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登山包使用與救援作用2
2024-05-30 07:51:14
作者: 經典老表
用餐間,一位新近加入到戶外運動里來人有了疑問,就問領隊:「您設的繩索可是真管用,不然,讓人沒的抓手。您那個背包可真夠大的而且漂亮的呀。就是奇怪這包外邊從上到下這些囉里八嗦的繩帶是管什麼用的呀?」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領隊一聽,忙回答:「好問題。」領隊站起身,將自己的登山包提起來放在一塊大石頭上,展現著,「這些外掛帶子可是各有其用的啦。大多數戶外人都懂的,咱在這裡給說說。先說這肩帶:肩帶寬窄適宜、厚實且排氣,肩帶調節好後,包與人的肩胛骨之間貼合,很舒適。再說胸帶:用來調節兩條肩帶之間的距離,使用時應調節到讓背包既能貼緊身體,又不會有壓迫感為佳。胸帶對於減輕肩部的負重效果很明顯。再說這背包壓縮帶:很容易理解,主要是用來調節背包容量,外掛器材及保持重心不移動。壓縮帶一般是在背包口處,壓縮並封住袋口。再說這重心調節帶:背帶上部和背包之間的連接帶,是重心調節帶,平時一般保持45度角,拉緊可以將重心移到肩部,鬆開可以將重心移到臀部,通過肩臀之間的調節,可以減輕疲勞。在平路上,可以把重心調高一點,而在下坡路時把重心調低。再說這腰帶:長時間負重背包,雙肩膀酸痛是無法避免的,同時背包重量會加重脊椎的負荷。登山包腰帶貼合度高,束上腰帶,則大約有七成以上登山背包整體重量,由束緊的腰帶支撐,重量由髖骨傳導到腿部,降低了對肩部的壓力,並保證了背包的穩定性。再說說這綑紮帶:有些標準的登山包正面有如繫鞋帶一樣系成網狀的帶子,可以將登山包收緊或放鬆,以保證包裹堅實。再說包底部兩側的小吊環帶,可用於將睡袋、帳篷等捆綁或者扎在背包上,或懸掛些其它物件。」
隊友們聽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原來有這麼多的說道呀。新近加入戶外運動的人都表示以後要買他個真正的登山包再參加戶外活動。
已經是下午時間,到了該啟程回返的時候了。大家整理著自己的物品,並在老驢的帶領下,自覺地將所有的垃圾收拾起來,裝進塑膠袋並分別繫於自己的背包底部那個吊環帶上,準備帶下山再丟到垃圾筒。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在崖頂上,領隊趁我們休息的空檔,早已經找好了旁邊下山的路,雖然繞道了些,但可以走下去,回到土坡上再下山。但上山的時候,那些小碎石踩著就有些滑腳,而大石頭卻可以當做抓手借力。可在下山時,小碎石根本登不住,大石頭更是擋住了去路。人們開始焦急起來,有點不受控制了。有時甚至要向下沖幾米,趕緊抓住一棵樹幹來讓自己停下來。
領隊在前面開路,並大喊著指導後邊的人員要麼側身下行,要麼抓住某個岩壁以控制住身體,緩慢下山。正在大家緊張的檔,只聽哎喲一聲喊,一位女士坐在地上,腳已經卡在了石縫中,疼得她在那裡呼喊,滿臉漲紅並大量出汗。周圍的人趕過來幫助解困,但她的腳已經不敢動彈了。領隊重爬上來檢查,確認是嚴重的腳踝崴傷而不是骨折,心裡舒了口氣。但問題又來了,這位女士不能自己行動了,怎麼儘快弄下山返城去治療呢?
領隊還是有經驗呀。他立刻解下自己登山包上的梱扎帶,找些小樹枝沿傷者腳一周圍起來並用梱扎帶紮緊以固定腳踝,使其不會因移動而產生深一步的扭傷和疼痛。接著,他四處觀察,然後走向林間,一會兒夾著兩根手臂粗的樹幹回來了。他叫上幾個老驢,先將兩根樹幹平等擺在地上,再用攀岩繩繞在樹幹,形成擔架樣,可中間還缺少更多的帶子來讓人躺得舒服。他們就卸下登山包,一一地套進擔架里,松或緊著肩帶,最後形成了一架完好的擔架,繩與帶一起托起人體。
大家動手抬起那位女士放在擔架上,幾位卸下登山包的人,下邊兩人雙手各攥緊樹幹一頭,一起用力就平衡地抬起了擔架放在自己肩膀上,上邊的兩人雙手用力抬起並保持擔架水平並略高於下方,他們就開始一步一滑地向山下走。不多一會兒,人累了,就有其他人去換著擔起來。全隊的人員都動員起來,大家默默地跟隨並注意保護好自己不再出危險。經過了足足一個小時,終於是下得山來。大家積極上車,車迅速向城裡方向駛去。
在車上,人們騰出最後一排的長椅,讓受傷的女士躺下,將雙腿平放,受傷腳下墊起軟墊以減輕振動引起的疼痛。人們終於舒了口氣,可以返城了。
那位提問登山包各種囉哩八嗦繩帶的朋友這才驚訝地說:「原來這些繩呀帶呀的還有這麼多作用呢!」領隊接過話題說:「是呀,綑紮帶另一個外延的重要的作用是「扶傷」。當有人在登山時,崴了腳,特別是腿摔骨折時,可以找來樹枝將崴或折的骨頭外圍起來,然後用綑紮帶或鞋帶將腿捆綁結實,如醫院裡治療骨折的夾板一樣作用,以固定骨折部位並利於下步救援操作。」領隊自豪地說,「今天,我們還創新了一種肩帶發揮的作用,就是可以做擔架的襯托帶,可以托住人體。」
終於趕回城裡,在集結地,領隊讓大家先行各自回家,他會負責送醫院檢查治療等後續工作的。大家紛紛告別後散去。
王一夫的職責所在,就陪著送醫。車至醫院。經檢查只是扭傷並無大礙。
他們將這位受傷的女士送回家靜養,才認為完成了這一天的工作任務,夜半回家休息了。
回想這一天登山的情境,真有點跌宕起伏,但經歷了許多以後,人們才可以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
驢友,其中有個「友」字,救援之中那種忘我的精神,那種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奮不顧身,就是「友」字的最好詮釋,不離不棄。正是剛好遇見你,留下足跡真美麗!一切都很值得。
回到家,王一夫感覺很累,卻怎麼也睡不著。這一天的經歷給他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戶外活動看似很好玩,也很容易組織,但戶外安全卻是個大問題。想到這裡,他渾身一顫,作為一級協會,如果在安全方面不能做出貢獻,將愧對所有戶外人。
他爬起來,顧不得冷暖或打擾到熟睡的老婆,光著膀子就打開檯燈,在他習慣備好的記錄本上寫起來:成立「戶外生命救援隊」。人員及辦法:與醫療救護機構合作,對醫療救援人員進行戶外培訓,以期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原則:實行報備出行,實現時時信息溝通順暢,以保證救援及時。
記下這些心得及思路,此時已過午夜。王一夫被一陣疲乏襲來,關燈躺下,轉頭就睡著了。
王一夫已經全身心投入到戶外運動之中,戶外運動事業已經成為了他有生之年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