政治家,尤其反對政治煽動家克萊翁,是「一名天生的保守派」,凡是被認為「進步」的運動,他一律抨擊。他還抨擊雅典對斯巴達發動的自我毀滅性的戰爭。此外,在《蛙》中巧妙地諷刺革新劇作家歐里庇得斯,在《雲》中嘲笑蘇格拉底的教育影響,如同高懸的浮雲,遠離塵世。[50]默雷對他的政治傾向的評價則是模稜兩可的:毫無疑問,阿里斯托芬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作家,他在政治上的真知灼見,對人生價值意識的評價,特別是他的讚賞者在他對待敵手的被指稱的惡行中所發現的「熱誠嚴肅」,都是大可懷疑的。但是,必須承認:他經常反對時代中最好的東西,或以極不充分的理由,為時代辯護;同時也必須承認:他的誹謗難以形容,一般說來,他只攻擊窮人和窮人的領袖——不過,他的所作所為,都以極為充沛的精神、視一切均不足道的態度、卓識與迅猛的行動、無比的明晰與優美的文體去完成的。他的最典型的特徵是:既有極為放浪而粗獷的笑劇,又有絕妙的抒情詩的美,兩者融成一體。[51]這裡,默雷結合他的文藝創作,對阿里斯托芬的政治觀點進行了分析,但其觀點是令人難以捉摸的。

  值得注意的,倒是中國的學者們更多地肯定阿里斯托芬的政治立場。有代表性的是羅念生的觀點,他在多處作出積極的評價,這裡以他為《阿里斯托芬喜劇集》寫的「序」為依據。他在結論中聲稱:阿里斯托芬所處的時代,是雅典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日益加深的時代,當時的政治矛盾和社會矛盾是極為複雜而又十分尖銳的。詩人把這許多的矛盾一個個地揭露出來,可以看出詩人的批判的現實主義態度,他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一方面,他猛烈地抨擊希臘民族的自相殘殺、雅典對待盟邦的高壓手段、政治煽動家的愚弄人民、告密者的敲詐、官吏的貪污、城市的腐敗生活、詭辯派的思想、教育的危機、宗教的迷信、文壇上的墮落傾向、財產的不平等,以及其他一切足以危害城邦和人民的不良現象;另一方面,他又傾向於雅典過去民主制度最鞏固的時代,傾向於過去波斯戰爭中勇敢、正直、大公無私的衛國英雄的時代,傾向於舊日的傳統精神。「總之,他始終沒有脫離人民,沒有脫離現實。儘管他劇中的情節很是荒誕,但是所有的主題都是十分現實的。他的作品的鬥爭性和思想性是很強的,他把喜劇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52]

  必須看到,阿里斯托芬的喜劇的矛頭所向是針對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像有個作者指出的那樣,阿里斯托芬對當時民主政治的諷刺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諷刺了這個制度的領導和人民(《騎士》),諷刺了這個制度的藝術代表(《蛙》),就連雅典的婦女,他也沒有放過,多次對她們進行嘲笑,當然他尤其反對給雅典人民帶來災難的戰爭(《阿卡奈人》)。「但是阿里斯托芬卻沒有認識到,只有在雅典的民主制下,才能允許把這個制度的陰暗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並引近代希臘史家格羅特的《希臘史》中的如下一段話作為佐證:「我們看得很清楚、雅典當時怎樣為這種創作(指喜劇創作——引者)提供了有利條件,那時候希臘政治鬥爭白熱化,雅典城成為從希臘各地來獵奪的中心,悲劇詩人、修辭學家、哲學家受到尊重和讚頌,民主制度把一切政治、法律事務的細節及國家領導人員不僅都公開提供給公眾批評,而且提供給公眾作不適當的誹謗。」[53]

  上述作者們的分析都是不無根據的,集中到一點是: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能容忍這種暴露和諷刺,表明這種制度對自己有信心,足夠堅強到能面對這種暴露和諷刺。問題是,無論是貴族、僭主們當權也好,還是民主派當權也好,阿里斯托芬都未受到過迫害。反之,蘇格拉底這個真正稱得上是雅典民主政治忠貞的衛士,既遭到過篡奪民主政權的僭主們的迫害,最後還被民主政治的當政者處死。兩相對比,阿里斯托芬的喜劇的政治傾向頗值得深究。

  總之,公元前5世紀和4世紀初,雅典社會在悲劇和喜劇上的光輝成就,是當時整個希臘文化中最為突出的成就之一,給後世以深遠的影響。[54]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