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虎妻> 第632章番外定風波(十九)

第632章番外定風波(十九)

2024-06-08 17:49:56 作者: 藕花

  自從發現時疫,到迅速出手,控制百姓出入,強制推行防疫治病。這短短數月,金光侯和昇平公主在寧州招致的罵名,猶如排山倒海。鄉親們的唾沫星子,差點能把人淹死!

  好端端的,不過鬧個旱情,死了幾個人,卻怎麼連婚喪嫁娶都不許辦了?

  就先帝駕崩那會子,皇上也只讓民間禁了三個月,不許擺酒辦喜事。

  如今不僅連喪事都不許辦,解禁也是遙遙無期。好些老人活了大半輩子,也沒有經歷過這種事。

  百姓們自然不服。

  

  可不管有多少壓力,許惜顏和尉遲圭夫妻倆,硬是頂住了。

  鐵面無私,頂著無數謾罵,嚴格督促。

  在扛過大家最初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之後,隨著越來越多的病例出現,讓百姓們開始意識到,人家兩口子做的,才是對的,也是真心為他們好。

  不許大家走親訪友,強逼他們不喝生水喝開水,還要填埋水窪,滅蚊殺蠅,都是為著阻止疫病傳播。

  知道老一輩人難以接受,許惜顏先命夫子們在寧州書館,講解給那些識字的年輕人和孩子們聽。他們若是回去不能教給家人,也得考核。

  至於老人家,若是做不到,就要剋扣原本給他們的免費口糧。

  其他人若做不到,全部記錄在案。回頭發現一次,到六十歲可以領取免費口糧時,就剋扣一個月,絕不容情。

  如此一來,雖然給許惜顏招致不少罵名,這也是避免官員難做,許惜顏主動要求掛名當了這個惡人,讓官員們打著她的旗號去得罪人,但確實快速有效的控制住了局面。

  再然後,當看見有些人實在不聽話,結果害得全家染病,甚至重病垂死,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信服。

  再不需要官府督促,就能自覺遵守,還相互監督,就防著有鄰居親友把病帶回家。

  但大家這般嚴謹防控,卻還是有人不聽話。

  賀大人想起來就恨得牙痒痒,走之前特意跟許惜顏說了一嘴。

  「那上官家,本官定要參上一本!就算是皇親國戚,也沒有這麼做事的。」

  上官家所處的廣陽城,也是這回時病症較多的地方之一。

  別處都能遵紀守法,老老實實照著官府指示,安守本份。偏偏上官家,仗著宮裡有個娘娘,處處生事。

  發現疫病沒多久,因為怕死,在官府三令五申,不許囤積相關藥材後,他家還是帶頭大肆採買,造成廣陽百姓恐慌搶購。打得頭破血流不說,還鬧出好幾起踩踏事件,死傷數條人命。

  等官府好不容易維持住秩序,是尉遲圭親自帶兵前去,雷厲風行,抓了一批帶頭鬧事的,下重手狠治,鎮住了局面。

  上官家又聽說許惜顏這裡研究出對症的方子和藥材,又要求特殊待遇,先給他們發放備用。

  還獅子大開口,要的數量極多。

  許惜顏斷然拒絕。

  那些方子是治病救人的,且藥材緊張,供病人的還不夠呢,沒病你一個好人吃什麼吃?

  可上官家非四處說許惜顏是挾私報復。

  報復他們家,害得尉遲欽得了軟腳瘟。

  呵呵。

  這件事賀大人都可以作證,無論是許惜顏還是尉遲圭,都從未當著外人的面提過半個字。起碼他從來沒聽說這夫妻倆,還有尉遲家人說過。

  偏偏如今上官家自己提了,他們都親口說尉遲欽得的是軟腳瘟,那大家哪裡還有不明白的?

  上官穗數月前求出家,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再然後,上官家也有人生了病。

  是上官昭儀的祖父母。

  可那兩位老人,在上官昭儀生了六皇子後,成日被族人吹捧,喝酒吃肉。

  還記得當年尉遲圭的祖母是怎麼死的麼?

  得知孫子發達的喜信,平素貧苦慣了的人,突然吃起大魚大肉,結果無福消受,才引發舊疾而死。

  上官昭儀的祖父母,亦是如此。

  偏偏上官家人不承認,非說是昇平公主強行封禁,不許求醫,才害死他們。

  而後面老人要下葬,也是他們家人慫了,誰都不敢出頭攬事,操辦喪事。

  如今這時局,官府也不讓大操大辦。就算是硬要操辦,親朋好友也怕染病,不會有太多人上門,肯定冷清。

  重點,那就收不到禮金銀子!

