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返本開新」文化觀的特徵
2024-08-14 17:41:37
作者: 李宗桂
一般說來,現代新儒家並「不諱言中國文化之短,以至強調吾人之短,以便改過」[48]。他們具體指出,中國文化是「圓而神」的,缺少「方以智」的西方文化精神中的「金字塔」與「十字架」,因而必須建立中國文化自身的「金字塔」與「十字架」,納方於圓,或由圓化方,「如河圖之轉出洛書」。但與此同時,他們更偏重於強調中國文化精神的完美性和至上性。他們主張,西方文化是可以而且必須接受的,但「吾人必須先肯定中國文化之一切價值」[49]。中國文化在本源上,沒有任何不足,只要人類存在,中國文化的價值便永恆存在。因此,他們提出了「保守」民族文化的口號。「唯守而後存在不亡,人生一切事業,一切文化,得綿續不斷,達於無疆。」[50]進而,他們從文化觀的高度,提出了「返本開新」的主張。[51]
返本開新以「內在超越」為根據,以「文化認同」為前提。在現代新儒家看來,既然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是如此優異,那麼,「返本」自然成為題中應有之義。而要「返本」,就須以「文化認同」為邏輯起點和必然歸宿。「如果我們追問一個特殊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什麼,我們也就接觸到該文化的認同內核了」,「從一個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來掌握其個性,便成為探索該文化的內在統一性(也就是文化認同)的課題」。而在現代新儒家的視野中,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是以內在超越為特徵的心性之學,或曰內聖外王之道。可見,所謂文化認同,即是向含內聖外王之道的儒家心性之學認同。認同即是返本,返本便能開新。於是,現代科學技術和民主政治被現代新儒家巧妙地納入儒學文化之「本」,儒學在當代社會的地位和價值也就得到了認定。
本書首發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返本開新的價值取向和致思途徑,與現代新儒家的整個價值系統是密切聯繫的。這個價值系統表現出如下特徵。
第一,民族本位的文化立場。強調中國文化的「一本性」和優越性,肯定中國文化有活的內在生命力,主張以中國文化的價值為基本取向,塑造人格,建設社會,融合西方文化。
第二,花果飄零的文化心態。認為中國文化經過五四運動的激烈批判,歐風美語猛烈衝擊,馬列主義的震盪和否定,已經花果飄零。希望全民能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取得「共識」,以弘揚中國文化。
第三,我族中心的文化觀念。認為中道高於西器:西方科技固然好,但也帶來了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弊端,而沒有思想根基和道德自我調適機制的科技、民主,是無本之木,只有中國文化才能解決現代社會以及後工業文明的問題,西方應向中國文化學習,中國固然應該吸納西方文化中的科學、民主等思想,但應該以中國文化為土壤,以此培育出現代意義的中國文化。
第四,多維開闊的文化視野。他們立足傳統,面對現實,放眼世界,欲圖把中國文化納入世界文化體系之中,而又保持中國文化的價值和特色。他們既有深厚的國學功底,又有較深的西學造詣,因而能對世界文化進行多維透視,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第五,強烈的主體意識和鮮明的獨立人格。他們主張並躬行自信自強、自尊自守的信念,有深沉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以弘揚中國文化為己任,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挽中國文化的狂瀾於既危,在歐風美雨的衝擊下,挺立不倒。
第六,保守主義的政治立場。他們反對馬列主義,反對其成為中國的指導思想,雖然欣賞馬列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某些批判,但僅僅是從二者都是西方的產物,是作為「以毒攻毒」的現象而冷眼旁觀的。他們否定五四運動的思想方向,認為它對中國文化的破壞多於建設,破壞了中國學術文化「道統」的傳承,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斷層。[52]
可見,現代新儒家們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固攝人心、存亡繼絕的「本根」的。正因如此,他們的思維路向才會「返本」,由返傳統儒家心性之學的「本」,而開出現代科學技術和民主政治之「新」。
現代新儒家這種返本開新的價值取向和文化觀,是在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中形成的,是對歐風美雨襲擊中國文化園地的積極回應,因而有其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它因應時勢,不是簡單襲用中體西用的主張,而是力主吸納西方的科學技術和民主政治,欲圖將現代文明的新枝嫁接在中國文化的古樹之上,使中國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它力圖用返本開新來統括古今中西,尋找新的結合點,作為中國文化的未來導向,它反映了強烈的本根意識和文化觀念上的「戀母情結」。
然而,更重要的是,返本開新的命題存在著嚴重偏頗。對固有文化的一往情深,同時也就顯露了對西方文化的本能反抗。「開新」也罷,「認同」也罷,無不是「從悲憤的絕望之情處起步」,表現出明顯的情緒偏執。同時,力圖從思想文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納現代科學民主於儒學文化的規範之中,也反映出了在前瞻式的吸納中具有濃厚的戀舊心理和所持的保守態度。在至今仍未實現現代化的中國,卻用現代化以至後現代化社會的種種弊端為設定前提,反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越性,未免給人一種無的放矢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