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賑災
2024-06-11 15:39:32
作者: 佛跳牆
陳柳貞心頭一慌:「相公說的我好害怕,現在府內皆是咱們的人,傅晟要再想下毒也沒有那個機會了。」
她搖搖頭:「有慕大人的授意,他不會下毒害我,只會慢慢的折磨我。密兒還小,你帶著孩子先去了李家,我就不用分心在你倆身上了。」
她說著沉沉睡了過去,次日醒來換回男子模樣,又覺得好像這裝扮早就融入了她的血中,變成了一種習慣。
李麒麟派人來接陳柳貞跟密兒離開,陳柳貞對家中的事情頗不煩心,又不想違背了小丙成為她心裡的負累,只能千叮嚀萬囑咐給滿月丫頭,要好好照顧大人的飲食起居,處處留心謹慎。
自從上次投毒的事情發生,滿月丫頭的心眼就多了不少,每頓飯時都是用銀簪子驗過,分出了食物給貓兒狗兒吃過,才絕不經過他人的手直接送到小丙房中。
聽說上游浙省今冬雨水繁多,就擔心等立春以後會有小汛發生。這幾日他帶著王斬騎馬到寶應縣境內的大小支流附近轉了兩圈,發現寶應縣境內支流都有漲水的跡象。
恆明朝縣不下鄉,縣官有什麼政令頒布,就召集所有士紳大族家的族長商議。
她把族長都召集來,吩咐今年從立春後,每個大族都需派遣人手每天沿著汛道巡查,如果發現有汛道堵塞不通就要及時清淤,或是水位上漲過快的情況,就派人到下衙門稟告。
剛過立春,房檐下串珠連連,陰雨連綿七八日還未見停歇。
河床上水位猛漲,這就是桃花汛的徵兆。小丙查過寶應縣誌,這裡雖然也有小汛發生,卻很少遭遇大汛,這都歸功於十多年前寶應縣的某位縣令在當地修築了一段很堅固的汛堤,當時還被表彰過,可以抵禦百年大水。
見小丙憂心,連寶應縣的胡主薄都勸說她不用太擔心,兩江本來就是雨水頻繁河道交織的地方,連續下十天半月雨這這種事隔兩年就會遭遇一次。小丙心裡祈禱但願如此吧。
大雨下到第十五天時,駐守在防汛坡上的士紳家丁突然跑到縣府衙門稟告說,上游清河縣那段河流的情況不妙,河床上漲的比其他河段都快都急。小丙騎快馬帶人去看,河流確實看起來十分不妙。
下半夜時大雨傾盆如注,就聽到外面不少人快馬加鞭跑回來:「大人,大人,不好了,上游清河縣怕是崩堤了,大水沒有全排進泄洪區,一下子都灌入咱們寶應來了!」
他帶著人立在縣府衙門外面,向坡下望去,之間洪水沖了下來,一點點長到了半人高,一日後大雨停歇,洪水已經長到了一人高。
三日後大水才逐漸褪去,受災的鄉民全都轉移到了寶應縣地勢較高的地方等著。災民突然集中起來,她一算寶應縣儲備的緊急糧草也只夠這麼多的人吃三天。
王斬回來怒氣沖沖說:「這次因為上游清河縣連累遭災的一共三個縣,清河縣的老百姓都在罵他們的陳知縣,好像的因為每年朝廷撥下來維修堤壩的銀子都落在了陳知縣一個人的腰包里。」
為了防止堤壩老化,每年修堤都是算入政績,銀子也是按時的撥發。雖然就算到了知縣手中的錢已經被上府盤剝過,可剩下的那些勉強的加固維護還是可以的。陳明慎自己貪污了修堤款,害得下游兩個縣河水倒灌陪著他一起遭災。
眼見損失慘重的老百姓,她真想把陳明慎給碎屍萬段!
說什麼天災?這是人禍!
小丙帶著王斬連夜趕往了知府,才剛剛進了府廳內,就看到陳明慎跟郭嶺桐兩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知府派人派糧草幫助賑災。她就在兩人身邊也跪下來,傅晟看見則問:「趙大人也是來求本大人賑災的嗎?」
小丙還沒說,傅晟就冷笑:「今年例行修繕河堤的時候,你們縣又不是沒領,怎麼會連這樣的洪水也攔截不住?」
她一驚,寶應縣的堤壩是按時修葺了,出問題的不是寶應而是清河!
還是壓不住心裡的火:「我寶應的堤壩沒問題,是陳大人的堤壩有問題。」
陳明慎立刻怪叫起來:「小趙大人不要血口噴人!我是上游,抵擋這麼大的水災當然不易,可這是天災,你怎麼會怪在我頭上?」
傅晟冷笑著:「你們二人都有責任,等賑災結束本官一定好好調查。」
他假裝為難道:「可你們三個縣都跑來要賑災的糧草,本大人去調配也需要時間啊,現在庫內糧草有限……我看就緊著重點,先派發給受災最嚴重的清河縣。」
小丙擲地有聲:「寶應的災情也很緊迫。」
傅晟聲音一沉:「糧能自己變出來嗎?本官也要到漕運去調配才行啊!」
她幾乎是被傅晟給轟出來的。
若按照戶籍人口算,寶應的人才是三縣之中最多的,因此受災也是最重,傅晟公報私仇太明顯了。
王斬火冒三丈:「陳明慎造孽,咱們寶應跟著受災還不算,這傅晟還想讓大人來背這個黑鍋,堤壩都是明擺在那裡的,傅晟難道想要張著嘴巴說瞎話?還什麼糧食不夠,我看他就是故意刁難。」
官大一級壓死人。
真實際。
她快馬加鞭說:「寶應縣士紳都住在地勢較高的地方,他們手裡應該有存糧。」
王斬大驚失色:「大人,你要是動到了那些士紳頭上,他們還不聯起手來把大人你給吃了嗎?以後寶應的稅,糧還怎麼收!」
她苦笑:「這三日的口糧是按照老百姓可以勉強水飽來算,就算是折一半勉強再撐三日,老百姓也已經不能經得住餓了,遭災的只有三個縣,百姓寄託希望在官府,如果餓到極點就會發生暴亂,我不能讓百姓餓死,也不能讓他們衝擊府衙。」
現在只能先跟士紳家裡借糧草。
她曉之以理,算是動搖了一些人,勉強答應會開粥棚幫助災民。
設好粥棚架起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