  沒有好處,又要擔風險的事情,誰願意來辦?

  可他們又怕不管,落個不孝的名聲,才故意來怪許惜顏。

  說什麼全是昇平公主說的,所有死人必須火化,還要放石灰埋葬,他家不想委屈了老人,才硬頂著沒辦喪事云云。

  這不是歪曲事實,睜著眼睛說瞎話麼?

  許惜顏是要求對病死之人另行處置,但幾時這般不近人情,要求所有人都如此了?

  再說便許惜顏不說,從前鄉下有人得了會過人,不太好的病,也是要燒了,放石灰埋葬的,連坑都挖得比尋常人更深。

  這麼理所當然,連鄉下老農都知道的事,怎麼如今許惜顏來做,就成了她特別狠心,特別過分了?

  聽說他家還給一個在外縣求學的子弟,聽說那也是個書呆子,去信去東西,讓人進京告狀去了。

  賀大人知曉,幾乎沒給上官家氣死!

  如今寧州是個什麼樣兒,他們還不清楚麼?

  不說幫忙,還要上京告黑狀,這也太自私了。

  之前他是忙著賑災,沒工夫搭理這起子小人,如今得許惜顏提醒,那他真要回去寫個奏摺,跟皇上說道說道了。

  只賀大人起身告辭了沒一會兒,腳還沒走出寧州書館的門,卻又被匆匆追出來的丫鬟,重請了回去。

  一照面,就見許惜顏的身邊,已經多了一隻白鷹。

  賀大人知道,這是昇平公主養來傳遞消息的,可叫他來做什麼?

  許惜顏手上拿著一封信,面帶疲備與深深無奈,卻直言不諱。

  「上官家人已經去到京城,把狀告到御前。恐怕不日京城就有旨意傳來,要如何應對,大人還需提前想個對策才是。」

  什麼?

  他們家人還當真去告狀了?皇上居然信了?

  賀大人眼前一黑,氣得差點再度暈厥過去。

  他們好不容易才收拾出如今的向好局面,要是再給上官家,或是哪裡來的攪屎棍一通胡攪蠻纏,讓疫病再度爆發。遠的不說,就今年春耕,可如何是好?

  不行,

  這絕對不行!

  京城。

  元宵節就這麼熱熱鬧鬧,又冷冷清清的過了。

  說熱熱鬧鬧,是因為皇上還是按舊例,上城樓與民同樂了,太子殿下也將準備好的節目獻上。

  不是靡費錢財的歌舞表演,而是遴選了一批京城普通人家的孩童,俱是六歲至十二歲左右,啟蒙讀書沒幾年,每人都提著一盞自家手工糊的小花燈,在城樓下擺成一個大圓燈籠模樣,請各位貴人點單。

  童聲朗朗,稚氣未脫。

  背誦詩文,背誦經書。

  當然這個不白點,得給錢。

  給的錢就是捐助的義款,給朝廷賑災。

  給錢多的,不時還能隨著指揮,變幻出國泰民安,太平如意等等祝福的話語,十分的吉祥喜慶。

  不得不說,這個法子好極了。

  連成帝看了,都無可指摘。

  能讓這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到御前表演一次,得是他們這一生多大的榮耀?就連他們家中的父母親戚鄰居,都是與有榮焉。

  就算實在八竿子打不著,知道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令所有的京城百姓備受鼓舞。

  於是,都不等動員,城樓下的那些百姓們,就主動捐款了。就算不是有錢人,窮人家扔出三五個銅板,不也是他們的一份心意?

  而普通百姓都這般出力,那些有錢人家,官宦名門又怎好落後?

