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退休心情
2024-05-30 07:54:20
作者: 經典老表
有人說:退休後高品質生活是玩得開心,平安健康,生活多彩。這樣冠冕堂皇的話誰都會說,但過去是有組織的人,儘管組織組織的活動並不精彩,卻也感覺到有組織的人在關懷著自己,現在自己跟自己玩了,誰關照誰呀?怎麼玩呀?
請記住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王一夫認為,人們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不去向自己要自己之想要,沒有真正去挖掘自己強大的心靈世界,跟自己要自己想要的快樂和充實,而總是向外界索要,以為外界得來的才是豐富著自己,但外界的一切卻總是那樣地如過眼雲煙,甚至冷漠無情。
退休綜合症,以及老年恐懼症中,所有的焦慮與不適應,都源於我們的心靈不安定,並造成一種假象是我們的生活空虛乏味,百無聊賴。由此,在這些將退休及老年人中,有些人幾乎瘋狂地去爭當社會活動的組織者或參與者,以為在人群中找到了個角色或位置,自己的生活就豐富多彩了;有些人積極從眾,只要是能讓自己不閒著,哪怕是明知上當仍堅持一次次地去聽傳銷課,也覺得充實;有些人因為打攪不了他人就刻薄自己的子女,以為了子女好的名義,干預並干擾子女的生活;……人們似乎只知道努力向外界索要,要歡樂,要豐富,但得到了後並沒有達到充實並延續的效果,好像白天和晚上、人群和獨自,那是完全分開的兩個世界,白天在人群中快樂著,不管再怎麼豐富,到了晚上獨自時就失落著,快樂抓不住,豐富找不到,只剩空虛。這是走入了誤區。
這些現象和產生的焦慮,是應該引起老年人去思考的呀。到老去時,我們是不是應該主動打破過去的慣性思維和依賴組織思想呢?是不是應該換換腦筋去思考問題呢?是不是可以從自身方面著手,向自己要方案,向自己要效果,讓自己見成效呢?是不是我們心靈或哪方面沒有安頓好而造成的寂寞、焦慮等現象呢?
王一夫從自己切身感悟中提出了些建議,或可以試試以下的一些方法。
一方面是開啟年計時法。我們應該開始自己管理自己的時間,首先,將生活時鐘去除掉以天或周為單位的計時方法,而開啟以年為單位的計時方式。如此,假設我們一天做了1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小事兒並記錄下來,那一年就是365件事,如果一天做2件或再多呢,一年就是小1000件事。自己會突然發現,我竟然做了這麼多的事兒呀,自己也就恍然大明白:生活中不需要刻意去外界找事情來做也有這麼多的事兒可做,何苦當初害怕自己將無所事事的呀?而且,我們做每件事兒的時候,都是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我們都是有計劃、有措施地開始,有克難攻關的實施過程,有失敗或反覆的結果檢驗,有完成後的經驗總結等等一系列辦事的程序,或許我們還會由此一件事情上受到啟發而再計劃其他的事情了。這每一件小事兒都無不充分且時時調動我們的腦細胞活躍起來,無不牽動我們的機體活動起來,無不盈滿我們的精神世界,無不強化著我們是有用之人的信心……
一年可以做這麼多件事兒,這不可歌可泣的嗎?這就是我們的成績呀。如果一年內我們再有一、兩件大事解決掉,給母親大人過壽,孩子結婚或孩子給自己生了孫子等,那不更是大大的成績嗎?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自己叫好,不為自己感到欣慰,不說退休生活真好,不說自己豐富多彩的道理呢?
再一方面是最重要的方面——安頓好靈魂。海旻的《曼荼羅·紅》:一個人活著,他必須經歷三種生活。第一種是物質生活。第二種是精神生活。第三種是靈魂生活。在這個(第三種)階段,已經不需要任何人類的語言,思維超脫了一切世俗的羈絆;唯一所需要的,就是仰望星空,用靈魂與宇宙進行直接交流。一個人進入靈魂生活,他已經完全超越了一切世俗的是非功利,超越了自然,超越了生死!靈魂生活代表了人潛在的超越本性,即神性。一個人從生到死,應該經歷這三種生活:就比如雪山上的一滴水,經過高山峽谷中的激盪,經過江河平原上的漫遊,最後進入大海,融化於廣闊浩渺的海洋一樣。
都說人有兩面性,有時我們都不認識自己了。這可能就是我們的身體和靈魂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使然,兩相彆扭,人自己自然就不舒服,不愉快。而當我們安頓好自己的靈魂,我們與自己的靈魂走在同一個方向上,向同一目標用勁時,我們將不再擰巴,不再彷徨,不再攀比他人,不再苛求社會,不再大喜大悲。與自己的靈魂同行,我們從第一重境界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步入第二重境界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再走進第三重境界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安頓好靈魂,如果通透了,那麼,此心光明意如何?「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而安頓好靈魂的唯一方法就是在路上。
退休,有時需要靜下心來思考些問題的。這種思考是對人生的反思,也是對人生的展望。思考或令人憂慮、思考或令人深省,不管怎麼說,思考都會令人的退休心情少了平淡,而主動平添波瀾,以壯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