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2024-06-12 04:52:00
作者: 丁邦文
根據市長廖志國的提議,經由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決定市實驗一、二小和陽城一二中四所名校,分別在中心城區之外建立分校。其中,一小、一中選址靠近江邊的濱江新城,馬上著手建設分校新舍,並於下半年秋季開學時招收首批新生。二小、二中則在城北新區「鯤鵬館」附近選擇新址,擇機開工建設。
市府決定作出後,規劃、建設、教育部門馬上選址、設計,並製作出新校舍三維效果圖。不幾天,頗具誘惑力的「新校園、新希望、新未來」之類的口號,以及那些惟妙惟肖的效果圖,通過報紙、廣播、電視、戶外GG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很快在市區做到家喻戶曉。在那幅由電腦精心合成的效果圖上,展現給人們的是寬大碧綠的草場,整齊明亮的教室,不僅給眾多愁於孩子就學的家庭以希望,而且徹底顛覆了上述幾所名校擁擠不堪的形象。
一時間,陽城市區的廣大群眾,紛紛奔走相告,盛讚新一屆政府為百姓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不僅如此,市府還承諾,上述幾所名校建立的新校舍,不但硬體設施要按照國家頒布的星級標準,達到全市一流水平,確保三五十年不落後,而且師資水平、教學質量也要保證不低於老校。為此,規定各新校投入招生、教學後,必須從老校現有老師中,抽出不少於一半的教學骨幹加盟,其餘師資也需在全市城鄉精心挑選。
這樣的要求與承諾,更是讓百姓們大為動心。他們想,有了這樣好的校舍,再有如此強的師資,何愁新校辦不成老校水平?
當然,熱血沸騰的市民很快便發覺,要想讓子女獲得如此整潔、優質、安靜的學習環境,必須在學校周邊趕緊搶占「學區房」。令人可喜的是,此次政府做事確實為民想得到位,不光是學區範圍劃得寬大,而且對身份也不再像老校區那樣苛刻。
過去,市中心的幾所老校招生,規定所謂「施教區」「學區房」,其住戶除了要求房產證、戶口簿、身份證三證齊全外,還要求證件主人須是小孩父母,且連續居住時間不得少於三年。如此一來,不消說農民工、外地人、新房主子女入學無門,就是那些戶主為祖父母的祖孫同堂者,也喪失了就近入學資格。須知,對經濟利益至上的學校而言,少了一個免費午餐領取者,便多出一個收取高額費用的擇校生。
現在的新校區,類似規定就寬鬆多了。簡言之,人無論東西,地不分南北,戶口也不管常、暫住,只要在施教區內有正式住房者,其子女一律享受同等待遇。當然,放眼長江邊上的實驗一小、陽城一中分校,其施教區方圓五平方公里範圍內,目前除了不多的零散住戶,也只有濱江新城一個正規小區。
既然有了規劃,那麼說動手就動手,畢竟市民看到校舍才會真的動心。所幸,建兩座數千萬元的學校,遠比建一座數十億元的「鯤鵬館」要輕鬆、簡單許多。
眼看得實驗一小、陽城一中新校址開始動工,說明市府新學期招生的承諾不假,市區眾多學生家庭便不再觀望與等待。幾乎一夜之間,儲開富的濱江新城,由被遺忘的角落,迅速成為萬人熱捧的宮殿。
濱江新城乃中陽地產所建的一處大型住宅小區,別的沒有,各種檔次、套型的房子很多,有的建成多年,有的停工觀望,正愁沒人來買哩。現在好了,讓名校風暴這麼一席捲,那些正為孩子上名校犯愁的家長,紛紛聞訊而來,湧入冷落日久的中陽地產銷售大廳,再多的房子很快也一搶而光。
儲開富本是商人,他開發的房子原本就是商品,看到蜂擁而來的購房者,他在滿心歡喜的同時,也在不斷調整著手中那把尺——房價。很快,濱江新城的平均房價由每平米五千元,迅速暴漲到八九千元,有的甚至突破萬元,而且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壯觀景象。
面對濱江新城的高房價,有一個群體得到了特別關照——實驗一小、陽城一中的老師。
為了吸引兩所學校的老師到新校來,廖志國給儲開富專門下了一道指令——所有前來任教的老師,每人購買一套住宅,房價按照原始價九折優惠。如此一來,一套百平米公寓,前後差價高達四五十萬元。因此,兩校老師為爭來新校,竟差點打破了頭。最後,校長求到廖志國那兒,只好又給儲開富一道命令:兩校所有老師,均可購買優惠房一套,以便日後新、老校區師資崗位輪換。
