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番外定風波(四)
2024-06-08 17:49:26
作者: 藕花
想離開寧州,是虞淑芬自己的意思。
走出喪夫流產的悲痛後,她也能理智的看待問題了。
因她婚姻不幸,已經給娘家添了許多麻煩。想嫁得遠些,除了想耳根子清靜,少聽些閒言冷語。對娘家,對未來的婆家,都是最好的選擇。
如今她和虞家,都不挑揀門第長相,唯一的要求除了人好,就是不做妾。
給年紀大些的做續弦也沒關係,哪怕是個軍伍里的低等軍官也可以,只好心善人好,能安生過日子就行。
許惜顏光聽著就心生憐憫,沒有二話便應下了。
虞亮知她素來言出必行,行事又周全妥帖,故此安下心來告辭。
他說了再不管上官家的事,就當真連上官穗都沒有見上一面。
等上官穗醒過神來,還想著等舅舅來了,討個主意。卻只等到天黑,才聽說舅舅離開的消息。
她想去找許惜顏,可許惜顏根本沒空見她。
自下午接待了陸知府,消息傳開,許多曾經來許家上過香的客人,又來了,還帶著女眷拜訪。
許惜顏直忙了整整一個下午。
天擦黑,才有空見了樂家的申大太太和李二太太。
她二人早打發人來請安了,也是體諒許惜顏辛苦,才特意挑這個時辰過來。
見面就是不住道謝。
當年,真虧得許惜顏把樂由和許雲槿的一雙兒女接走,樂家才能騰出手來,理順了家事。
這幾年,在申大太太的精心照料下,李二太太身子漸好,小兒子樂思也接了媳婦。挺平和穩妥的一個姑娘,跟木訥老實的樂思也般配。在家侍奉親娘,過得挺和睦。
申大太太的小兒子也成親了,還中了秀才功名,再努努力,就可以接上趟,踏入官場了。
等小兒子能夠立起來,樂大老爺就打算告老還鄉,含飴弄孫。樂鞅為著一雙孫兒孫女,在京城翰林院,還要再撐幾年的。
李二太太可比許惜顏當年離開壽城的時,那般形銷骨立的模樣,可富態多了。
「……家裡老爺多番來信,真是謝謝公主費心了,兩個孩子都教得極好。舊年上京,老爺見了,歡喜不已。還叫我保重身子,好看著孩子們成家立業呢。」
在給許太夫人和柏二太太都送了終,守了孝後,許觀海作主,叫尉遲釗又把弟弟阿蟬送回了渠州,以解女兒的思子之情。
好在小哥倆不在的那幾年,許惜顏也不寂寞。
有樂灼和樂絮兒兄妹倆陪著,她便把一腔慈母情懷,還有對三妹妹的思念,盡數用在兩個外甥身上,把他們教得極為出色。
當初皇孫殿下,那時他還小呢,第一次到渠州來長長見識,就跟兩兄妹,主要是樂絮兒不打不相識了。
都是便服,樂絮兒也是男裝打扮,誰也認不出誰,少年人一言不合,她便把皇孫殿下給摁在地上揍了一頓。
因父母皆死於戰亂,二姨從小就命人教她們兄妹習武。不說要大殺四方,起碼要有逃命自保的能力。所以不僅親自教他們騎馬打球揮鞭子,還讓侯府最好的侍衛教他們功夫。
每年秦家舅舅們過來做生意,又會不時傳授兄妹倆一些「絕學」。
故此樂絮兒打起架來,可是又快又狠。皇孫殿下還沒反應過來,就給人家摁到泥地上去了。
真是一段辛酸的回憶……
不過事後,皇孫殿下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對這個英氣勃勃,性如烈火的小姑娘印象深刻。
隨後在接觸中,發現樂絮兒也不僅是會打架,裝起名門淑女,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自然,也不全是裝的。
有許惜顏的親自教導,小姑娘的學問禮儀,那是一等一的出色。
皇孫殿下越發有了興趣,等他離開時,情竇初開的少年,發現自己頭一回對個小姑娘念念不忘了。
可樂絮兒才不想要他的念念不忘。
她天生就繼承了母親許雲槿的英氣爽朗,又有父系源自邊關男兒的豁達豪邁,還被博學多才,胸襟廣闊的二姨母撫養長大,骨子裡最是嚮往自由。
樂灼都說,要是給妹妹一匹馬,一把劍,她最想做的,就是江湖上的遊俠兒。打抱不平,又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女英雄。
末了,這話給一向慣孩子的二姨父聽見,因二姨沒生過女孩,姨父是真心把妹妹當成女兒來養來了,說是掌上明珠也不為過。
當即就尋了一匹最好的小馬駒和一把寶劍給妹妹,異常慈愛又鼓勵的看著她,「姨父不說交友遍天下,但在許多州府里還是有些跟過我的士兵,放心去吧,凡事他們會照應你的。」
樂灼驚呆了。
這言下之意,豈不是讓妹妹放心的去打架闖禍,反正有人收拾首尾麼?
