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明末之七海為王>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五年

第四百六十二章 五年

2024-06-09 05:14:58 作者: 君威

  這是一段蓬勃發展的時期。

  在弘光六年,商社海軍出馬六甲海峽,在阿曼一帶主動發起了阿拉伯海海戰,與葡萄牙人一起,戰勝了阿拉伯海上的馬斯喀特海軍,讓葡萄牙的東非總督區遏制住了頹勢,不僅守住了蒙巴薩,還沿著非洲東海岸不斷恢復當年建立的殖民地。

  而這也是中葡結盟的開始,而且很快,把英國也拉進了這個同盟之中。

  三方秘密結盟,相約在合適的時候共同對付荷蘭東印,度公司,而藉助葡萄牙兩百多年建立的殖民地,東方商社大規模進行東西方貿易,船隊從廣州或者淡水出發,過馬六甲,抵達錫蘭島,然後到果阿,繼而穿越印,度洋前往東非殖民地,饒過好望角之後,也可以經停葡萄牙在非洲西海岸或者巴西的殖民地,繼而抵達葡萄牙的本土。

  本章節來源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葡萄牙商人可以全程參與這條貿易航線,商社通過呂宋那可以建造馬尼拉大帆船的甲米地造船廠建造的大型武裝商船,源源不斷的往歐洲運輸東方貨物。

  里斯本成為了東方貨物的集散地,葡萄牙由此迎來的一段繁榮時代。

  東西方貿易航線的發展,給商社帶來了大量的利潤,尤其是貨源地被商社掌握的情況下。

  同時,商社不斷通過大帆船往美洲輸入人力和資源,最終在弘光七年的時候,龍頭灣擁有兩千一百多移民人口,建立了各種彈藥和物資的儲存點,且與美洲大陸上的諸多印第安部落形成貿易關係,棱堡、炮台等設施也建立起來。

  西班牙也通過墨西哥北部的印第安部落發現了這個新的競爭者,於弘光七年發起了對龍頭灣的圍攻。

  新西班牙總督區派遣的四千多軍隊圍攻了七個多月,卻無法攻克龍頭灣的棱堡,弘光八年,李肇基派遣郭旭率艦隊前往美洲,解圍了龍頭灣要塞,海軍艦隊以龍頭灣為基地,沿著拉丁美洲的沿海進行大規模的劫掠行動,不僅西班牙的貿易船隻在劫掠範圍內,郭旭還不斷派遣陸戰隊上岸,劫掠西班牙的殖民地城鎮。

  而且,郭旭與加勒比海一帶的海盜取得聯絡,雙方在弘光九年,一起發動了針對巴拿馬地峽的戰爭。

  從利馬出發,前往巴拿馬的船隊被商社海軍劫掠,而陸戰隊也和海盜一起,洗劫了巴拿馬城。

  巴拿馬的陷落,切斷了秘魯總督區與本土的聯絡,讓秘魯出產的白銀無法運送到西班牙本土,對處於債台高築狀態的西班牙造成了巨大影響,這促使了雙方的和談。

  最終《巴拿馬條約》簽署,按照條約規定,每年商社可以派遣一艘船前往巴拿馬地區貿易,而雙方在太平洋上和平相處。

  一條船的貿易不會帶來太多的利益,但西班牙對龍頭灣的承認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

  條約簽訂之後,龍頭灣成為了走私貿易的基地。

  一百斤的生絲在中國廣州只需要兩百個比索,一匹綢緞五個比索,織錦四個比索一匹,但在遍地白銀的利馬,同樣單位的貨物則可以賣到兩千比索,五十比索和四十比索。

  這是十倍的利潤,李肇基甚至把東西方貿易的大型武裝商船調來,承擔起太平洋貿易。從弘光十年起,商社單獨建立的太平洋貿易公司,就可以為商社帶來超過一百萬兩的利潤,並且向著二百萬兩快速的增長。

  而五年內,另外一個利潤點則是來自金州。

  這座金礦島在呂宋土著和朝,鮮人的開發下迅速出產了金銀,產量不斷增長,弘光十年的時候,金州每年可以為商社財政貢獻價值二百萬兩白銀的黃金,而且還在穩步增長之中。

  到了弘光十年,隨著財政的井噴式增長,新一輪的擴張再度開始,而戰略方向的定奪再一次成為了商社高層的重要議題。

  只不過,五年的時間,也讓商社的高層變的更為成熟,對自我的認知也更加接近於現實。

  商社已經不是那個以賺錢為目標的商業集團了,已經成為了東方世界的主要勢力,其任何的舉措,都必將影響東方的政治平衡和戰略態勢。

  海軍在日本與荷蘭之間選一個對手,經過了十三年的發展,海軍已經擁有了二十艘主力軍艦,其中十四條是島級的巡洋艦,而另外六條則是在弘光六年開始建造的兩千噸級的鐵甲風帆巡洋艦,還有四艘鐵甲艦在建造之中。

