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日月永在> 第二十六章:大明火器

第二十六章:大明火器

2024-05-19 13:20:22 作者: 煌煌華夏

  臨近年關,加上過完年就要更元,南京城裡頓時喜慶了許多,全國各地很多戲班子都趕在這個時候涌了進來,敲鑼打鼓的好不熱鬧,朱允炆對這個不感興趣,他以前對曲藝只喜歡聽個相聲。

  徐輝祖臘月初就離了京,朱允炆帶著文武百官親自送的,邸報加印上千份發到了全國各個地方,也算是造勢,省得天下人風言,鐵鉉為此還特地找到朱允炆,新軍練了三個多月,精氣神方方面面著實改觀不小,鐵同志就盼著能拉到前線試一試。

  「這個不急。」

  朱允炆是在虞衡司接見的鐵鉉,說起虞衡司大家可能不熟,虞衡司隸屬工部,下轄主要單位就是軍器局,虞衡司軍器局同御前司下的兵仗局便是大明火器的兵工廠。

  朱允炆登基以來,取消了兵仗局的編制,把軍器局和兵仗局中負責冷兵器製造的部分拆出來合併,仍歸虞衡司軍器局管轄,兩局火器製造的部分合併,成立了新的衙門,叫火器局,歸到了總參謀府。

  

  明初的火銃很長,有將近四尺,也就是一米二左右,長度上類似於後世的毛瑟步槍,不過讓朱允炆沒有想到的,這個時代的明朝火銃,竟然可以連發!

  軍器局在洪武二十六年就研發出了可以支持三連發的火銃,但是因為保護技術還不成熟,容易炸膛,才沒有裝備部隊使用,直到今年才完善這項技術,朱允炆還試過一次,手感很差勁,威力也不咋地,五十步之內可以打穿棉甲,過了這個距離,殺傷寥寥。

  雖然如此,朱允炆還是很開心,便給這支火銃取了名字:「明年要大規模生產,武裝新軍神機營,明年是建文元年,就叫建文式火槍吧。」

  之所以在虞衡司,主要是朱允炆差虞衡司給建文式火槍造了個伴侶。

  刺刀!

  因鑑於這時代煉鋼技術還遠達不到後世水準,虞衡司的官員在朱允炆設計的原圖紙上做了修改,將刺刀改工成厹,即三棱矛,加強了結構的穩定性。

  火槍手在大明軍隊裡的地位比較特殊,論遠程輸出能力,他們比不上弓弩手,論近戰輸出能力,又比不上傳統的步騎軍,所以一直屬於雞肋的角色。

  但是在新軍的操訓中,因為朱允炆的指示在,火槍手占了極大一部分,將近二十六萬的軍隊,火槍兵占了足足十萬。

  當初因為這個,鐵鉉差點沒跟朱允炆辭職,傳統的長矛兵全部被改編成火槍手,近戰能力起碼砍掉一半,朱允炆今兒拉著他到虞衡司,目的就是給他補上這一塊缺口。

  「新軍自然有上戰場的機會,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朕前些日子去看了一下,軍容面貌上,精氣神還過得去,有了那麼幾分朕想看到的樣子,但還是有些差距,再等等,等開了春,朕讓你們去北地拉練轉一圈,見見血再回來就差不多了。」

  朱允炆抄起一把刺刀,打量幾下後一伸手,「去取把火槍來。」

  一旁的雙喜應了一聲,小跑著自牆上取下一把新式火槍,新式火槍跟以前火銃的最大區別,就是加了類似於槍托的後肢,這倒不是為了緩解後坐力,而是給槍身加了曲線感,原先的火銃就像一根長棍子,前粗後窄,拿在手裡不適合捅刺,改良後的火槍,除槍管下方加了上刺刀用的箍槽外,便是尾部的延伸,長度上將近了一米五,上了刺刀之後,長度便延伸到近一米七。

