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旅順軍港

2024-07-18 07:44:06 作者: 黑咖啡少糖

  六分儀的操作非常簡單,鄭成功聽完操作方法後,便信步走出議事廳,面朝大海觀測起來。

  因為正值早上,太陽就在東邊,他將眼睛對準六分儀的望遠鏡筒,簡單擺弄幾下活動指標臂,太陽的虛影便和海平線重合。此時,指標臂上的針正指向一個讀數,那是太陽與海平線的夾角。

  鄭成功看了一眼,臉上便露出驚訝之色,然而快步回到議事廳,拿出六分儀配套的航海曆和對數表,親手算了起來。

  幾分鐘之後,他已得到一個「40」的得數,與海圖上秦皇島所標的緯度幾乎完全一致。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陳上川在旁邊看得眼睛都直了,高呼不可思議。

  要知道,緯度測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欽天監的大儒夜觀星象,然後利用很複雜的計算,才能得出答案。

  唐開元十二年,一行僧人張遂主持測量子午線。元朝至元十六年,郭守敬在全國建立了27個觀星台,經過「四海測驗」,得出全國27個城池的「元測緯度」。

  萬曆八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至中國傳教,帶來西洋經緯度的概念。後來閣臣徐光啟在崇禎二年上疏在對全國進行緯度測量及經度推算,最終得出京城、南京、南昌和廣州的精確經緯。

  而鄭成功利用六分儀,僅用兩刻鐘便算出緯度,比經驗最豐富的航海嚮導快了幾百倍。

  更重要的是,得出的數字和千辛萬苦做出海圖所標示幾乎一致,精確得驚人。

  這意味著,只要帶上一個六分儀,再加上一個粗通數學的水手,海船便能快速知道自己所在的緯度。再配上測量經度的日晷儀、夜航儀,就不會在大海上迷航了。

  陳上川道:「陛下,牛院士真乃神人也。有了六分儀,海船以後便不用沿針路走了。大海茫茫,到處都走得,西班牙人累死也找不到。」

  「朕早就說過,花幾萬兩建立大明科學院,絕對物有所值。郭之奇他們啊,就是太摳門了,說什麼一個『五百兩求一個自然底數』,純屬浪費錢。

  若沒有自然底數,沒有牛院士、萊院士等幾個數學大師參與計算,何年何月才能做出航海曆和對數表……」

  朱由榔洋洋自得,又說起大明科學院這幾年「養」出的新發明和新發現。

  其中最令人「大開眼界」的一項,便是委託牛頓發明的高倍放大鏡,名曰顯微鏡。

  在五百倍顯微鏡的放大下,鼠疫病菌無所遁形。因菌致病的概念迅速風靡廣州,被所有醫家所接受。

  很多沽名釣譽的江湖術士聲稱自己有殺死所有病菌的神藥,騙了不少錢;還有人聽說水裡有病菌,便死活不肯喝水,差點把自己活活渴死……

  因為高倍顯微鏡的發明,還有一項意外發現,那便是新木材和陰乾木材的區別——新木材的一個個小格子裡含有大量水份,是活的;陰乾後的木材小格子已經乾癟,就算泡水也不會活過來。

  造船工匠及燒窯工匠們開始研究,能不能用土窯來烘乾,儘快殺死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格子,以大幅減少陰乾木材所花的時間……

  一番高談闊論讓陳上川等人聽得心馳神往,恨不得立即飛回廣州,到大明科學院好好觀摩觀摩,尋找更多能幫助軍隊獲勝的新發明。比如說,傳說已久的電動機。

  眾人熱情高漲,一連扯了小半個時辰,朱由榔不得不用幾聲輕咳打斷,提前將話題拉回現實。

  「好了,不說科學院了。以後你們自己訂一份《科學月刊》來看,自然什麼最新消息都知道。咱們還是先說說新航線的事……」

  鄭成功消化完六分儀所帶來的震撼後,腹中便一直在考慮運輸船的新航路。想來想去,最後結論是「無招勝有招」。

  即所有北上運輸船隊都不再按固定航線行駛,而是在廣袤的東海、黃海自由航行,只要向北走就行。反正有了六分儀,幾乎不會迷航,海船隨便走,更讓西班牙人找不到規律。

  海船在黃海越過北緯38度之後,再折向西航行,一定能找到渤海灣的入口。

  關於在金州中左所一帶建立旅順軍港的提議,鄭成功也深感認同。

  旅順距離秦皇島三百餘里,風向合適的情況下,海船隻需兩天兩夜便可以跑一個來回。無論哪邊受到攻擊,都可以互相支援。

  又因為旅順距離登州城比較近,監視返港補給的西洋船比較方便。

  最重要的是,有了旅順軍港,便可以控制進入渤海的北航道。相比島嶼眾多,夜裡容易觸礁的南航道,出入渤海更加方便。

  參謀部根據三個主帥商議出來的目標,很快制定出一個詳細方案。

  當年毛文龍座下游擊張盤曾盤踞金州中左所,給金州城的清軍製造過不小麻煩,滿清對此深惡痛絕。擊敗張盤後,努爾哈赤下令破壞城池,拆除城牆。

  入關後,清廷禁止漢人進入遼東,所城失去溝通登州的港口用途,便一直沒有好好修復。

  可以說,明軍攻占旅順沒有任何難度,不需要多龐大的作戰方案。

  然而參謀們提出,既然要控制進入渤海的航道,不如把廟島列島也考慮進入。

  廟島列島在旅順與登州城之間,島嶼數量高達三十二個,其中大部分距離登州較近。

  如果能控制那一連串島嶼,在上面設立烽火台,西洋艦船出入渤海的情報就可以一覽無餘。

  難點只有一個,大部分島嶼都很小,又沒有水源,駐守士兵不可能很多。否則,無論補充食物還是補充淡水,都非常麻煩。

  登島的士兵就相當於敢死隊,一旦遭受攻擊,只能堅守,沒法撤退。

  而且人數少,就沒法修建堅固的防禦陣地。如果清軍突然發起進攻,士兵們可能撐不到援軍抵達。

  最後,參謀部建議,每個大島嶼入駐守一個把千總隊,即一百二十人。小島則只由一個伍長率領四個手下登島。

  如果大島的明軍還有可能撐到援軍,小島的小分隊幾乎必死無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