這一決定,自然又得到老師們的熱烈歡迎。原先,曾經有很多人擔憂,濱江新城地處偏僻,上述兩所學校的老師、員工哪裡肯跑那麼遠去江邊上班?現在,老師爭先恐後在這裡買房子,你拿棍子趕他也不肯走了。
廖志國的這個舉動,雖然骨子裡有幫開發商賣房子之嫌,可是解釋起來卻也冠冕堂皇。一來,名校分散辦學,優質資源稀釋,緩解了群眾擇校難的問題,從民生角度論是做了大好事;二來,中陽地產是市里招商引資來的重點企業,當年動員人家過來時曾經有過承諾,現在順便解決了人家的困難,也是體現陽城黨委政府的信用與責任;三來,沿江開發已經成為省里的戰略重點之一,炒熱濱江新城正好與之呼應,同時也是為陽城的就業與稅收提供了源頭。當然,有一本帳廖志國心裡早有盤算:即使有人心存異議,前邊不還有洪大光擋著嘛。
濱江花苑幾乎在一夜間走紅、熱賣,簡直勢不可擋。除了老闆儲開富賺了個盆滿缽滿外,黃一平及其姐姐也成了贏家。早先儲開富幫助黃一平預定的那套房子,其實一分錢沒花,但幾年來一直在他名下,現在光是一紙合同就值數十萬元。黃敏那套當年本想退掉的聯排別墅房,更是大漲百萬元之巨。經過反覆掂量,也查詢了相關法紀方面的文件,確認完全是市場行為,其中並無任何違法違規,黃一平才讓汪若虹和姐姐一起付清房款,辦了產權證。
至此,黃一平始終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到實處。他覺得,跟隨廖市長這一年多,自己官、財、情運皆不錯,廖市長滿意,蘇婧婧滿意,他在陽城官場上的人脈、聲望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寬度與高度。更主要的是,他的那個「三不」底線與原則,始終得到了堅決貫徹落實,絲毫未有令人擔憂的遺留問題。這樣的狀況,是他當初怎麼也料想不到的。
中陽集團的問題解決了,「鯤鵬館」的資金缺口實際上也已破解。
按照廖志國的設想與測算,因為名校遷移這著妙棋,至少忽然增加了兩筆收益:
其一,就在中陽地產附近,還有大概一千多畝的江灘,過去是無人問津的臭狗屎,現在是令人垂涎的香餑餑。幾年前,洪大光主政市府時,曾經組織過幾次拍賣與招商,也多次動員儲開富一併拿下,作為商業開發用地,結果卻無人敢接手。現在,隨著名校遷移、居民湧入、房價飆升,那塊地馬上成為多家地產商爭搶的熱點,其價值也迅速得到高估。目前,光是儲開富一人開出的價格,每畝已比原先淨增六十萬元,如果採取公開招拍掛,多家企業參與競爭,可能升值更多,僅此一地就有數億元的增值。
其二,「鯤鵬館」選址於城北新區,那裡目前雖然尚以農田為主,此前地價也低得可憐且乏人問津。但是可以想像,一旦「鯤鵬館」開工建設,實驗二小、陽城二中在那裡設了分校,然後再完善了醫院、商場、銀行、超市、菜場等配套設施,周邊土地馬上定然像江邊一樣熱賣。於是,廖志國籌劃先撥出一兩塊土地,近期組織一次招商與拍賣,預計增益也相當可觀。如此,「鯤鵬館」的資金缺口基本可以解決了。
資金問題有了著落,廖志國心中就有底了。現在做官,跟過去的情況大不相同。從前,實行計劃經濟時代,農村以公社、大隊、生產隊為基本單位,工廠也以國有為主體,企業更是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因此,彼時為官一方,大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增收、工業增效上,政績大小全得看農業產量、工業產值,日子是否好過也得看農、工二業的眼色行事,說到底,完全是硬碰硬的數字講話,拼的是真槍實彈。而如今,農村包產到戶,工廠賣給個人,農業收成、工業效益等等,與官員能力水平關係不大,即便是財政收入也並不完全依賴稅收,好多地方主要依靠出賣土地,形成了所謂的「土地財政」。如此,地方官員日子是否好過,手頭是否寬裕,不看本事大小、能力強弱,而是單看是否會「賣」。換言之,只要善於賣土地,而且青菜賣出肉價錢,哪裡還要擔心口袋裡沒有錢?而只要有了錢,什麼造橋、修路、建高樓之類的政績,又哪裡不信手拈來呢?
於是,廖志國大手一揮:「鯤鵬館」工程即刻著手圈地,再不必操心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