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研究方法與敘述方法:聯繫與區別
2024-08-14 17:50:23
作者: 楊耕
在社會科學包括歷史學中,研究方法是對歷史本身以及歷史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是從歷史現象深入歷史本質中的方法;敘述方法則是理論和理論結構如何表述的方法,或者說是理論體系如何展現的方法。二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本章節來源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繫。所以,馬克思一再強調,歷史研究「必然包含著歷史考察」,分析各種歷史現象,分析各種發展形式。「對我們來說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方法表明必然包含著歷史考察之點,也就是說,表明僅僅作為生產過程的歷史形式的資產階級經濟,包含著超越自己的、對早先的歷史生產方式加以說明之點。」「這種正確的考察同樣會得出預示著生產關係的現代形式被揚棄之點」。[36]研究是從現象到本質,從外在聯繫到內在聯繫,它必須立足於對各種社會形式的起源以及發展階段的分析之上。只有在研究任務完成之後,「現實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
敘述方法並不是再現研究方法以及如何研究的過程,而是一種使「材料的生命」「觀念地反映出來」的方法。敘述展開自身的同時也在論證著自身,它用論據與命題、概念與概念群相互論證,當終點範疇最後回溯到起點範疇時,就形成一個「藝術整體」。因此,敘述方法並不僅僅是一個語言、文字表述的問題,更是一個邏輯結構展現的方法,是從理論上再現現實運動的方法,並深刻地體現著科學抽象法。
敘述不能僅僅按「歷史的先後次序」進行,對於敘述「直接具有決定的意義」的,是現實社會的內部結構。例如,敘述經濟運動,從地租開始,從土地所有制開始,似乎是再自然不過了,因為它是「社會的最初的生產形式」。但是,在馬克思看來,「這是最錯誤不過的了」。這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農業完全受資本支配,「不懂資本便不能懂地租。不懂地租卻完全可以懂資本。資本是資產階級社會的支配一切的經濟權力。它必須成為起點又成為終點,必須放在土地所有制之前來說明。」[37]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認為:「把經濟範疇按它們在歷史上起決定作用的先後次序來排列是不行的,錯誤的。它們的次序倒是由它們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的相互關係決定的,這種關係同表現出來的它們的自然次序或者同符合歷史發展次序的東西恰好相反。問題不在於各種經濟關係在不同社會形式的相繼更替的序列中在歷史上占有什麼地位,更不在於它們在『觀念上』……的順序。而在於它們在現代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的結構」。[38]
要「適當地敘述」現實運動,就要科學地確定「抽象的規定」。按照馬克思的觀點,作為敘述的起點範疇應當是「簡單的範疇」或「最抽象的範疇」,內容上應當是「最一般的抽象」。問題在於,「簡單的範疇,在歷史上只有在最發達的社會狀態下才表現出它的充分的力量」[39],而「最一般的抽象總只是產生在最豐富的具體發展的場合,在那裡,一種東西為許多東西所共有,為一切所共有。這樣一來,它就不再只是在特殊形式上才能加以思考了」[40]。因此,「最發達的社會狀態」、「最豐富的具體發展場合」才能產生「最抽象的範疇」。以「勞動」為例。「勞動」或「勞動一般」之所以成為現代經濟學的起點,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這個最發達、最複雜的社會形式中,任何種類的勞動都被同樣看待,「個人很容易從一種勞動轉到另一種勞動」[41]。所以「最抽象的範疇,雖然正是由於它們的抽象而適用於一切時代,但是就這個抽象的規定性本身來說,同樣是歷史條件的產物,而且只有對於這些條件並在這些條件之內才具有充分的適用性」[42]。
以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典型形式——英國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現代的存在形式」——美國為研究對象,馬克思發現,「勞動不僅在範疇上,而且在現實中都成了創造財富一般的手段,它不再是同具有某種特殊性的個人結合在一起的規定了」,或者說,「在這種社會形式中,個人很容易從一種勞動轉到另一種勞動,一定種類的勞動對他們說來是偶然的,因而是無差別的」;[43]「勞動」與「勞動力」是兩個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概念,勞動力是存在於人體中的智力和體力的總和,勞動則是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的使用,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正是這種勞動或「勞動一般」構成了價值的基礎。正是在這裡,「『勞動』、『勞動一般』、直截了當的勞動這個範疇的抽象,這個現代經濟學的起點,才成為實際上真實的東西。所以,這個被現代經濟學提到首位的,表現出一種古老而適用於一切社會形式的關係的最簡單的抽象,只有作為最現代的社會的範疇,才在這種抽象中表現為實際上真實的東西」[44]。這實際上是對勞動範疇把握的第五個階段。
從理論發展的進程看,對勞動把握經歷了五個階段才達到科學,這五個階段依次表現為貨幣主義;重工主義、重商主義對貨幣主義的批判;重農主義、重工主義對重商主義的批判;亞當·斯密對重農主義的批判;馬克思對亞當·斯密的批判。這種種批判都是由現實的社會運動所激發的對原有歷史理論前提的批判。沒有這種批判就既不可能否定原有的理論體系,也不可能形成新的理論體系。在馬克思的哲學中,抽象方法同批判方法是密切相關甚至融為一體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副標題就是「對費爾巴哈、布·鮑威爾和施蒂納所代表的現代德國哲學以及各式各樣先知所代表的德國社會主義的批判」,《資本論》的副標題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沒有批判就沒有對原有理論體系和抽象度的否定,也就沒有新的理論的產生。批判方法是社會科學包括歷史學必須具備的方法,它使「抽象」不斷更新和改變,並以此為理論前提形成新的歷史理論、新的哲學體系。
[1]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2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2]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63頁。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7—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
[1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
[1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頁。
[1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
[1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3—7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1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29—3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0] [德]黑格爾:《邏輯學》上卷,5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
[2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4頁。
[23] 《列寧全集》第55卷,152、7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9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9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8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767頁。
[2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582、58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4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140—14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4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43頁。
[33] 馬克思:《資本論》(根據作者修訂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譯),55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3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0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00—101頁。
[3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45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5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5頁。
[3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1頁。
[4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2頁。
[4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2頁。
[4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2頁。
[4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