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國學與時代精神的雙向互動
2024-08-14 17:35:32
作者: 李宗桂
縱觀百年來的國學發展,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思想軌跡和時代特徵,這就是時代精神與國學的雙向互動。國學反映著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推動著國學,引領著國學。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學術。近現代中國的時代主題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建設民主、文明、富強的新中國。其間,貫穿始終的時代精神,是振興中華、實現現代化。從不同階段的發展來看,20世紀前半葉表現為禦侮圖強、振興中華;近二十年來,是改革創新,振興中華。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從20世紀初近現代意義的國學概念從日本引進中國,國內關於國學的爭鳴,東西文化的論戰、中國現代化問題的討論、中國文化出路的論戰,整個20世紀前半葉,國學在振興中華、實現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論辯,貫穿始終。根本的癥結,並不在於要不要振興中華、要不要實現現代化,而在於如何振興中華,如何實現現代化,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胡適、陳獨秀固不必說,就是被認為保守的梁漱溟之類現代新儒家,又何嘗不是要走現代化之路,要復興中華文明!東西文化論戰的實質,實際上是怎樣實現現代化,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而不是堅持或者反對現代化。中國現代化問題的討論,本質上,也是探討在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應當走什麼道路,應當有什麼樣的模式,應當具備中國特色的問題。中國文化出路論戰,其癥結也同樣如此。所謂本位文化建設,在今天看來,不外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如何既吸納西方先進文化而又適合中國國情、既參與世界文明進程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康莊大道,而又保持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弘揚文化建設的民族意識,特別是如何正確處理國學與現代化關係的問題。[263]因此,我們可以說,在20世紀前半個世紀的國學論爭,本質上是時代進步使然,反映了禦侮圖強、振興中華的時代精神。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二十年關於國學問題的論爭。從上文可以看出,近年的「國學」是個特殊的、誤解紛呈的概念。否定國學者,指斥國學是保守、僵死的東西,是封建主義的沉渣泛起,甚至是用來反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工具。肯定、鍾情國學者,認為國學是本國文化精粹,是當今救世之學;也有對國學抱持平態度,認為在今天的文化建設中,應當把國學作為傳統資源加以利用和改造,批判性吸收並創造性轉化其優秀成分,理性超越並拋棄其糟粕。當然,也有各種各樣利用國學以謀利的機構和人士,把國學摩登化、商業化、惡俗化,但畢竟不是主流。近年質疑國學如舒蕪、蘇雙碧等人,其關注的要點,在於國學能否促進現代化,而不是一般意義地反對國學、質疑現代化。應當說,近二十年的國學論爭,剛好反映了國學與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的一致。將國學作為傳統資源,合理地予以闡釋,為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增添思想資源和價值選擇,為本土文化的改革創新,適應世界文明發展潮流而努力,正是與改革創新、振興中華的時代精神相一致的表現。
近年的國學熱潮,特別是學術界的國學研究,是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的反映,是對西方文明挑戰的回應,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力增強的表現。較之近代的「國學」而言,它是具有新的時代精神的、更高層次上的對民族文化價值的開掘和認同。近代「國學」的產生是「防禦」,當今「國學」的出現是「自主」。
近代中國的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歷史表明,全盤西化是不可能的,全盤蘇化是失敗的,全盤儒化是不現實的。在建設當代中國新型文化的時候,以現代化為目標,堅持中國化,堅持中國特色,是有極為正當的理由的。為此,正確對待國學,毫無疑問是十分重要的。從學術研究的立場和文化建設的實踐層面考察,「國學」研究應當弘揚時代精神,防止不良傾向。一是要反對復古守舊,防止封建主義沉渣泛起;二是要反對把「國學」意識形態化、政治化;三是要反對把「國學」商業化;四是要防止把「國學」儒化(亦即把「國學」片面歸結為儒家思想,把「國學」等同於儒學)。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掘、弘揚國學優秀成分的時候,我們不能單純停留于思想文化的層面考慮問題。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為目標,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加快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讓國學在這樣一個思維框架中立足,並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是我們應當清醒認識的問題。因此,不能把國學當成包醫百病的靈藥,更要反對用國學等同、取代當代新型文化建設的企圖和做法。
改革創新是當今的時代精神。國學的研究和應用,應當在這個時代精神的引領之下進行,並且在這個時代精神的燭照下煥發新的生命。簡單否定、排斥國學,固然是不妥的;而盲目推崇、迷信國學,也是缺乏理性的。我們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態,廣闊的視野,多元的方法,對國學這個重要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清理,讓其具有合理的民族性的一面,特別是其人民性、現代性的一面呈現出來,轉化為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合理成分,推動我們社會的進步。港台活躍的現代化問題專家金耀基曾經說過:「中國的現代化所意含的不是消極地對傳統的巨大摧毀,而是積極地去發掘如何使傳統成為獲致當代中國目標的發酵劑,也即如何使傳統發生正面的功能。」[264]國內現代化研究專家、北京大學羅榮渠說:「民族傳統事實上是既離不開,也擺不脫的。……背棄了傳統的現代化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化,而背向現代化的傳統則是自取滅亡的傳統。適應現代世界發展趨勢而不斷革新,是現代化的本質,但成功的現代化運動不但在善於克服傳統因素對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於利用傳統因素作為革新的助力。」[265]反省近二十多年來從「文化熱」到「國學熱」的論爭過程,特別是考察二十多年來的文化建設實踐,放眼全球文明發展態勢,我想,金、羅兩位先生的見解應當可以成為我們對待國學與現代化、國學與時代精神問題的方法論原則。有了這種方法論原則上的共識,我們才能真正科學地對待國學,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才能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實現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