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儒家的「返本開新」說

2024-08-14 17:41:35 作者: 李宗桂

  1.「返本開新」與「內在超越」

  現代新儒家思潮是中國現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構成部分。現代新儒家的價值系統,是以「保守」中國傳統文化為目的,以儒家價值準則為歸依的。對於傳統與現實的斷裂或承續,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衝突或融會,現代新儒家們企圖用返本開新的致思途徑和價值取向來加以整合,給以解決。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所謂返本開新,就是返傳統儒學之本,開科學、民豐之新。用現代新儒家們的話表述,就是「通過中國文化傳統的精神理念開民主科學」。返本開新的另一種表述,是由所謂「內聖」(儒家心性之學)開出新「外王」(科學、民主)。

  現代新儒家提出返本開新,其內在原因: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日益積貧積弱,西風東漸,傳統價值系統分崩離析,五四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激烈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未來命運,中國社會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成為牽動國人神經的重大現實問題。他們推崇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價值系統,力圖在中西文化衝突與傳統和現代的衝突中,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本體和主導地位,並以此來會通西學,融合中西,以回應西方文化的挑戰和馬克思主義的衝擊。

  其中,最為根本的原因,是現代新儒家對中國文化精神價值推崇備至。他們認為,中國文化具有「舉世譽之而不增,舉世非之而不減」(唐君毅語)的光輝價值。具體說來,中國文化的特殊精神價值表現為:(1)統緒意識。即中國文化具有「一本性」,「在政治上有政統,在哲學上有道統」,整個中國文化有一脈相承的精神。(2)融攝精神。即中國文化融宗教於人文,對外來文化兼容並包,以及融攝家庭、社會、政治以為一的精神。(3)天人合德。即天心人心、天德人德是相互貫通的。天富於仁德和情感,人則上承天意以行事。天人情感交貫,德性融通。(4)實踐理性。即重實踐,不離現實,不追求天國或遙遠的未來世界,而始終肯定現實世界之精神,它是一種依實踐而貫徹理性,由理性而指導實踐的文化精神。實踐理性的功用,主要在於「見中和之情之致於萬物」。(5)內在超越。[47]

  在現代新儒家心目中,前述五個方面又以實踐理性和內在超越為重。如果從文化價值和理論建構的角度審視,我們可以看到,「實踐理性」的命題,是對中國文化中一以貫之的學用一致的傳統的理論升華,也是對中國文化理性精神的褒揚。它強調了理性超越的意義,同時又將理性楔入現實生活,使二者相即相入,互為表里。這反映了現代新儒家對中國文化精神的理性把握,以及執著之情。不過,他們將實踐理性的功用主要歸結為「見中和之情之致於萬物」,則未免誇大了儒家心性之學的價值,實踐理性成了「致中和」的手段,成了整肅社會秩序的工具,使人覺得狹隘。

  從同樣的觀點考察,「內在超越」論反映了現代新儒家對傳統儒家心性之學的鐘情,以及對傳統理性主義的膜拜。所謂內在超越,是現代新儒家對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傳統文化價值系統的表述和肯定。他們認為,「中國文化的最高精神是內傾的道德精神」。中國的倫理道德,有著人的內心精神生活的根據,並包含著宗教性的超越感情,然而它又不是宗教,超越了宗教,避免了西方因上帝觀念而衍生出來的一整套精神負擔。仁義禮樂等道德精神,內在於人性,內在於吾道自足的個體。「聖者仁心無外之『天地氣象』」,「宇宙秩序即是道德秩序,道德秩序即是宇宙秩序」。要而言之,中國文化的內在超越精神,既可防止宗教的統治以及由宗教而生的種種弊端,又可避免現代化社會以及後現代化社會使人「物化」的危險,從而確保中國文化的特殊價值,使中國人成其為有內在生命活力的人。「內在超越」論將主體設定為獨立品格和精神理念的表現者,力圖用中國文化中的精神價值排拒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對人的誘惑,消解西方文化給人造成的精神負擔,以「溫潤怛惻的情懷」兼容西方文化的長處,用心甚為良苦。它強調了理性的作用,肯定了主體對道德境界的提升作用。這無論對於因西方文化衝擊而對民族文化喪失信心的西化論,還是妄自稱大的國粹論,都是一種理性超越,是一種進步。但內在超越論過分誇大了思想意識的作用,忽視了現代商品經濟對人類精神文化的影響,因而不能正確解釋中國文化近百年來日漸衰頹的內在原因,也不能真正地使自己的理想實現於當今之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