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文化現代化的哲學省思> 3.儒家文化的正面價值與當今人文精神建設

3.儒家文化的正面價值與當今人文精神建設

2024-08-14 17:40:37 作者: 李宗桂

  改革開放時代的中國,其政治主題是建設富強、文明、民主的現代化國家。為此,必須高揚人文主義精神,以充實、豐富新型價值系統的內涵。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精神面貌的更新,具有鮮明特色的新人文精神逐漸形成。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集體主義、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科學精神、民主精神、契約觀念、法制觀念、主體意識、效益觀念等,便是新型的人文精神。在這種人文精神的燭照下,社會發展空前迅速,人的精神狀態空前良好。這是事情的一方面。但是,諸多嚴峻事實證明了事情還有另一方面:當代中國的人文精神空前地衰頹了。貪污腐化,執法犯法,巧取豪奪,錢權交易,急功近利,鬥富炫奢,攔路搶劫,見死不救,黃、賭、毒等精神瘟疫,在社會上泛濫成災,戕害著我們的民族精神,敗壞著我們的社會風氣。如何對治這種精神貧血症,成為一切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現實課題。

  解決人文精神衰頹的問題,固然有很多方法和途徑,比如進一步廣大、完善上述人文精神,便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但是,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從文化的民族性的一面著眼,從時代精神和優秀文化傳統的辯證統一的理論高度考察,儒家文化中的合理方面(即正面價值)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思想資源。

  上文已經詳細論析儒家文化的合理方面:建功立業的價值追求,德業雙修的精神境界,兼容天下的博大胸懷。我們認為,在建設現代新型文化的今天,在重建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文精神的時代,儒家文化的這些正面內容,可以成為新型人文精神生長的助力。經過批判性的改造,充實以新的時代精神和內容,它們可以成為當代人文精神的構成要素。

  問題十分清楚,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思路下,不僅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而且全體海內外中華兒女,都積極投入、支持中國的現代化事業。而實現現代化這個宏圖大願,本身就是一種功業——亘古未有的偉業!因此,建功立業的精神境界對於現代化事業的建設來說,是不可須臾拋離的。大至國家民族,小至家庭個人,如果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沒有積極的、不懈的進取精神,那麼就會事業停頓、生命萎縮。反之,則會事業昌盛、生命豐盈。而儒家一貫提倡並實踐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業追求,自強不息的剛健進取精神,符合中國人的接受心理和行為習慣,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和鞭策力,因而可以成為新人文精神建設的思想資源。試想,人如果有了事業追求,精神有所安頓,便不會無所事事,不會無事生非,個人以至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便會處於良好狀態,精神、理想、價值的意義自然會充分顯示出來,社會的運轉會更加有序、有效,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儒家文化強調的德業雙修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所推重的個人實踐,對於今天的新人文精神的建設,同樣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市場經濟捲起人慾之海的千重巨浪時,如何處變不驚,自我調適,是對人的文化素質的考驗。既要建功立業,又要品行端正;既要反對淺薄短視的功利主義,又要反對脫離實際、不講效益的道德主義,是今天的志士仁人們堅守不渝的信念。時間就是金錢,效益就是生命,應該是普遍適用的原理。這裡所謂普遍適用,即在運用這個原理的時候,要實行儒家推己及人之道。我的時間就是金錢,則設想別人的時間也是金錢,而不能只是重視自己的時間卻空耗別人的時間——尤其是空耗公家的時間!我把效益看做生命,也讓別人把效益看做生命,並且把別人的效益也看做生命,而不能只重自身的效益而忽視別人的效益,更不能犧牲別人的效益來謀取一己之私的效益!如果能這樣去做,就是德業雙修。這樣的德業雙修,在今天的社會中實在是太需要提倡了、儒家文化所重視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行為準則,在今天仍然是「警世恆言」,那些為了獲得種種名利而不擇手段的人,那些貪圖一時之快而誤入歧途的人,其原因說到底,就是只顧「立業」,忽視甚至蔑視「立德」。事實上,商海官場中那些謀其利而不正其義、計其功而不明其道的人,其失誤、失算以至失敗的根本原因,乃在不修其德。可見,創造性地轉化傳統儒家文化中的德業雙修的思想,對於人們的安身立命,確實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

  儒家文化中兼容天下的博大胸懷,對於我們今天建設新人文精神仍然有著啟迪意義。君子以厚德載物、道並行而不相悖、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途等著名思想觀點,是儒家文化中具有長遠生命力的東西。這種兼容天下的精神,對於我們今天建設新型文化體系,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我們知道,新型文化體系的構築,中國人文精神的重建,是一個牽涉面極廣的浩繁的系統工程。在其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種種不同意見、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爭辯。從文化建設的戰略立場考慮,應當說是正常的,並且有利於深化人們的認識,有利於終極目標的順利實現。然而,無可諱言的是,在學術理論界,確實有那麼極個別心胸狹窄、剛愎自用的淺薄之徒,容不得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學術觀點的存在,動輒揮舞政治板斧,對別人「排頭砍去」,甚至不惜歪曲別人見解以謀其私、售其私。例如,有的人畫地為牢,凡是自己研究涉及的領域,一律不許別人問津,否則便攻擊別人「撈過界」;凡是與自己觀點不同的,都是「錯誤的」,都是「沒有常識」,甚至不惜造謠誹謗,欲圖置之死地而後快。可見,提倡兼容天下的精神,是多麼必要,實踐起來又是多麼困難!正因如此,我們更要申論儒家文化中兼容天下的精神的現代意義。

  總之,儒家文化作為民族文化重要構成之一,有其合理的成分。這些合理的成分,在今天仍然有積極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夠客觀地評析它,批判性地利用它,則有助於今天的人文精神的建設。反之,則可能給我們的建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是一筆巨大的遺產,願我們都以理性的態度對待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