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范曄《後漢書》的成就
2024-08-14 17:53:24
作者: 瞿林東著
一、范曄撰《後漢書》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30]。善文章,精音樂,宋文帝時以才學為用,官至太子詹事。他撰《後漢書》始於宦途中元嘉九年(432年)左遷宣城太守之時。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人告發與謀立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為帝一案有牽連,以謀反罪入獄,被殺,時年四十八歲。其時,上距司馬彪之卒約一百四十年、袁宏之卒約七十年。范曄在獄中作《與諸甥侄書》,闡說了他的為人、治學和撰寫《後漢書》的一些重要情況,是一篇具有自序性質的文獻。故《宋書·范曄傳》全文收錄了它。范曄治學,重在「至於所通解處,皆自得之於胸懷」。認為:「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主張「情志所託,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他的治學態度和為文主張,在《後漢書》中得到具體的實踐。他撰《後漢書》的全部計劃,是要寫成紀十卷、志十卷、傳八十卷,合為一百卷。但他只完成了紀、傳部分的九十卷就被捕入獄了,沒有完成志的撰述。
范曄自己說:「本未關史書,政恆覺其不可解耳。既造《後漢》,轉得統緒。」[31]後人說他是「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又說他撰述中「至於屈伸榮辱之際,未嘗不致意焉」[32]。這可能考慮到他身為庶子和宦途播遷的境遇,但范曄所謂「政恆覺其不可解」的話,似不必限於從個人境遇上去理解。范曄所提出的問題,還是在於從歷史上去尋求關於現實政治中存在問題的答案。范曄撰《後漢書》時,至少有十種漢、晉史家所著後漢史作為參考。范曄自稱,他的《後漢書》雖「博贍」不及班固《漢書》,但「整理未必愧也」;而其「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可見,范曄雖是據眾家後漢史撰《後漢書》,而他的撰述目標卻是以「最有高名」的《漢書》為參照的。他對於材料的整理之功和對於史事的評論精深,是《後漢書》的兩個特點。
范曄刪削眾家後漢史,在材料整理上博採諸家。《後漢書》中提到的有《東觀漢記》和華嶠《漢後書》,范曄稱為「前史」。還有許多是他沒有提到的。如其《黨錮傳》,可能來自司馬彪《續漢書·黨錮傳》;其循吏、酷吏、宦者、儒林、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列女等類傳可能來自謝承《後漢書》之同名的類傳;其「六夷」傳,包括東夷、南蠻、西羌、西域、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可能是分別參考了謝承、司馬彪、華嶠三家後漢史中有關的傳。而范曄在整理材料中對歷史人物傳記的編次上,則更多地受到袁宏《後漢紀》「言行趣舍,各以類書」的方法的影響。其於同卷人物,往往「不拘時代,而各就其人之生平以類相從」:有的以「治行卓著」,有的以「深於經學」,有的以「著書恬於榮利」,有的以「和光取容,人品相似」,有的以「立功絕域」,有的以「仗節能直諫」,有的以「明於天文」,等等[33]。總之,范曄對眾家東漢史的「整理」之功,是更便於反映出東漢時期各類人物的事跡和風貌。
范曄的歷史評論,是《後漢書》的精華所在,本節第四部分將做詳細論述。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魏晉南北朝時期,注史之風極盛。范曄《後漢書》行世後五六十年,南朝梁劉昭即為其作注。昭伯父彤曾集眾家晉史注干寶《晉紀》,可見劉昭「集後漢同異以注范書」,本有家學影響。劉昭惜《後漢書》諸志未成,又據范曄「遺書自序,應遍作諸志」的計劃,乃移司馬彪《續漢書》志「注以補之」,合為一百三十卷[34],「世稱博悉」[35]。但二書仍系單行,直至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年)以後,范書彪志方合刻行世,流傳至今,成為「二十四史」中的優秀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