喂!二姨父你不能這麼慣孩子啊。就是他親妹妹,也絕對不行。
再看著躍躍欲試的妹妹,樂灼直覺得自己這個兄長,簡直操碎了心。
不能直接打擊,省得妹妹傷心。可也不能由著她去啊,怎麼辦呢?
好在一向英明機智的二姨,及時出手,輕飄飄就將此事化解。
「既要行走天下,不如從天下最繁華的京城開始。你們也大了,該去探探祖父了。也替姨母去探視下家裡人可好?」
樂絮兒果然上當,一口答應。
隨即利索的收拾了行李,領上哥哥弟弟們,就上路了。
樂灼早就發現了。
小勺子哥哥似乎深得二姨真傳,說什麼「有妹妹照顧,咱哥幾個可是享福了。回頭要是沒了妹妹,叫我們可怎麼辦?」
一路把樂絮兒哄得眉飛色舞,越發有二姨風範,成天有操不完的心,尤其是對小表弟阿蟬,關懷備至,哪還有工夫去路見不平?
有不平也早給尉遲釗和樂灼哥倆擺平了。
故此一路去到京城,太平無事。
離京城還有一百多里地時,外祖父許觀海聽說,親自出迎。見面就罵許惜顏「胡鬧」,這么小的孩子,就讓他們自己上路。
可樂灼覺得,這也沒什麼呀?
表哥尉遲釗都來來去去多少回了,還領著不少商人行走邊關,也沒見怎樣。
二姨雖然心疼他們,卻從不嬌慣孩子。
就算是身子孱弱的小表弟阿蟬,也是如此。
好在見了面,主要是見著外孫女樂絮兒,許觀海就罵不出來了。他差點就當著孩子們的面,哭了,可也是眼圈通紅,拉著樂絮兒,噓寒問暖。
因為妹妹生得極似母親,外祖父多疼她些,也是應該的。
樂灼當然也不會妒忌,更不會寂寞。因為回頭,他祖父也聞訊親自來接了。
還不比外祖父許觀海能裝。
樂鞅沒挺住,抓著孫兒的手,就是一通眼淚長流。
樂灼打小就知道,自己長得象爹爹。
所以小時候把他們送去國姨母身邊,也實在是祖母李氏看著他就會想起兒子,然後淚流不止,太傷身了。
等著兄妹倆進了京城,就更忙了。
許家,秦家,有太多太多的親戚要走動。哪有工夫讓樂絮兒去行俠仗義,行走江湖?
連皇孫殿下都來探視了,還問樂絮兒呢。
「你怎麼淨送禮,老是不回我的信?」
他可是一年三五封,寫得很殷勤呢。
打小一起長大,樂灼知道,妹妹其實是很想翻白眼的,但強忍住了。其實樂灼也很想翻白眼的。
這位難道忘了自己身份?
回信才有鬼哩。
樂絮兒是個胸懷天下,熱愛自由的女孩,誰願意進宮,成天憋屈在巴掌大的一小方天地?
有人會羨慕那裡的輝煌與榮耀,可一心想要行走江湖的妹妹,卻是巴不得離得越遠越好。
怎麼過了這些年,這小子還是賊心不死,總湊上來?
要是尋常人家,樂絮兒就要再打他一頓了。
打到他怕。
可這裡是天子腳下,人家的地盤。強龍不壓地頭蛇,何況人家還是龍子龍孫。
端著大家閨秀的禮儀,樂絮兒斯斯文文的假假笑著,隨便尋了個藉口,將地頭龍皇孫殿下,打發出去了。
可皇孫殿下笑笑走了。
可他回頭,又又又來了!
