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何謂「自然歷史過程」

2024-08-14 17:47:43 作者: 楊耕

  為了把問題弄清楚,我們首先要弄清什麼是「歷史過程」和什麼是「自然歷史過程」。

  

  「歷史過程」簡稱歷史,這一概念在馬克思那裡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馬克思賦予歷史以內在變化和發展的含義,他經常用「排除歷史過程」、「沒有歷史的要素」來批判那種「抽象的」觀點,其中不僅包括各種唯心主義、形上學的唯物主義、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也包括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馬克思認為:「聯繫不斷採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現為『歷史』。」[5]「沒有發展」,也就「沒有歷史」。

  在馬克思看來,歷史就是變化,就是聯繫的新形式不斷產生的過程,也就是發展過程。同一的重複,沒有形式和內容的變化,儘管存在著也沒有歷史。例如,在談到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典型——印度時,馬克思指出:「印度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6],並認為「沒有歷史」本質上是指「不發生變化」、「不變性」。亞細亞生產方式中的「自給自足的公社不斷地按照同一形式把自己再生產出來,當它們偶然遭到破壞時,會在同一地點以同一名稱再建立起來,這種公社的簡單的生產機體」[7]為我們提供了一把理解亞洲社會不發生變化的鑰匙。所以,馬克思認為,「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歷史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8],即歷史可以區分為自然歷史過程與社會歷史過程。在人類實踐活動中,在「現存世界」中,人類史與自然史是不可分離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但為了分析方便,我們暫且把二者分離開來。

  馬克思當時所理解的「自然歷史過程」,是指自然界聯繫形式多樣化的過程。依據馬克思所處時代的科學條件,馬克思是在達爾文進化論的含義上理解這一過程的,即把自然界聯繫形成多樣化的過程理解為「生物進化過程」。馬克思指出,「達爾文注意到自然工藝史,即注意到在動植物的生活中作為生產資料的動植物器官是怎樣形成的」[9]。因此,馬克思所說的「自然歷史過程」不是泛指一種「自然必然性」,而是指動植物「器官」的「形成史」、「生成史」。只不過這種「形成史」、「生成史」具有如下特點:一是這種形成的過程是動植物在其生存活動中,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自組織地生成的;二是這種生成的過程表現為動植物「器官」不斷多樣化的發生過程,其本質是動植物自身的發展史;三是這一過程又是動植物盲目地、無意識地進行的。然而,在這盲目的過程中,一條發展的道路、形式多樣化的過程卻顯現出來。

  可以說,馬克思所說的「自然歷史過程」與現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所理解的「自然歷史過程」具有較大的差異。在馬克思看來,自然歷史過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具有內在的規律性,但這種規律性是在動植物的自組織活動中存在,並通過動植物本身「器官」的多樣化體現出來的;自然規律性、必然性是指動植物自組織活動中多樣化的必然趨勢。

  我注意到,馬克思對「自然歷史過程」的理解已深入地質學中,「正像地質的形成一樣,在這些歷史的形成中,有一系列原生的、次生的、再次生的等等類型」[10]。但也應當指出,馬克思對「自然歷史過程」的理解還沒有也不可能深入自然界的機械、物理、化學過程中去。馬克思那個時代的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那一步。當時,以熱力學第二定律為基礎的自然界發展的「熵增加」原理,只是證明了自然界的物理過程自發地走向「無序」,為此,恩格斯批判了把「熵增加」原理推廣到整個宇宙中去的「熱寂說」。

  實際上,物理、化學過程是如何實現其「歷史發展」的,這一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並沒有被證明,至多只是哲學上的邏輯推導。直到20世紀70年代,普里戈金的「非平衡態熱力學」以及哈肯的「協同學」才完成了對物理運動和化學運動的「歷史過程」的證明。普里戈金在研究耗散結構演化時指出:「分岔在一定意義上把『歷史』引進物理學中來了……這樣,我們在物理學和化學中引入了歷史因素,而這一點似乎向來是專屬於研究生物、社會和文化現象的各門學科的。」[11]只是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獲得了「自然歷史過程」全面含義的理解:「自然歷史過程」無非是指自然界的發展是自然界自身運動的自組織過程,它的發展表現為自然界本身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複雜化的生成過程。

  自然的「歷史過程」是自然本身在盲目的運動中形成的,不存在一個預成的發展過程,但它卻表現為不可逆的有箭頭的運動過程。這一運動過程大致是這樣的:自然界最早產生的是低級的平衡結構,它自發地趨向「無序」和「熵增加」;由於特定的漲落條件,遠離平衡狀態,形成否定自身形成的自組織的耗散結構。從此以後,自然的歷史過程表現為耗散結構自組織進行的由簡單到複雜的多樣化的過程,特別是在動植物系統中表現為「器官」不斷複雜化、高級化的過程。自然界的整個運動過程符合馬克思所說的「歷史」概念,即聯繫不斷採取新的形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