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來拿吧
2024-05-23 21:08:49
作者: 凡秀
大遼不是無恥小國,一直以諸國之首自居。既然是大國自然有大國的氣度,不會玩那些讓人笑話的小伎倆。
大國自信體現在方方面面,也包括戰爭。
冬至月十二,洪基老大派人送來了最後通牒。要麼宋遼恢復澶淵之盟,一切照舊。要麼,開戰!
老木對洪基老大的心胸很敬佩,確實有老大的氣派,甭管事兒成不成,至少辦事兒的方式很實在,一點不玩虛的。
大宋則在大慶殿上正式提出了自己的訴求,這是第一次喊出來,前所未有的大聲。
韓琦代表大宋鄭重的告訴蕭卓,大宋很願意與大遼永為兄弟之國,但幽雲十六州是中原故土,大宋代天牧民,有義務保護臣民,收復故地。如果大遼能為了天下百姓免於荼毒放棄幽雲,任何條件都可以坐下來談,大宋很有誠意。
大慶殿上,從皇帝到臣子一個個激動的不能自已,終於等來了這一刻,大宋終於有了底氣喊出這句話的底氣。
當初太祖皇帝設封樁庫曾說過,老子存夠了錢就去找契丹人,要麼把幽雲賣給我,要麼就用這些錢做軍費自己搶!
太祖他老人家不愧是社會上混過的,辦法很多,就是打算強買,不賣就搶……
這是何等霸氣,還順便表現了一把仁慈的胸懷。意思就是真打起來可不怪我,是契丹人不賣給我的。
按大人們的說法是深合聖人之道。
可惜,太祖突然英年早逝,太宗兩次北伐慘敗,大宋徹底被打斷了骨頭,再沒人提起過幽雲。
誰又敢想呢,今天韓琦又說出了這句話,而且那麼大聲。
蕭卓拂袖而去,正當大宋緊鑼密鼓整軍備戰的時候,冬至月二十五,大遼皇帝陛下的旨意來了,只有三個字:來拿吧!
什麼都別說了,干吧。
歐大人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令天下讀書人熱淚盈眶。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未聞以夷狄制漢地者。自唐祚傾移,五代亂世……」。
冬至月二十八,令騎四出,奔赴各地,禁軍大營中一片肅殺,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了,戰爭真的開始了。
軍令已經送走,遲旦將於臘月初七登船出海直奔遼東。
西路軍則在同一天出征,狄青將親率騎兵三萬奔襲遼國西京大同,他的身後是五千馬軍和三萬步軍,老范則率領數萬大軍坐鎮雁門關。
至於中路軍,老木已經下令,青龍軍,捧日軍以及天武軍隨軍出征,捧日軍一萬兩千馬軍由劉余率領為大軍先鋒,立刻出發。
青龍軍捧日軍跟隨中軍,出征日期也定在冬至月二十八。
大宋已經開始全力運轉,在這個時候,一切都要為戰爭讓路,這便是國戰,贏了什麼都有,輸了一敗塗地……
三路大軍,數十萬人馬,又是恰逢冬天,人吃馬嚼加上軍械藥材帳篷被服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要合理快速調配,韓相當眾說了,誰在這個節骨眼上誤了事,就不僅僅是丟官那麼簡單了。
別人忙,老木倒是挺閒,關鍵是還沒人管,把瑣碎事丟給懷秀和八斤他們就不管了,人家是兩口子,木帥堅決不做電燈泡。
頭一天送走打前站的老王,今天又要送他的蕭兄,這麼看的話木帥也沒閒著。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遼國堂堂正正的宣戰,大宋也要大大方方動手,當然不會幹那種下作事,事實上這次蕭卓北返大宋專門派出了禁軍護送,就怕萬一他在大宋境內出點什麼事,那丟人可就丟大了,朝中大人們很在意這事兒。
城北送客亭,木子尷尬的發現蕭卓竟然在等他,要走的等送人的,這事不太合禮數,好在蕭卓並不在意,好像還挺高興的樣子。
「木兄弟能來送我我很高興」。
木子揮手把人趕開,笑著給他添酒,「蕭兄這話說的不對,你我又沒私仇,我為什麼不來送你?」。
當初木子離開上京跑路就是蕭卓和蕭烈送的他,還教了他一些草原上活命的技巧,說實話,如果二人沒去送,老木未必能活著走出草原。
而今天,三十多歲的書生已經早過不惑之年,曾經的兄弟之國卻要刀兵相向。
蕭卓舉杯與他碰了一下,仰頭一飲而盡。
「當日在大遼,叔叔說木兄弟乃當世人傑,今日看來叔叔是對的,木兄弟用十年時間把南朝變成這般模樣,已然有了與大遼爭雄的本錢了」。
木子搖頭道:「可別瞎說,韓相聽到會不高興的,我就是混日子」。
蕭卓苦笑道:「木兄弟,休要不承認,南朝幾乎就是你一手推動的」。
二人又碰了一杯,蕭卓道:「陛下一直想不通,我也想不通,木兄弟孤身一人又無牽掛,為什麼就不能在大遼?你不知,陛下數次與我提起,若是木兄弟在大遼,只要你要的陛下都能給,何必在這受文官的氣?」。
木子想了一下,認真的道:「蕭兄,我是大宋人,我的兄弟也都是大宋人,我們死了也要埋在這塊土裡。這塊地方毛病不少,可也算是我的家鄉,總不能因為自己家鄉不好就不認吧」。
蕭卓聽了沉默良久,最終點點頭,算是認可了他的說法。
「今天早上傳來的消息,三關那邊已經動手了,木兄弟,你可知道,只要開始流血,仇恨就會越來越深」。
木子自己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點點頭沒說話。
蕭卓又道:「木兄弟,你該知道,大遼與大宋交戰,最終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死傷士卒百姓,耗費錢糧無數,最終都無功而返,何必呢?」。
他的話可不是胡說,而是有依據的。
第一個例子,大遼的太宗皇帝是一位雄主,在位時正值中原五代內亂,這位皇帝帶兵南下,入駐了汴梁。
當時中原大亂,換皇帝比換襪子還勤,中原百姓倒是沒因為他是外族嫌棄他,認可了他這個皇帝。
結果卻不好,時間不長,軍紀不好的契丹軍隊就激起了眾怒,汴梁百姓一怒之下翻了臉,結果這位太宗皇帝竟然死在了北返的路上。
第二個例子是大宋的太宗皇帝,這位太宗在位時兩次北伐,結果一次比一次敗的慘……
第三個例子則是大遼的一代賢后,蕭太后巾幗不讓鬚眉,在大遼地位崇高。就這麼一位人物帶著情人和兒子一起南下,結果也被逼著簽了澶淵之盟。
遼人兩次南下,宋人兩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是蕭太后,簽了個看上去占便宜的合約,相對於死的人損失的東西來說也是得不償失。
這下契丹人徹底明白了,大宋北伐是作死,大遼南下也不靈,原來老天早就已經給定好了,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各有各自的地盤兒……
所以蕭卓認定了木子在瞎搞,前邊這麼多血淋淋的例子,這麼明顯的道理,你怎麼就不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