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新儒家」的學派詮釋
2024-08-14 17:41:23
作者: 李宗桂
1.「現代新儒家」是客觀存在
20世紀20年代以來,中國傳統倫理和價值系統日益崩解,帝國主義的對華軍事和文化侵略日見加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愈益廣泛。面對這樣的現實,一批有著憂國憂民懷抱的知識分子,為了提高中華民族的地位,便極力弘揚儒學,恢復傳統文化的地位和價值系統,以便在此基礎上融合西方文化,這可將其概括為「現代新儒學思潮」。代表這股思潮的有獨立思想體系的學者,可稱為「現代新儒家」。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可以「新儒家」稱謂的梁漱溟、熊十力、賀麟、馮友蘭,50年代以後活躍在港台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近年活躍在海外並在大陸有相當影響的杜維明、成中英、余英時等人。
梁漱溟在20年代初就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嘗到「人生的真味」。儒家思想才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世界未來文化就是中國文化的復興」。他的宗旨是「除去替釋迦孔子去發揮外,更不作旁的事」!對於西洋人,他認為「應當引導他們於至好至美的孔子路上來」[41]。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賀麟倡導的是「新心學」。他於1941年發表的《儒家思想的新開展》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現代新儒學」的「新儒學」概念,並對「新儒學」的思想觀點作了詳細系統的闡述。這篇文章被看做現代新儒家的宣言書和代表作。在文中,他明確提出了「以儒家精神為本體,以西洋文化為用具」的主張。他斷言,新儒家思想的發展,「就是中國現代思潮的主潮」,「民族復興本質上應該是民族文化的復興,儒家文化的復興」。他主張輸入西洋文化,充實儒家思想,以儒化、華化西洋文化,進而挽救中華民族近百年來最大的危機,即「文化的危機」。
馮友蘭宣揚的是「新理學」。他以程朱道學為正宗,吸收西方哲學中的新實在論的邏輯分析等方法,撰寫了《新理學》《新原道》等「貞元六書」,構築新的形上學的「最哲學的哲學」,集中宣傳了「接近於程朱道學的那套思想」[42]。他公開聲明,他的新理學是「接著」宋明道學講的,而不是「照著」講的,亦即他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宋明「新儒家」,而是具有現代意味的「新儒家」。
熊十力致力於以儒家《易傳》為宗的「新唯識論」哲學體系的建造。他認為,五四以後,人們對西方科學技術為追求,實際只是情緒化地執迷於西方思想的皮毛、是盲目崇拜西方的心態作祟。他要求,對西方溝的認識必須與中國價值系統的重建相輔而行,即須先建立中國文化之「體」。他的哲學就是從本體論上為此作論證的。
顯而易見,梁、賀、馮、熊四人的價值系統是相同的,他們對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觀點,有著條理上的內在一貫性。
新中國成立以後,現代新儒學思潮及其理論代表的現代新儒家,在大陸已不復存在。它轉移到了港台地區。
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以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等人為代表的港台現代新儒家,著書立說,發表演講,奔忙於歐亞美三大洲,宣揚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系統,用西方哲學的方法對中國文化進行解析,用現代西方社會的弊端比照中國文化的長處,同時也主張採納西方文化為某些因素,以重新建構中國本位文化。他們認為,中國文化以心性為一切價值的根源,「心性之學乃中國文化之神髓所在」。中國的義理之學,目標在於人之道德人格的完成。中國倫理道德有人的內心精神生活的根據,及其所包含的宗教性的超越感情。中國精神文明高於西方,西方人應向東方文化學習。同時,他們還探討了中西文化結合的問題,承認中國文化必須接受西方或世界之文化,肯定了西方的科學和民主精神。這些觀點,集中體現在由唐君毅執筆,徐復觀、牟宗三、張君勱共同署名的《中國文化與世界》中。
近幾年來,以杜維明、成中英等為代表的現代新儒家的第三代,頗為活躍。杜維明說:「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海外的新儒家。」他認為,新儒家是對傳統的儒家思想進行批判性認識,力圖使傳統的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產生「創造性的轉化」,以迎接西方文化有力挑戰的人。「在今天,開挖傳統中的『無盡藏』,使傳統文化發生創造轉化,進而面向現實,走入世界,是每一個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而當代新儒家,便進行著這樣的工作。」[43]他要「讓儒家傳統的源頭活水涌到自覺的層面」,使儒學有創新和進一步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