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官>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一個傳奇

第七百九十八章 一個傳奇

2024-05-20 04:02:48 作者: 隨輕風去

  在此之前,大多數人都覺得,這次君臣面議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次。但是當它結束後,大多數人卻都發現它並不普通,甚至說是標誌性的事件也不過分。

  所以散去並不意味著結束,議論仍在持續,並且會持續很久。現在所有人都已經後知後覺的意識到,朝廷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格局就此奠定。

  更有甚者,某些「悲觀」的人開始懷疑徐溥徐大學士的能力。由先前的「徐大學士初來乍到還差點意思」,變成了「徐大學士到底行不行」?

  翰林院掌院學士和詹事府少詹事,一個執翰林院之牛耳,一個乃宮詹領袖,確實都是非常頂尖的詞臣官職,前途不可限量。

  但這倆在目前都是虛的,一方面內閣新換屆,翰林學士短期內沒有多大晉身可能,而另一方面東宮無人,詹事府也是純榮譽職務。與吏部天官和實錄副總裁比起來,實惠性就差的太多了。

  在別人眼裡,簡單總結下來,就是徐學士拿兩個非常實惠的官職差事,換回來兩個目前無法折現利益的虛職,怎麼看都是賠本買賣。

  特別是強行推舉謝遷為少詹事,在方清之晉身實錄副總裁之後成了名不副實的笑柄,不免有好事者嘲笑這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對此徐溥一點火氣都沒了,他輸的實在沒脾氣,該對誰發火?故而只能暗自總結教訓,等待來日方長了。只可惜,謝遷籠罩在方清之的陰影下,幾無可能再翻身。

  從成化十三年金榜題名至今,方清之用了十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對謝遷的超車,並且取得了決定性的領先優勢。目前這場賽跑已經臨近終點,謝遷想反超已經沒有機會了。

  既生瑜何生亮,理想成了泡影,謝遷本人的苦悶不知道對誰去說。其實時人也有看得透徹的,對此一針見血的評論道,謝餘姚裝逼裝不過老方,吵架吵不過小方,所以面對父子聯手只能徒呼奈何,敗得不冤枉。

  內閣、天官、接班人一旦明確,朝廷框架就算基本穩定了,接下來只需要等待成化年間被貶謫發配的正人陸續回京,徹底完成撥亂反正。

  在此之前,最先從外地回到京師的卻是前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他回來的比任何一個外地大臣都要早。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懷恩公公從鳳陽回京,空間距離上比大部分人都要近,尤其是雲貴四川這些地方。

  二是懷恩公公被發配到鳳陽,幾乎就是無所事事,接到聖旨後立刻就能動身出發。而其他被貶大臣在地方多少都是擔任著職務,須得先把公務交割清楚,節奏上自然比懷恩公公慢一拍。

  話說這懷恩公公回京可是一件大事,大到了天子親自出宮迎接,分量由此可見一斑,朝臣對此縱然有議論,卻攔不住天子的態度。朱祐樘在宮中當了十二年太子,一直處於萬貴妃高壓之下,能撐過來靠的就是周太后和懷恩的庇護。

  然後司禮監掌印太監覃昌迅速稱病辭職,回家養老去了,天子也並沒有難為覃昌。於是懷恩公公又重新坐回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上,這是不亞於內閣首輔更替的事情,朝臣一樣很關注。

  再之後就是司禮監諸太監的變動,以懷恩為主導。萬貴妃黨羽當然要從司禮監中徹底清除,而陳准、蕭敬等懷恩親信則進一步被重用。這其中又牽涉到一個特殊人物,那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汪直。

  按理說,汪太監作為萬貴妃手下最有名的親信,在這種時候絕對是被殺伐果斷的對象。沒見那梁芳梁太監已經被發配邊疆為苦役了,汪太監與梁芳齊名,又能好到哪裡去?何況懷恩對汪太監也不大感冒。

  但是如何處理汪直,讓天子猶豫不決了。一來對天子有養育之恩先皇廢后吳氏親口為汪直求情,這份情面總要顧及;

  二來傳說當初汪太監對東宮多有回護,沒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三來最近汪直為驅逐萬安立下功勞,若不是汪直發現了那些密疏,萬安還不知要賴到什麼時候。

  正由於上述三點,致力於打造寬厚「仁君」形象的天子才會拿捏不定。如果真處置汪直,只怕會招來忘恩寡義的議論。

  方應物了卻自家的事情,又操心起宮中,此時便力勸汪芷道:「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我早就說過,你想徹底保全很困難,現如今不是有貴妃娘娘庇護你的時候了,故而司禮監與東廠只能保留一個。

  眼下天子尚在,你不妨主動後退,辭去司禮監與東廠其中一個,想必天子就到此為止,不會再有另外重懲了。」

  汪芷沉思半晌,下定決心後,抬頭道:「明日便上疏辭去提督東廠的差事!」方應物對此稍稍訝異:「我以為你會捨不得丟掉東廠,沒想到你專心留在司禮監。」

  汪芷解釋道:「東廠廠公必須是天子親信才能坐得穩,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具備這個條件了,與其最後遲早被人趕走,不如就此放棄。

  而司禮監太監有數人之多,不介意多個混日子的,我能坐得穩當,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再說懷恩年事已高,還能活幾年?等他一去,在司禮監便又有機會了!」

  方應物點頭贊同道:「言之有理!」

  過得數日,從宮中傳詔出來,汪直罷去提督東廠差事,改由司禮監秉筆太監陳准兼任東廠提督。不過汪直仍然保留了司禮監秉筆太監職務,但位次已經降到了最後,在陳准、蕭敬、何文鼎之下。

  極度敏感的東廠提督名花有主,極度關注宮中動向的朝臣們得知這道聖旨,便知道天子對宮廷的整合也基本完畢了。

  讓眾人頗感唏噓的是,那汪直竟然全身而退了,這不科學。按照經驗之談,少年得志、飛揚跋扈的人只能稱雄一時,不大可能有善終,可是汪直卻打破了這個慣例。

  從成化十三年暴風驟雨般席捲廟堂,一直到今天還能安安穩穩的坐在司禮監(雖然看樣子已經被架空),簡直就是一個傳奇。更別說一個曾經站在今上對立面的前特務頭子,在改朝換代之後居然還能保全自身,實在不可思議,足以作為成化年間的一樁奇聞了。

  現在眾人並不知道,真正的傳奇還在後頭......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