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當代文化建設的現實需要
2024-08-14 17:40:32
作者: 李宗桂
鑑古為了知今。我們發掘儒家文化的某些合理性,並不是為了發思古之幽情,是要為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提供思想借鑑。
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種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國文化的新型價值系統沒有能夠建立起來,人們缺少可以操作的安身立命之道。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引發的物慾的極度膨脹,對傳統文化的過分否定而導致的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某些傳媒對金錢拜物教的變相提倡而催生的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等,都使得人文主義精神日漸衰頹,精神、價值、信仰等的「形而上」的「意義世界」,在吃喝玩樂的「形而下」的「物質世界」的夾擊下,日漸崩解。價值失落,行為失范,心靈無法安頓,成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精神重症。因此,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現實要求,是重建民族文化的價值系統。而要重建價值系統,則必須首先重建中國文化的人文主義精神。
重建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重建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必須從當代中國的實際出發。當代中國社會的轉型,是全方位的轉型。在政治體制方面,是由意識形態等同以至取代一切,權力高度集中、長官意志決定社會運作的人治政治,向中央和地方適當分權、不同行業和領域各司其職、決策科學化、管理民主化的法制政治轉型;經濟方面,由傳統的帶有自然經濟色彩、以「突出政治」為標榜的計劃經濟,向建立在現代工業、商業、農業和服務業基礎之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市場經濟方向轉型;文化體制方面,由政治鬥爭的武器、圖解政策的工具,向思想性、娛樂性、消遣性並重,著重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民整體綜合素質的方向轉型。總之,當代中國社會的轉型,將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轉型,是告別古典主義,追趕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轉型。
面臨社會全面轉型,中國文化價值系統的重建十分迫切。眾所周知,自明清之際以來,商品經濟及其相應意識逐漸興起,批判啟蒙思潮日益涌動,傳統中國的價值系統日益崩解。從近現代中國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構的歷程審視,從文化價值系統建設的層面考察,可以說,整個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中國傳統價值系統逐步瓦解的歷史,也是中國人逐步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而重新構築價值系統的歷史。1949年以後,由於長期的「左」的思潮的干擾,由於決策方面的失誤,特別是唯政治思維的嚴重破壞,[22]中國文化價值系統的建設阻力重重,歷經坎坷。時至今日,一個嚴整的中國文化價值系統並沒有建立起來。今天,建設符合現代化要求、適合國情民心的文化價值系統,已是當務之急。
從發展戰略的高度看,文化建設是一個宏大的工程。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批判繼承歷史傳統而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立足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的新型文化價值體系。文化建設要堅持正確的思想原則,概而言之,是要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具體而言,是要注意在發展商品經濟的基礎上更新文化傳統,通過拓展價值領域而提高國民素質,文化批判與文化建設重構不可偏廢,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並行不悖。總之,要從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立足現實依託傳統而融合古今,以我為主兼取眾長而熔鑄中外,建設一個傳統與現代,中國與外國相容互補,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有機融合、相資而行,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交相滲透、比翼雙飛的多元開放的文化價值系統。而要建設這樣一個價值系統,就必須實事求是地面對民族文化的傳統資源。因此,對儒家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作用、評判和抉擇,就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實踐性很強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的社會實踐和理論研討表明,儒家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迄今仍然對現實生活產生著並且還將繼續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要認真對待,科學分析,批判揚棄。可以說,儒家文化是一柄雙刃劍,就現實生活而論,它既可以起到積極作用,也可以起到消極作用,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處理。對於儒家文化的消極方面,人們剖析甚詳,揭露甚多,我甚為贊同,此處無須贅論。根據本文主體,這裡要著重提出的是,無論就理論的層面還是實踐的層面而言,儒家文化對於當代中國的文化價值系統建設,對於人文主義精神的重建,都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因此,用批判性的眼光和手段,考察儒家文化的合理成分,為我所用,是當今文化建設的現實需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