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啟蒙書院建成
2024-07-29 18:29:14
作者: 糟糕的開心家
永熙八年白露。
距離乞巧節已經過去十幾天的時間。
孟懷安的一首鵲橋仙一夜之間傳遍整個建康城。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更是讓無數懷春少男少女為之動容。
吳良和曹明遠在感慨孟懷安的詩才之外,更是敬佩孟懷安的勇氣。
那可是太子妃的親戚,你當著大庭廣眾的面可以說是絲毫沒有留面子。
吳良和曹明至今還記得左羽宏離開時猙獰的面目。
吳、曹二人私下一合計,認為左羽宏的報復很快便要到來。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於是二人紛紛給家裡寫信,希望長輩能出面至少保下孟懷安。
可是誰料這麼多天過去了,預想之中的光風暴雨並沒有來臨。
吳良、曹明遠二人送出去的求救信也回了寥寥數字。
吳、曹二人不知道的是,那天左羽宏離開以後,剛剛回到客棧,便被上官虹派去的使者警告了。
見到使者手中的皇家印記後,左羽宏連夜便離開了建康城,對於乞巧節發生的事情隻字不提。
經過將近一個月熱火朝天的施工,在建康書院山腳,啟蒙書院所需的院舍、學堂等終於建成。
而孟懷安仿佛沒事人一般,每天出了上學便是忙著啟蒙書院建設的事。
啟蒙書院建設的時候,正趕上天氣最炎熱,太陽最毒辣的時候,伴隨著啟蒙書院建成的,還有孟懷安日漸黝黑的皮膚。
由於孟懷安的想法和這個時代大不相同,導致前來幹活的工匠幹著幹著便偏離了孟懷安的想法。
為了保證啟蒙書院按照自己規划進行建設,孟懷安一有時間便來到現場,這才勉強符合孟懷安對啟蒙書院的要求。
在得知啟蒙書院居然這麼快便建成了,周重盈特地帶著蔡伯安等人來到現場,想要看看孟懷安一直鼓吹的啟蒙書院到底建成什麼模樣。
在孟懷安的帶領下,眾人首先看到的便是高高的門頭,上面掛著一塊空白的匾額。
蔡伯安故意問道:「懷安,這匾額上面怎麼沒有寫字?」
孟懷安看了一眼眾人,恭敬地說道:「學生斗膽想請山長大人為建康啟蒙書院題字。」
「原來在這裡等著呢」,眾人心中想道。
周重盈早就看出了孟懷安的小心思,只不過,這種事情,周重盈也樂得去做,便笑著應了下來。
來到學堂以後,眾人看著裡面擺放著一張張整齊的桌椅,粗略地數了一下大概有四十餘張。
每張桌子的面積並不大,剛剛好能坐一個人的樣子。
最讓眾人疑惑的是,桌子面對的牆,一大塊方正的區域被刷成了黑色。
蔡伯安率先問道:「懷安,這面牆為何弄成黑色,是作何用途的啊?」
「稟蔡師,這面牆上黑色的區域,學生稱之為黑板,先生在給學子們上課的時候,可以用得上。」
孟懷安說著便走到黑板的面前,從桌子上拿起一小根白色柱狀物體說道:「這是和黑板配套使用的粉筆,用來在黑板上寫字」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孟懷安在黑板上寫下「三字經」三個大字,隨後又拿起一塊抹布擦去字跡。
看完孟懷安的這番演示,眾人恍然大悟。
周重盈更是接過孟懷安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建康書院」四字。
字體蒼勁有力,惹得跟來的眾人紛紛讚嘆。
「不錯,用起來倒是很方便,名字起得也很貼切」,周重盈看著指尖得粉屑輕聲說道。
蔡伯安在一旁忽然說道:「山長,書院不如也弄一些試一試。」
「不錯,可以,若是效果好的話,未嘗不能在其它地方推廣。」
聽到肯定得回答,蔡伯安頓時眉開眼笑。
在來之前,孟懷安曾私下和蔡伯安探討過基金會以後開流的途徑。
這些制式的教具便是孟懷安的初步設想。
按照孟懷安的話來說,「雖然這些東西很好照搬過去使用,但是想來官府的書院總不至於做如此齷齪的事情」。
看完學堂以後,孟懷安將眾人領到學子們住的院舍中。
眾人看著一排排的錯落有致的房子,周重盈微微點了點頭,問道:「懷安啊,這院舍能住多少學子啊?」
「稟山長,院舍一共建了兩百間屋子,每個屋子能住六名學子,合計一千二百名。」
「這麼多嗎?」一名跟在周重盈身後的老者詫異地問道。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建康書院學子的住宿環境,最差的也至少有院子,像上官虹和金朵兒這種的,更是極其奢侈。
所以建康書院的教瑜不能理解這麼點地方居然能住這麼多人也實屬正常。
於是孟懷安淡淡地說道:「山長大人,諸位隨我進去一看便知。」
進了一間方方正正的屋子以後,眾人看到的便是六張木製床,床上鋪著一模一樣嶄新的被褥。只是這木製床是架在空中,底下連著放的是一張桌子。
「懷安啊,這是何意啊?」
「蔡師,這不是為了更有效地利用空間嘛」。
六張床擺放以後,整個屋子便有些擠了,於是一名教瑜開口說道:「這也未免太小了」。
聞言孟懷安回道:「先生,已經不小啦,這省出來的空間,能多收不少學子呢。」
這名教瑜還想說什麼,周重盈卻是指著桌子上的紙筆,先開口說道:「不錯,不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孟懷安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山長,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學生都快恨不得一枚銅錢掰開當兩枚用了」
周重盈笑著說道:「不錯,這啟蒙書院面向學子一分錢不收,反而要貼不少錢進去,伯安和懷安當這個家不容易,能做成這樣已經很好了。」
聞言,眾人看著那些準備好的嶄新日用品,正靜靜地等待第一批學子前來,隨即也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