  朱允炆把刺刀加上,拿在手裡模仿後世軍人的拼刺刀姿勢,虛空刺了兩下,很滿意,便遞給了鐵鉉,「你來試試。」

  鐵鉉看得時候就已經明白過來,此時正是心癢難耐,但還是沒敢接手,「臣不敢。」

  御前舞戈是死罪,萬一有個不慎,傷了驚了的,那還得了。

  雙喜機靈,虞衡司里有木製的刺刀模子,便取過來換下鋼刺,又檢查了一下火槍里並無彈丸,這下鐵鉉心裡才踏實,拿在手裡,想著舞個槍花,卻怎麼都耍不太痛快。

  朱允炆看他那副彆扭勁,啼笑皆非,「錯了,錯了。」

  鐵鉉還真拿這玩意當槍矛來用了,一看朱允炆不滿意,自己玩起來也彆扭,就學著朱允炆剛才的做法,凌空捅了幾下,一回頭,「陛下,這玩意就那麼簡單?」

  朱允炆點頭,「就那麼簡單,別想著玩什麼花把勢,能把這拼刺的技術練好,拿到戰場上就夠用了。」

  「短兵相接,那就是玩命,哪像街頭賣藝還打得風生水起,等什麼時候火槍兵人手一桿配齊之後,你就埋頭苦練這拼刺就成,找些人在營里弄個木人陣來練,打仗的時候,挺槍便刺,直指咽喉面門等處,白刀子進紅刀子出。」

  朱允炆又耍了一陣,直到身上泛起了微汗才停了手,「還記得朕此前說過的線性戰術打法嗎。」

  鐵鉉點點頭,「都記著呢。」

  朱允炆一邊擦臉,一邊邁步走出虞衡司,「這都是老子給那群蒙古人準備的禮物,等過上兩年,造出幾百門大炮之後,你就會知道,當年無敵的蒙古騎兵,他們除了馬刀弓箭,還有羊奶烈酒,除了會殺人摔跤,還很能歌善舞呢。」

  蒙古人,還能歌善舞?

  鐵鉉實在無法想像出一群茹毛飲血的七尺大漢手舞足蹈的樣子,也沒好意思問,就低著腦袋跟在朱允炆後面走著。

  「兩軍對壘,騎兵在兩翼保護,前軍放著咱們的火槍營,後面放上炮營,敵人沖陣,先要冒著鋪天蓋地的炮彈,等衝進了一百步,還要迎面撞上躲無可躲的彈雨,一百步的距離,火槍營打個一輪沒有問題,第一排先打,打完撤進炮陣,第二排接著打,等三排打完,好容易衝進來的敵騎,迎面就要撞進炮營陣地,幾百門鐵鑄大炮就是可移動的城牆,敵軍借著戰馬的衝刺能力會被遏制,跑不起來的騎兵就是活靶子,咱們的火槍營加上刺刀,就在炮陣裡面穿葫蘆就行。」

  朱允炆越說越痛快,「朕還設計了一款頭盔,盔檐是加長的,到時候大軍身上在穿著鎖甲,雖然不敢說百分百保護,但敵騎的騎射威脅也足夠被降到最低了,他們遠程打不到咱們,想製造威脅,起碼要付出一半以上的傷亡才能近身,一旦近身進了炮陣,兩翼騎兵包抄,那就是全殲啊。」

  鐵鉉聽得目瞪口呆,「陛下,這種打法好是好,全軍戴鐵盔著鎖子甲,花銷最低也是現在的三倍以上了。」

  朱允炆毫不在意的擺手,「打仗依朕看就是打得國力、經濟,靠人命堆那是最愚蠢的,知道什麼是裝備差嗎,咱們就要做到從裝備上碾壓他們,朕最理想的戰爭,是殲敵十萬,自損不超過三千那種。」

  美軍打伊拉克,還沒登陸,一天先打出幾千枚戰斧飛彈洗地,一天五六億美元開道,一個星期滅國,自身零傷亡。聽說有不少被大炮震的耳膜穿孔,那種不算啊。

  至於後來登陸之後,陷入伊拉克人民汪洋大海中的游擊戰,死了幾千,那是不可避免的。

  此時的明朝打蒙古,有沒有這個本事?

  在朱允炆眼裡來看,是有的,明朝的國力說來也可笑,洪武、永樂這兩個明初的時候竟然是最鼎盛的,往後雖說有仁宣之治、弘治中興,但卻恰恰是走入了下坡路,無論是錢糧稅收,還是軍隊的質量數量,洪武朝,最少完爆五個崇禎朝!

  你說可笑不可笑吧。

  人家頂天是原地踏步,大明倒好,愣生生走了兩百多年的後撤步。

  朱允炆有這個信心,一旦新軍練就,炮營成型,他就可以在斡難河,欣賞蒙古姑娘熱情豪邁的舞姿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