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返本開新」文化觀的啟迪

2024-08-14 17:41:39 作者: 李宗桂

  今天,當我們在改革開放、向著現代化目標邁進的途程中,在文化價值取向上,傳統與現實、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問題日益凸顯,現代新儒家的「返本開新」說,自然成為我們的思想之鏡。

  

  從文化價值取向的角度考察,我們不難看出,「返本開新」的主張是立足現實、背靠傳統、面向世界的,因而不能簡單地從政治的層面出發,將其歸結為文化保守主義。特別是在目前,社會上廣泛存在著文化失落感的時候,在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創建時期,更不能只將其罵倒了事。

  應該承認,現代新儒家力主建立新文化時要先立一「根基」,要「保守」民族文化,使其與西方文化交接匯通的觀點,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這個意義在於,它看到並強調了文化的民族性,並力圖在保持中國文化的民族性的前提下,吸納西方文化,壯大自身,增強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從而使中國文化挺立於世界文化之林。不僅如此,現代新儒家對中國文化精神價值的闡精發微,既是對徹底否定民族文化的「全盤西化」論者的思維路向的排拒,又是對五四以來特別是「文革」時期形成的「破字當頭」的文化心態和思維定勢的匡正。

  五四以來,中國文化一直經受著兩方面的激烈批判。一是全盤西化論者的批判。全盤西化論者視中國文化為敝屣,認為不全盤接受西方文化,則不足以救國,不足以拯萬民於水火。因此,他們用偏激的心態、行為和語言,對中國文化大張撻伐,企望以此使中國富強起來。全盤西化論在理論上的荒謬和在實踐中的困窘,已為人們熟知,此處無須贅言。二是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一種革命的、批判的學說。它的批判精神,正與早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抗爭之心相吻合。「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斧頭砍出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之類的語言,既是當時共產黨人及其領導下的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的理解,又是其文化心態的反映。毫無疑問,這種理解,這種文化心態,在當時是極其深刻和正確的。但由於自五四直至1949年,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主要是在戰火中行進,因而形成了不破不立的思維定勢。新中國成立以後,這種思維定勢的慣性作用進一步被強化。雖然一再強調要認真總結、批判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份文化遺產,但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主要傾向還是批判多於繼承。以「破字當頭」為顯著思維特徵的「文化大革命」,便是「不破不立」思維定勢的惡性發展。這自然使中國文化生命的元氣大受傷害。

  在上述背景下,我們步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由於對傳統文化精神價值的掃蕩殆盡(至少是沒有具體認定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加之迄今為止,一個既區別於舊文化,又不同於西方文化的社會主義新型文化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因而在改革日見深入,觸及政治體制以及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民族心理等文化深層結構時,人們心理上的失落感、彷徨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此時由於改革開放而順勢湧進國門的歐風美雨,則加劇了人們在文化抉擇上的迷惘和爭辯。近年國內出現的文化討論熱潮,便是其集中反映。

  現在,文化熱已經降溫,當我們用理性的眼光審視近年來迭起的種種思潮,並探求建構一種新的文化觀和文化體系時,便很容易由失落感而注目於現代新儒家「返本開新」的執著感。

  審度現代新儒家「返本開新」的文化價值取向,反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化歷程,我們似可得到幾點啟迪,以為創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借鑑。

  第一,我們應以開放的心靈面向世界。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種種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使我們的視野囿於「天朝上國」的封閉心態之中。一方面,是因對固有文化的本能反感而誤將中國文化等同於封建文化,等同於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導致十年浩劫大革中國文化的命,這就自我阻斷了民族文化生命的長河。另一方面,由於對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凌辱銘心刻骨,「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傳統心態仍在作祟。因而對於西方世界,一般只是從政治的層面去處理彼此關係,滿眼是對抗,沒有看到並努力創造對話的可能,並因此而將經濟文化關係也全然看做了對抗關係。其結果,是日益陷入自我封閉的泥淖之中。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矯正了我們的眼光,開始比較注意從文化的層面與外界溝通。這是歷史的進步,是一種科學的理性的態度。不但整個社會主義中國要在改革開放中發展,而且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建設也只能在改革開放中實現。因此,改革開放應該永遠堅持下去。

  第二,必須建立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切合中國實際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行的文化心理意識和精神價值準則。現代新儒家主張返傳統文化主要是儒家心性之學之本,在此基礎上開出現代科學民主之新,是脫離中國現代社會實際的、一相情願的空想。毫無疑義,我們必須在傳統的基點上創建社會主義新文化,但我們必須把「優秀的文化傳統」的內涵擴展開來,而不限於儒家的心性之學。同時,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因此社會主義新文化也必須符合中國社會的發展。而人民大眾是歷史的主人,是社會主義新文化創建和選擇的主體,因此必須發揮他們的歷史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從而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具有新的時代風貌,符合中國實際和為中國大眾所肯定。

  第三,以寬容嚴謹的態度對待古今中西的關係問題。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個自然歷史過程。在當今,改革開放的大潮已經把整個中國捲入世界文化共同發展的洪流之中。這就邏輯地決定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過程中,必須以寬容嚴謹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係問題。在今天,迎著八面來風,我們應以理性的態度反思傳統文化,繼承其優秀的文化精神,以為建設新文化大廈的構件。同時,對一切外來文化,均應擇善而從,而不應以狹隘的「夷夏之大防」心理拒絕之,或「外國月亮也比中國圓」的盲目心理崇拜之。對於國內時下流行的各種文化思潮,在處理原則上也應作如是觀。總之,寬容是必須的,但寬容並不意味著放縱,並不意味著可以不要根據地瞎說一氣。寬容精神只有與嚴謹態度相結合,才能產生科學的效應。現代新儒家認為,沒有文化根基的現代化,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從抽象的理論意義來看,這個觀點是有深刻道理的。如果我們一方面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全力抵制西方現代文化,那麼,我們的文化就將是沒有思想根基的文化。而這種做法本身,便是否定文化的民族性,否定文化發展的繼承性,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至於究竟應如何認識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自然可以見仁見智。[53]但中國文化確有其積極的一面,這是我們在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時,應首先取得的「共識」。

  第四,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文化,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下決心努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社會主義新文化是不可能在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度建立起來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現有文盲兩億多人,這無疑是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的不利條件。由於讀書無用論的衝擊,新的文盲還在增加。誠然,沒有經濟基礎的文化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沙上建築。但沒有文化根基的經濟發展,只能是圖一時之快的短期行為,最終只能造就一些經濟動物而已!現時國際上有人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再是軍事對抗,而是經濟競爭,這話不無道理。因此,我們應大力發展經濟,趕上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爭取躋身於經濟大國之列。國際上還有人預測,21世紀的世界強國,將不再僅僅是經濟大國,而應是文化強國。這是一種中肯的分析。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以此促進經濟的良性增長。總之,我們對祖國的未來,對社會主義新文化大廈的建設,充滿勝利的信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