反正許家跟皇家有親,許家大半親戚,都能跟皇家能扯上關係。故此不管樂絮兒走到哪裡,皇孫殿下都有由頭湊上來,捧個場,湊個趣。
樂絮兒後來一生氣,索性接上秦姨娘,躲到秦家舅舅家去了。
自從許惜顏當年讓許觀海帶話回去,秦姨娘可算是打起精神,撐了下來。
如今終於見到女兒的一雙兒女,還被教養得這麼好,她真是死都瞑目,不,她還不能瞑目,她得看著兩個孩子成家,才能瞑目。
誰知沒幾日,皇孫殿下居然又毫無架子的找上門來,好脾氣的笑道,「聽說秦家做得一手好醬菜,孤也想買些回去,給父王母妃嘗個鮮兒。」
樂絮兒簡直要氣死!
樂灼也只剩嘆氣了。
且不提皇孫殿下要如何贏取樂絮兒的芳心,如今李二太太是萬分感激許惜顏的。
不過皇孫殿下這事滋事體大,沒下聖旨前,沒人敢亂說。
樂鞅也不敢。
但他也在給家中來信里,隱晦提點了,千萬保重身子,不要在這個節骨眼出事。否則讓孩子們回來守孝,那就是拖後腿呢。
李二太太到底是官宦人家的婦人,不會不懂事,故此她是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的。
尉遲海一過世,樂家也是最早來幫忙的。
元大太太沒來,是因為她們回老家了。
元瓚元老爺子前年過世,一家子扶著靈柩回去安葬守孝,如今孝期未滿,自然不能走動。
聽說元老爺子還有份禮物留給許惜顏,卻也不知是什麼,故此申氏李氏都沒多嘴,只是替元大太太解釋了幾句。
雖然不能見面,略有些遺憾。但知道元大太太一家子都過得不錯,兒女們都很爭氣,又和睦,許惜顏便也安了心。
眼看天色不早,二位太太要告辭的時候,相互對視一眼,才低低跟許惜顏說了。
「那上官家,如今是越發不象話了。仗著宮裡那位娘娘,處處掐尖要強。」
「如今竟是在外頭放下話來,說若不是公主或侯爺相請,再不登門的。」
「還有好些混帳話,說了生氣,索性也不說了。也是他們家老爺子老太太過世,沒了約束,如今當家作主的,越發沒了體統。」
許惜顏明白了。
上官家這些年敢拿捏上官穗,動不動就給尉遲家甩臉子,也是因他家有個姑娘,在宮中得寵了。
新皇繼位之初,為表賢德,也是為了梳理宮中亂象,放了一批大齡宮女。
後幾年間,隨著朝政逐漸理清,不斷有朝臣上奏,請採選後宮。
也既是朝臣們表忠,也是臣子增進與皇家聯繫的手段。
大皇子妃,顏皇后本就不是個小氣人。從前在皇子府,也不是沒給大皇子收人,庶出子女也都好好教養,她是再無二話。
反倒是新皇,成帝那幾年瞧著年歲不好,處處鬧些小天災,也為表示尊重髮妻,硬是拖延了下來。直到五年前,才終於鬆口,採選了一次。
為著後宮安穩,也沒選高門貴女,大半是中低等官員家的女兒。
上官家便走了走門道,也送了一個女兒入宮。
論輩分,還是上官穗的侄女。
起初也不怎麼打眼,後也不知怎地因緣際會,竟是入了成帝的眼,封了才人。
這下子,上官家算是抖起來了。
大齊後宮簡單,尤其成帝繼位後,深感父皇在位時後宮人數太多,靡費過重,故此恢復了開國時的祖制。
自皇后以下,依次是貴妃,妃,嬪,昭儀,婕妤,美人,才人,選侍九等。
可成帝不好美色,後宮中除了顏皇后,貴妃之位空缺,妃位也只有一人。以下各級,都只二三人,還是為了湊數。
故此上官才人這個封號,還是略有些份量的。
須知當年採選的美人,除了分賞各個王府,成帝留下的亦不過數十人,大多還是顧及臣子顏面。
選入宮中的女孩雖然出身不高,卻也有些拐彎抹角的高門親戚。
上官家在送女孩入宮時,暗地裡可沒少拉扯上金光侯和許家修國公府。
只是沒人跟他計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