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三 科學抽象的根本原則:歷史—邏輯的統一

三 科學抽象的根本原則:歷史—邏輯的統一

2024-08-14 17:50:20 作者: 楊耕

  科學抽象的進行和理論體系的建構貫徹著歷史—邏輯的方法原則。歷史—邏輯的方法實際上是正確處理現實的邏輯與理論的邏輯、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之間關係的方法。把握了這一科學方法,就能進一步說明抽象何以這樣或那樣進行,理論體系何以這樣或那樣建構的內在秘密。

  這裡,首先要把握「歷史」的概念。一般說來,歷史是指按時間箭頭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不可逆過程。但是,在馬克思看來,歷史是與發展聯繫在一起的,「聯繫不斷採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現為『歷史』」[26];反過來說,沒有發展也就沒有歷史,如同一形式的重複,沒有內容和形式的變化,儘管存在著,也沒有歷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27]。印度社會沒有歷史的原因就在於,亞細亞生產方式中的「公社自給自足,不斷地按照同一形式把自己再生產出來,當它們偶然遭到破壞時,會在同一地點以同一名稱再建立起來」。可見,馬克思所理解的歷史與通常意義上的時間上的歷史有著較大區別。

  在馬克思哲學中,歷史的方法就是依據社會發展進程來研究社會因素和社會關係如何生成、展開、成熟,一個階段如何為另一個階段所更替的方法。從總體上看,馬克思的歷史方法具有兩個特徵:

  一是歷史的方法是發生學方法。按照發生學的觀點,任何一個社會現象都有一個起源、形成、獨立的過程,有一個歷史條件形成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其發生的過程。例如,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就是關於「霧月十八日事變」的發生學。這種發生學「敘述了二月事變以來法國歷史的全部進程的內在聯繫,揭示了12月2日的奇蹟就是這種聯繫和必然的結果……這幅圖畫描繪得如此高明,以致後來每一次新的揭露,都只是提供出新的證據,證明這幅圖畫是多麼忠實地反映了實際」。「馬克思不僅特別偏好地研究了法國過去的歷史,而且還考察了法國時事的一切細節」。[28]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就是關於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發生學,它詳盡具體、清澈見底、明白無誤地向我們展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的歷史。任何歷史現象,只有弄清它的發生,才能科學地研究它。

  二是歷史的方法是過程論的方法,即按時間順序描述其發展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的方法。歷史方法的特點之一就是要求描述一個個歷史事件、一個個歷史人物的活動以及具體的歷史進程。例如,馬克思把民族的早期發展比喻為兒童,並認為有「粗野的兒童」、「早熟的兒童」、「正常的兒童」。如果對民族發展做典型剖析,那麼,只需選擇「正常的兒童」就可以了,但歷史的方法則要全面地描述各種「兒童」的發展過程,越全面、越詳盡,則越符合歷史方法的要求。

  歷史方法的優點在於,它反映了歷史發生、發展的具體過程,但純粹的歷史方法往往成為歷史現象的堆積、具體細節的展示。要把歷史的內在本質顯現出來,必須從歷史的方法上升到邏輯的方法。

  邏輯的方法是通過一系列概念來揭示社會的本質和歷史的規律,從而建立理論體系的方法。對於揭示社會的本質和歷史的規律來說,「邏輯的方式是唯一適用的方式」[29]。任何一種社會研究方法,無論是實證主義的,還是人文主義的;無論是社會唯名論的,還是社會唯實論的,本質上都是邏輯的方法。這些方法的區別僅僅在於如何組織概念體系,即概念運動的規則不同。邏輯的方法之所以是揭示社會的本質和歷史的規律的「唯一適用的方式」,是因為社會發展往往是跳躍式的和曲折發展的,其中,充滿著諸多的偶然因素,如果想把這諸多偶然因素都弄清,是做不到的;如果處處跟隨歷史,思維實際上無法進行,更無法發現和把握其中的規律。這樣一來,唯一可行的方法便是邏輯的方法。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邏輯的方法有一個獨立的範疇運行系統,這就是「正如從簡單範疇的辯證運動中產生出群一樣,從群的辯證運動中產生出系列,從系列的辯證運動中又產生出整個體系」[30]。這是一個由簡單範疇——範疇群——範疇系列——範疇體系的運動過程。這一過程仿佛是邏輯在自我運動,自己構成自己,但實際上這種方式不過是「修正過」的歷史方法。「實際上這種方式無非是歷史的方式,不過是擺脫了歷史的形式以及起擾亂作用的偶然性而已。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31]更重要的是,這種「修正」「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32]正因為如此,邏輯方法比自然主義的歷史描述更深刻地反映了歷史。這是其一。其二,邏輯本身又是由歷史來「校正」的。在每一時代,何種範疇和邏輯關係占主導地位,完全由那個時代占主導地位的生產關係來決定。例如,「世界交往」作為一個範疇抽象出來,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只有部落交往、地域交往的經驗,「世界」概念還沒有產生。只有在現代,「世界」對人說來才成為一種經驗的事實,「世界交往」的概念才能形成,以此為基礎又形成了世界市場、世界經濟、世界文學等範疇,這些範疇的產生又改變著原有的局限於地域性的範疇結構,產生著新的邏輯。

  正因為邏輯方法不過是「修正過」的歷史方法,並且不斷地被歷史所「校正」,所以,邏輯方法與歷史方法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在社會歷史研究中,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主要體現在,從「完全成熟而具有典範形式的發展點上」來研究對象,因為這種「發展點」既是歷史發展的充分形式,又為邏輯關係充分展開自身的形式奠定了現實基礎。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運用歷史—邏輯方法做了精闢的概述:「對社會生活形式的思索,從而對它的科學分析,遵循著一條同實際運動完全相反的道路。這種思索是從事後開始的,是從已經完全確定的材料、發展的結果開始的。」[33]「物理學家是在自然過程表現得最確實、最少受干擾的地方觀察自然過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證過程以其純粹形態進行的條件下從事實驗的。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到現在為止,這種生產方式的典型地點是英國。因此,我在理論闡述上主要用英國作為例證。」[34]這種「從事後開始」、「從發展的結果開始」、從「典型地點」開始研究歷史的方法,就是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正是在這種方法的引導下,馬克思不僅發現了「現代的災難」,而且發現了「許多遺留下來的災難」;不僅發現了「活人使我們受苦」,而且發現了「死人也使我們受苦」,「死人抓住活人」;[35]不僅發現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規律,而且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