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虛實實 嘿嘿昧昧
2024-06-01 15:47:13
作者: 周月亮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三日寧王過生日,所有的官員禮應、例應往賀。事實上正經官都去了。恰巧福建有個軍官叛亂,王瓊讓陽明去戡亂。瓊對辦事員說:「這點兒小事,不足以煩守仁。但假此便宜,敕書在他手中,以待他變可也。」幸好陽明剛離開,否則他也得去為王爺賀壽,也得像其他官員一樣被寧王當場扣押。因為正在寧王十三日過生日時,密探飛報京城動向,遂決定提前舉事。寧王脅迫所有官員服從他,有不從的立即處死。他聲稱是奉太后密旨,讓他起兵監國。
寧王是與正德一樣荒淫無恥的傢伙,一點兒也不代表社會正義或先進的力量,只是餓狗來奪食而已。他無非是覺得正德能坐,我便能坐。從輩分上說他是正德的叔叔,從稟性上說他們是哥兒倆,一味地放蕩、荒淫、狂妄。他交結宦官和大臣,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
寧王有幾個高參,像劉養正,素有文名(與陽明有交誼),支臭招兒,竟讓人向皇帝上書稱讚寧王賢孝。正德納悶:「保官好升,保寧王賢孝,欲何為耶?」正德再蠢,對政權問題還是相當敏感的。寧王巴結正德寵幸的優伶,行賄萬金還有金絲寶壺,正德驚奇:「這麼好的東西,寧叔怎麼不獻我?」沒得到寧王好處的小宦官說:「爺爺尚思寧王物,寧王不思爺爺物就罷了!不記得薦書了?」
正德皇帝於是抄檢了那個優伶的家,並想消除護藩的衛所,但不想一下子就殺了寧王。因為寧王派的密探得不到準確消息,只知將派駙馬前來宣旨,而慣例是全伙捉拿時,才派駙馬一級的皇親要員來。這種「誤會」驅使寧王提前舉事。本來,寧王是想在八月十五日,全國大小官僚都忙於秋試時,舉「義旗」行大事。現在,鑑於事急,便提前舉事。時在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也許是人們對正德太失望了,也有想依附新君以圖騰達的,反正一時間響應寧王的官民紛至沓來。
陽明十五日走到豐城縣界,典史先報告,接著知縣又報告:寧王反了。陽明立即脫掉官服,潛入漁船中,躲開寧王派來追捕他的太監,星夜趕到吉安府。他對學生鄒守益說:「天下盡反,我輩固當如此做。」他也不是毫不猶豫,他是在「默然良久」後說這句話的。誠如他的另一個學生錢德洪所說的,平宸濠不難,難在倡義。
他立即給皇帝上書言寧王反事,還不忘教導皇上:您在位十四年,屢經變難,民心騷動,還巡遊不已!當今想奪權的豈止一個寧王?「伏望皇上痛自克責,易轍改弦。罷黜奸諛,以回天下豪傑之心;絕跡巡遊,以杜天下奸雄之望。」此時皇上還不知在做何樂子呢。
本章節來源於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
陽明很有心計地先後上了兩道報告,並同時上了一道請假回家的懇求信。大約是為了麻痹寧王,以示置身事外的姿態。此時不是請假的時候,他還要這樣做,就連錢德洪也大惑不解。皇帝後來倒是回答了他這個請假條:「著督兵討賊,所奏省親事,待賊平之日來說。」這個賊指的是家賊寧王。
他又玩起了虛虛實實的詐術。他對前來響應義舉的下僚說:「宸濠若出上策,直趨京師,出其不意,則宗社危矣。若出中策,趨南京,則大江南北亦被其害。但據江西省城,則是下策,勤王易為也。」所以,他必須把寧王「留」在江西。而他的軍事實力與叛軍相比不及十分之一。他偽造朝廷密旨,「命令」兩廣、湖廣都御史暗伏要害地方,以待寧藩兵至。又偽造兩廣機密火牌:「率狼達官兵四十八萬江西公幹。」還到處張貼兵部公移:准令許泰領邊軍四萬,從鳳陽陸路進;劉暉領京邊官軍四萬,從徐淮水陸並進,王守仁領兵兩萬,楊旦領兵八萬,陳金領兵六萬,分道並進,刻期夾攻南昌。因為他手裡沒多少兵,所以「分」在他名下的最少。他當時手握之兵不足兩千。
他還偽造了寧王部下的投降書,「誣陷」寧王手下的主要謀士正在給陽明當內應等等。分別用戲子以及所謂給陽明當「內應」的家屬等傳給寧王。
有人問:這樣管用否?陽明說:不論管用不管用,且說他懷疑不懷疑?答:難免不疑。陽明說:只要他一懷疑,就成了。
寧王果然疑懼,以為朝廷早就知道了消息,這樣嚴陣以待,出擊不利,遂留兵南昌以觀變化。等到七月三日,才看出都是假的。這才開始出兵,有六萬,號稱十萬大軍,想一路打到南京去,留下一些人守南昌。這個呆王已失去了寶貴的戰機,而陽明卻贏得了充分的應戰時間。
其實敵眾我寡,非常危險,首先仗怎麼打,意見不一。有人主張在江上與寧王會戰,以為寧王經營十餘日始出,南昌必難攻打。陽明認為江上會戰必敗,應該打南昌。因為寧王攻安慶久不下,精銳已出,南昌必虛。我攻南昌,寧王必回兵來救,那時我已克南昌,敵聞之氣奪,無家可歸,成擒必矣。
陽明的決策顯示出其心學大師的智度,也是心學追求「發而中節」的驗證。當時,叛軍已占據南康、九江,正在攻打安慶。他若越南康、九江直趨安慶,便是呆子用兵,貌似堂堂正正,然而只是有正無奇,自蹈死地。因為敵人必然回軍死斗,他就腹背受敵,而且是與敵精銳作戰,凶多吉少。而直接攻打南昌,在軍事上是避實就虛,在政治上是先奪其大,對叛軍的心理破壞作用極大,對穩定局面的作用更大。
陽明還有一個漂亮的圍點打援方案。寧王幾乎是完全按陽明的安排行動,他得知南昌吃緊,立即抽兵兩萬回救。寧王不聽謀士放棄南昌直攻南京的建議。他若先取南京,儘管不會推翻正德,但陽明就不會那麼輕鬆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