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驢行暢想曲> 085 群內的煩惱

085 群內的煩惱

2024-05-30 07:53:26 作者: 經典老表

  在如今科技發達,通訊便利,網絡發達的時代里,知識更新快,信息數量大,網絡仿佛在拉近了世界的距離,也產生出各種無端的錯覺。

  人們在不斷曬著自己的生活,或分享各種心靈雞湯。我也願意在微信群里或朋友圈裡分享一些自己認為是有益於娛樂大家,以及其他健康的內容,但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在我發出後,卻很少收到有人點讚,叫好等類似的回應,而有時其他人分享的東西卻得到很多的回覆,就好像我的分享內容並不是大家想看的,或分享的內容不夠份量,或曲高和寡,或陳詞濫調,或……這是不是他人不拿我當回事兒?我是不是熱臉貼冷屁股?是不是不願意與我分享這份快樂和心得?是不是對我的分享和我嗤之以鼻?等等,傷自尊呀。這些縈繞我腦海里的壞情緒給我許多打擊卻不得其解,讓我本意是想引領群內活躍起來的的想法卻令我自己變得消極,這成了我的心結。

  多年來,從QQ群到微信群,聊天室經常會出現尷尬的情況——無人回應。這種情況經常會打擊到許多人,也讓許多人產生錯覺:咱這個群每天沒人上來聊天或分享生活信息,死氣沉沉的,那還要這個群做什麼?而我為了打破沉寂,或我想曬曬我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分享,卻無人回應,一點不給面子,不夠意思吧?等等。

  當王一夫看到群里這樣的氣氛時,他很為大家著急。王一夫在群里提出了問題:你認為分享的主動者分享的心理是什麼?」

  這個問題還真的激起了群里的聊天話題,或許也是人們多有此難解的心理吧。有人回覆:「當然是分享快樂呀。我認為我分享的內容,或曬出來的東西對大家都有益,更是活躍了群里的氣氛的。」

  王一夫回覆:「好的,先可以肯定你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你的快樂與他人的快樂有關嗎?然後咱再說到人,願意或不願意分享,看或沒看,喜歡或不喜歡,回應或不回應,這都是各自的權利,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比如你或他願意並分享,那是你的願意,我正沒時間看,過後又時過境遷了;我看了,懂了,但不知道如何回應是好,只一個點讚顯得太平淡,大篇的評價又一時措不好辭,就沒回答;我喜歡所分享的,就是只是喜歡;我不喜歡,但不想反對……不是嗎?」

  王一夫接著發上來信息:「你或他的主動分享的表現是否有『刷存在感』的心理呢?如果不去考慮或要求他人看並回應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得到了起初我們想分享時的快樂效果呢?這不足夠的嗎?這不令自己快樂的嗎?我們還要什麼呢?反倒因為他人的情況而令使自己快樂的事變成了心裡的彆扭,這不是傷害了自己的初心嗎?這個後果,我們何苦非得去索要的呢?」

  有人響應:「哎?這話有道理呀。我反思了一下我分享的道理:一是我存在,且我心裡有群友的存在;二是我分享我快樂,也期望他人快樂;三是我分享並期待他人回應,證明我的存在。這一個圈,從起點到終點,都是我存在,卻將快樂給弄丟了。這不但讓自己不快樂了,或許也給他人壓力令到他人不快樂了呢?」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是的,要求所謂的『回應』,我們就把快樂弄丟了。」王一夫闡述著。「我分享,我快樂。你回應,我快樂。你不回應,或反對,我一樣開心,因為我說出了我的認識,我快樂了。是否能解開你的心結,那是你自己的理解和對此的認識問題嘍,與我無關。哈哈。」

  「分享者的快樂與別人無關?想像著他此刻快樂的樣子,我似乎也茅塞頓開,發信息給老王:「分享是因我自己高興而為自己快樂地分享,他人是否也會由此而快樂是另一回事。而且同時我也將我的存在感、想使他人快樂以及想活躍氣氛的初心表達完成,表現結束,這還不夠嗎?看與不看,我的心意和祝福就在那裡,不失不散;看與不看,他的心領和神會就在那裡,不遠不近;回應與不回,他的情誼和存在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王一夫回覆:「理解的好,說的好!」又信:「至於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和回應,那是『我快樂』後的副產品或副作用,有則快樂成倍之,無則自己享受之。」他又從另一面解釋:「如果真的想刷存在感,想得到回應,就去發紅包吧,紅包一發就一定會得到回應,所有潛水的都出來冒泡了,紅包被一搶而光並回覆你『謝謝老闆!』,但此時,你會感覺快樂的呢,還是你會更感覺到人的途利或得利心理的晦暗晦澀呢?你的心情會是好,還是失落的呢?」

  人人都有過發紅包求關注,或才得到關注的經歷。所以人們理解了很多關於如何處理群關係,以及在群里尋找快樂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其實,群是個一堆有相同經歷,或相同興趣的人的虛擬的集合處所,是一個手機號可能會變,但在群里,Ta一直是Ta,不會走丟了,我們一定要記得只要Ta不退群,就說明Ta依然存在並願意惦念著其他人,回應與不回,你的存在和祝福的心意Ta都領會到了的這個事實,已經足矣一解你的心結。至於是否回應他人的分享,不關乎個人面子、情感遠近、關係好壞等的其他因素,一切對他人的假設都是無端的,是想用自己的思想框架框住他人的行為,並給自己蒙上了陰影。

  如此這般思想,我們主動者與被動者就都釋然了,就都輕鬆快樂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