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現代新儒家」概念的駁議
2024-08-14 17:41:28
作者: 李宗桂
可見,從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確實存在著我們所說的現代新儒學思潮和現代新儒家。那麼,何以有人對「現代新儒家」概念進行質疑呢?這些質疑是否科學呢?
據我所知,最早將「現代新儒家」這一概念形諸文字者,是方克立先生。他在《天津社會科學》1986年第5期發表了《要重視對現代新儒家的研究》一文,將「現代新儒家」界定為:「在20世紀20年代產生的以接續儒家『道統』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學為主要特徵、力圖用儒家學說融合、會通西學以謀求現代化的一個學術思想流派。」他還進而說明,因為區別於先秦儒學的宋明儒學,在歷史上被稱為「新儒家」,所以他把20世紀以復興儒學為幟志的這個流派稱為「現代新儒家」或「當代新儒家」。應該說,方克立先生這個界說,是很清楚的,不會引起歧義和誤解。此前,李澤厚先生曾用過「現代新儒學」的概念。[44]我認為,方、李二人指認的是同一個東西,儘管在具體理解和評價上可能存在著差異。1986年10月,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會議通過「現代新儒家思潮研究」為「七五」重點研究課題。至今,報刊發表的專門論述現代新儒家(新儒學)的文章,已有10來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在組織編輯《現代新儒家論集》。總之,「現代新儒家」在學術界已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第一個對「現代新儒家」概念表示疑義的是張岱年先生。他在給中央黨校作的「中國傳統哲學的批判繼承」的學術報告中,不同意把梁漱溟、熊十力、馮友蘭、賀麟先生劃為新儒家。他認為,梁先生既贊成儒家,又贊成佛家。熊先生由佛歸儒,推崇《易傳》,推崇孔子,「說他是新儒家、他本人也未必能接受」。馮先生既繼承發展了程朱學說,又接受了柏拉圖主義。賀先生既贊成理學,又宣揚黑格爾主義。他們兩人在新中國成立後都表示接受馬克思主義,賀先生還入了黨,「說他們是新儒家是不妥當的」[45]。
最近,塗又光先生在中國現代哲學史首屆學術討論會上,對「現代新儒家」概念提出了迄今為止最堅決、最系統的質疑。他認為:(1)宋明道學是世界公認的新儒家,且有專門譯名(New Confucianism),如再講現代的「新儒家」,概念上與宋明道學不好區分,勢必造成混亂。(2)如果在「新」之前加上「現代」(Modern)便造成語義上的同義反覆,不好翻譯。(3)最大困難是這一提法與歷史事實不符。被列入現代新儒家的某些人物實際上不是儒家,如馮友蘭。馮為了創造一個中國現代哲學體系,對儒、道、佛、西學,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非馬克思主義哲學,擇其善者而從之,汲取了古今中外一切有利的哲學思想。這樣一個複雜的思想體系,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儒家。(4)儒家概念雖不是貶義詞,但由於長期以來「左」的影響,儒家被搞得很臭,儒家概念實際上成了貶義詞。大陸和港台情況不一樣,在大陸使用這樣的概念,有礙於對哲學思想體系作出客觀的、公正的評價。[46]
我認為:上述張、塗二先生的質疑,歸結起來,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梁、馮、賀、熊等人是否新儒家;二是「現代新儒家」的提法。以塗先生的質疑更帶實質性。
我覺得,對第一個問題的擔憂大可不必。方克立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所指認的梁、賀、馮、熊四位「現代新儒家」,其下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他明確指出,以上幾位「現代新儒家」的前期代表人物,新中國成立後「熱愛祖國,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贊成走社會主義道路,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轉變。有的經過學習和認真的自我批判,已經轉變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現代新儒家思想在國內已經沒有市場。」從大陸已發表的論及「現代新儒家」的文章來看,也沒有誰說新中國成立後大陸存在著「現代新儒家」和現代新儒學思潮。在安徽舉行的「現代新儒家思潮討論會」上,與會代表也一致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後,大陸已沒有「現代新儒家」,而是轉移到了港台。因此,那種認為指認梁、賀、馮、熊等人新中國成立前是「現代新儒家」,似乎就抹殺了其新中國成立後的轉變的顧慮,是不必要的。而如認為將他們稱為「現代新儒家」就包括了新中國成立後的思想在內,則是一種誤解。至於說梁氏兼綜儒佛,熊氏由佛歸儒,馮、賀中西並包,似乎就不能下「現代新儒家」的斷語,這理由也不充分。因為判斷一個思想家的思想屬於何種流派、何種性質,不在於其思想中包含多少種成分,而是看其主要傾向。例如唐代排佛的韓愈和崇佛的柳宗元,宋代儒佛道兼綜的蘇軾,我們仍視他們為儒家。
當然,「現代新儒家」的提法,是改用「當代新儒家」合適,還是提「新儒家」妥當,是可以討論的。我認為,用「新儒家」概念指稱五四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前類似梁、賀、馮、熊式的哲學家,以及50年代以來港台的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方東美之類為哲學家,確實容易與宋明新儒家相混淆,不宜採用。而用「當代新儒家」概念、則又概括不全。因為現時一般指認的上述「現代新儒家」們,是指從20年代以來形成的代表特定社會思潮和學術文化思潮的哲學家。這中間,無論是這些哲學家本身,還是這股思潮本身,都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按照目前的劃分,現時所謂「當代新儒家」如杜維明、成中英等人,已是「現代新儒家」的第三代。如用「當代新儒家」概念,就會遺漏20年代以來的第一、第二代,顯然不合史實。此外,根據已為大家公認的歷史階段劃分法,所謂「當代」,是指1949年以後的歷史,因而在「新儒家」之前冠以「當代」,是不合適的,不全面的。恰如其分的指稱,還是以「現代新儒家」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