  人都是有同理心的。

  在一個善良友好的氛圍里,就連原本小氣的人,都願意大方一回。

  眼看著善款裝滿了一筐又一筐,比預計的多出數倍,還有好多婦人摘下金銀釵環擲來,成帝在城樓上深施一禮,謝過全城百姓,又命人將所有錢財,不拘多少,一定要登記清楚,妥當收起,用到實處。

  回頭還要公諸天下,得讓百姓知道這筆錢用到了哪裡,幫助了什麼人。

  隨後那些宗室皇親又獻上花燈,捐助善款,就更顯得場面熱鬧了。

  可是想想之前還差點錯怪了兒子,成帝高興之餘,心裡又頗有些不是滋味。

  他心中清楚,兒子這麼做,也是替他這個父皇收攏民心呢。

  別看今兒這事,是太子殿下做的,聽說主意還是皇孫殿下出的,靈感來自於金光侯為昇平公主某次祝壽。但百姓們多半會記住的,還是今日表演時,站在城樓上的天子。

  成帝眼角往旁邊一瞟,還能看到與他一同站在城樓上的顏皇后。

  卻跟皇上隔得遠遠的,客客氣氣,相敬如賓,除了在臣民前裝裝樣子,旁的一句話也不多話,一個眼神也沒多瞟。

  這是皇后還在生氣哪。

  故此在外人眼中看來的熱熱鬧鬧,但在成帝心中,卻是冷冷清清,怪沒意思的。

  唉,也是他自找的。

  吵架時說了重話,如今後悔又有什麼用?

  今兒這種活動,是皇后娘娘必須出席,她才來的。但皇上既然說了在事情未查清前再不見她,那顏皇后就絕不再多看他一眼。

  皇上心生悔意,想求和了。

  可求和總也得有個藉口吧?拿什麼事兒過去說一說呢?

  發愁了兩日,機會來了。

  皇孫主動送上來門的。

  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帝後失和,雖自家人明白就是件小事,可拖得時間長了,也傷感情不是?

  平日裡看皇祖父處理政事,還挺英明果決,怎麼反倒不會哄皇祖母了呢?

  不管多大年紀,什麼身份,媳婦都是要哄的。

  雖然還沒哄到媳婦,但處於熱烈追求階段的皇孫殿下,已經鍛鍊出銅皮鐵骨,自認為很可以給皇祖父支招了。

  所以,他就興沖沖的拎著個風箏過來了。

  「……這不是春風正盛麼?孫兒想著,皇祖父也去放放風箏,去去晦氣,多好的事兒呀。您瞧,這可是特意給您扎的大龍風箏,多威武,多霸氣?」

  是挺威武霸氣。

  可臭小子讓皇祖父這一把年紀,跑去放風箏?

  「朕看你是功課太少,得去醒醒神了!」

  「不不不!」皇孫殿下趕緊湊近過去,壓低了聲音,「孫兒讓絮兒姑娘幫忙看過天象了,她姨母教的,說是這兩天都刮東南風,咱們去御花園假山上的小方亭那兒去放,這風箏一準兒能落進皇祖母的宮裡。」

  呃?

  落進皇后的宮裡?

  成帝皺眉想了想,從地形上看,還真是如此。

  那,就去試試。

  成帝拉下臉,故作一副全是你這熊孩子纏著朕,朕實在沒法子的模樣,「看你一片孝心可嘉,朕就賞你個臉,出去走走吧。」

  於是,爺孫倆就去了。

  自然是孫子放,爺爺看。

  畢竟,要皇上親手放風箏,還是太有失體統了。不過指導一下笨手笨腳的皇孫子,還是很可以的。

  因此事不好給太多人瞧見,所以來的只有爺孫倆,也沒人幫個忙。

  於是七歪八扭,費了好大力氣,好不容易將風箏放起來之後,雖然隨著東南風,果然飄向皇后寢宮方向,可爺孫倆卻萬萬沒料到另一件事。

  這大龍風箏因為太過威武,太過霸氣,個頭巨大的它,呼啦啦一下子就飛過頭了!

  「你快把它收回來,收回來一點!」

  「風太大,收不住啊。」

  看孫子吃力的抓著風箏繩索,都忙活出了一頭的汗,成帝急得忍不住到底出手幫忙了。

  祖孫倆好不容易把風箏拽回來一點,卻因沒配合好,風箏線忽地斷了。

  嗖地一聲,那隻大龍風箏就跟脫困的籠中鳥似的,高高飛上天際,嘲笑的看著地上傻了眼的祖孫倆。打了個轉就越飛越遠,很快成了個小黑點,徹底消失不見。

  這下可怎麼辦?

  皇孫殿下傻了眼。

  風箏都沒了,還怎麼上門去?

  倒是皇上想想,清咳兩聲,背著手道,「看這方向,是往皇后宮中去的吧?行了行了,別苦著臉了,都多大的人了,丟個風箏還哭鼻子麼?朕幫你去問問就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