  而李肇基把下一次擴張定在了弘光十二年,到時候商社擁有二十四艘主力艦,還可以抽調至少六艘甚至十艘的大型武裝商船參戰,這些武裝商船都是三級戰列艦級別的。

  陳六子有充足的把握戰勝荷蘭人,如果勝利,商社可以壟斷東西方貿易之中重要的香料貿易,還可以間接控制南洋地區的一千五百萬人口。

  而陸軍更傾向於把目標選為日本,如果對日作戰,則陸軍發揮的空間更大,地位也就更高。

  但這些討論都隨著弘光十年的到來而發生了變化。

  這一年,商社與滿清之間必須就是否繼續《漢江條約》進行討論,李肇基的意思是按照約定續約五年,但滿清方面要求修改,目的還是達成滿清與商社關係的正常化。

  原本這沒什麼,雙方可以一邊續約一邊談判,但弘光十年二月份,李肇基得到了一個確鑿的消息,大順正在徐州和襄陽兩地集結兵力,並且與大西國達成同盟,準備發起對大明的全面戰爭。

  而這一切,都要從過去十年的大陸態勢說起。

  大順與大明、大西瓜分了原本大明的領土,三方互不承認,都自認為自己才是正統。

  但在過去十年裡,三方的表現各不相同。

  表現最差的是大西國,張獻忠帶領他的四個義子在崇禎十七年,趁著大順與滿清血戰,進攻漢中,威脅關中,結果被擊敗,一度被大順一支兵馬打進了四川盆地。

  而在弘光元年,大西國又趁著大明西南內亂,進入貴州,進討雲南,結果碰上了率新軍前去平叛的鄭森,結果再次被擊敗,自那以後,大西再無進取之心,偏安四川。

  之後,大順和大明都曾經征討過大西,但雙方都因為正面戰場牽扯了太多兵力,少量兵馬發起的進攻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於是從弘光五年起,大順和大明都走向了爭取張獻忠結盟的道路。但很顯然,更加務實的大順取得了成功。

  別的不說,大明最開始要招撫張獻忠,要其為大明藩鎮,連個王爵都不給,只答應封國公,還是要在打下漢中之後再封國公。

  後來條件有所放鬆,但也只不過是封其為郡王,許其世鎮四川罷了。

  反倒是大順,一開始以軍事強壓,在發現無法成功,又得聞大明招撫,於是立刻宣布承認了大西國,雙方劃定邊界,順利結盟,共討大明,約為兄弟之國,李自成甚至許諾,張獻忠可以揀選雲貴和湖廣任一方向進攻,所占土地,皆為其國土。

  毫無疑問,大順的外交政策不受士大夫的影響,因此非常務實,這不僅體現在與大西國的交往上,還有與滿清的來往上。

  收復山海關後,大順與滿清長期敵對,這種敵對一直持續到了弘光七年。

  在弘光五年之前,滿清不斷派遣外藩蒙古和八旗兵組成的機動兵團,從宣、大乃至延綏入關劫掠騷擾,兩度取得成功。

  但大順卻遠比大明要強,在大順建立新軍的過程中,不僅建立了火器步兵,還建立的兩種特殊的軍隊,一種是駱駝騎兵,第二種是火槍騎兵。

  這兩種騎兵在與滿清的邊境襲擾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駱駝騎兵,這種騎兵的關鍵武器就是駱駝炮。

  駱駝炮有兩種,一種是改自艦船上的迴旋炮樣式的佛朗機,其實就是一種一磅炮,可以架設在駱駝的駝架上,直接駱駝跪地,就可以直接發射。

  另外一種就是抬槍,也就是大型的火繩槍,同樣可以在駱駝上發射。

  這兩種騎兵讓大順擁有了自行火炮部隊,面對清軍優勢騎兵,就讓駱駝臥地,圍成駝城,駱駝身上披上毛氈,灑水和泥土,然後架設駱駝炮對付清軍騎兵騷擾,在其疲憊或者分散時,派遣騎兵發起逆襲。

  兩種騎兵和守邊步兵配合,讓清軍哪怕進入邊牆劫掠,也往往無法把劫奪的牛羊牲口,糧食人口帶回去。

  在弘光七年,大順組織騎兵和步兵組成的混編部隊,從大同出發,進討歸化,圍困之後,對漠南草原進行掃掠清剿,但清軍隨即派遣騎兵西進支援,雙方騎兵在草原上廝殺數月,隨著冬季來臨,歸化未克,大順最後退回大同。

  這場戰爭和半島戰爭一樣,讓雙方都認識到,各自奈何不了對手。

  因此從弘光半年起,雙方就可以進行接觸和談判,雙方並未結盟,但互相承認,相互停戰,約束邊民和邊軍,並且在大同、張家口和山海關三地進行互市,雙方關係進入正常化。

  大順與滿清、大西關係的正常化,最終促成了其對大明的征討。

  很顯然,這會影響大陸方面的戰略平衡,因為李肇基的判斷,大明並非是大西的對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