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篡唐> 第廿章 中和之治(全書完)

第廿章 中和之治(全書完)

2024-05-16 07:40:13 作者: 庚新

  李言慶悄悄離開了長安!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就如他神不知鬼不覺的回來一樣,除了極個別的幾個人之外,沒有人知道言慶的離開。

  但是,李神通心裡卻非常清楚,整個長安城都被李言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王兄,咱們該怎麼辦?」

  回到家中以後,李神通依舊心驚肉跳。

  他急忙喚來自己的兄弟李神符,把事情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雖然李神通在宗廟的族會中,已經把事情公布出來,但作為最核心,最機密的一部分,卻沒有告訴任何人。比如李言慶秘密返回長安……李神通很清楚,這些事情只要他透露出半個字,就會立刻引發一場劇變。而現在的李唐江山,經不起這樣無休止的折騰。

  李神符是李神通的親兄弟,拜襄邑王。

  同時,他也是李神通的智囊,在朝中素來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

  李神通對李神符,也格外信任。他現在也有些猶豫,需要李神符站出來,為他出謀劃策。

  乍聽李言慶秘密返回長安,李神符也嚇了一跳。

  不過他很快冷靜下來,在亭子裡徘徊不語。這時候,他已經明白,李神通為什麼會下令警戒王府花園。哥哥如今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誘惑,而這個誘惑讓他無法清醒的思考。

  李神通輕聲道:「養真說願與我共同攝政,輔佐安陸王登基。

  他主外,我主內……你也知道,養真在長安並沒有什麼根基,我有些猶豫,不知道該怎樣決定。」

  李神符立刻明白了李神通的心思!

  兄長這是想要獨斷朝綱,而不希望與李言慶平分權柄啊。

  換句話說,李神通未必沒有野心,想窺視那九五之尊。如果這個時候李神通作為宗正出面,征討李言慶的話……

  李神符倒吸一口涼氣,連忙道:「兄長,以弟之愚見,兄長絕不可答應攝政。」

  「啊?」

  「非但不可以答應攝政,而且兄長還要趁養真沒有抵達長安之前,遊說宗族,並卻說太子妃,放棄皇位。」

  「神符,你在說什麼呢?」

  李神符嘆了口氣,目光平靜的凝視李神通道:「兄長與太子、與秦王、乃至與趙王比,聲望孰高?」

  李神通想了想,「我不如多矣。」

  「那兄長與太子,與秦王,與趙王……實力孰雄?」

  「這個……我自不比他們。」

  武德四年後,王世充歸附,竇建德歸天,天下大定。

  李神通交出了山東兵馬,回長安做起了逍遙王爺,手中無兵無將,自然無法和李建成等人相比。

  李神符又問:「兄長與太子、與秦王、與趙王比,智謀孰深?」

  「這個,當在伯仲。」

  李神符冷笑一聲,「以太子、秦王、趙王之實力、聲望、功勳,仍被養真玩弄於股掌之間,兄長以為能勝過養真嗎?

  不錯,養真這許多年未在長安,可從目前來看,他對長安的滲透,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仔細想來,朱雀門之變時,太極宮大火從何而來?那諸多兇手,雖已被歸罪趙王身上,但你我都知道,絕非趙王所為!趙王雖毒辣,卻非六親不認之人。從他對先帝的手段來看,便能探知端倪……玄武門之變,趙王俯首。可先帝因何而故?難道兄長真的相信,那出自玄霸的手筆?

  若論隱忍,先帝膝下十七子,無人能比得上養真。

  若以心狠手辣而言……我敢說趙王也好,秦王也罷,與養真相比,都不過是小兒遊戲。

  兄長手中可掌兵馬?

  兄長帳下,可有輔國之臣?

  兄長的聲望,能覆蓋軍政雙方,包括士子名流嗎?

  兄長,我敢保證,只要你稍稍露出半點心思,接下來的,必然是滅門之禍,絕無倖免之理。」

  李神通聞聽,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而李神符接著道:「宗室之中,親養真者無數。

  就連道彥對養真也是心悅誠服……而本宗之中,更有許多人看好養真。當年陛下把九哥派去太原,未嘗這其中的緣由。朝中三省六部的元老,看似和養真沒有聯繫。可若仔細追查,卻是千絲萬縷……裴公出身河東裴氏,而養真長婦,即為裴氏之女;太子妃雖背靠鄭家,可鄭家宗房對養真有養育之恩。薛氏更不用說了,那薛收昔日就是養真的謀主……五姓七望,斷然不會支持安陸王,更不用說兄長。至於各地兵馬……

  嘿嘿,靈武大都督李靖先依附秦王,後在趙王麾下效力。

  然則時至今日,靈武十萬大軍卻不見蹤影,甚至連動作的跡象都沒有,他的選擇,一目了然。

  還有并州總管李藝,同樣忠於太子。

  為何到現在,也沒有任何行動?反倒是幽州總管徐世績,絳州總管裴仁基、荊州總管竇軌,洪州總管房玄齡、和州總管馮盎、衢州總管謝映登,隨著養真行動,紛紛響應……

  兄長,且不說你沒有證據。

  就算你有真憑實據,到時候被征討的人,定然是你。」

  一席話,讓李神通啞口無言。

  半晌,他低聲問道:「那你說該怎麼辦?」

  「請鄭王登基!」

  「啊?」

  「而後兄長即刻請辭一切職務……如此一來,可保兄長三世無憂。

  若安陸王一旦登基,他日先帝血脈必將斷絕,而且兄長一支,也會遭受無妄之災啊。」

  李言慶真的會安心做一個攝政王嗎?

  他到時候,會心甘情願的把政權交還出去嗎?

  答案,顯而易見!

  到了那一步的時候,恐怕連李言慶自己都沒有其他的選擇。

  李神通可以猜測的出來,到那個時候,必然會有一場鐵與血交織一起的慘烈變故。李建成膝下諸子,長子早夭,最大的安陸王李承道,也不過七八歲,怎比得過李言慶的手段?

  而自己,到那個時候必然同樣是下場淒涼。

  李神通仔細想想:李言慶給他畫了一個巨大的畫餅,讓他主持朝政。可到時候,誰會聽從他的調遣?

  「神符,你真的以為,天下人會支持鄭王?」

  「至少這關中、河洛之地,絕不會有人反對……」

  當年,也有很多人看好李言慶,只因為隋室敗亡太快,而李言慶甚至還沒有成丁,聲望和戰功雖高,卻不免讓人覺得不放心。可現在,李言慶資歷有了,聲望絲毫不減,羽翼早已豐滿。

  而最重要的是,他與各地世族門閥,關係甚密。

  如果真是他登基的話,說不定還真不會有人反對……

  至於李唐的朝臣……

  李神通閉上眼睛,嘴角一翹,卻儘是苦澀笑意!

  ————————————————————————————

  武德八年十二月初三,趙王弒君,被誅於玄武門下,天下皆驚!

  初四,河間王李神通攝政,召鄭王李言慶勤王……又七日,鄭王率部,兵臨長安城外。

  國不可一日無君!

  然高皇帝膝下諸子橫死朱雀門之夜,倖存者中最長者,不過六歲。

  鄭王於朝會推舉太子次子安陸王承道,卻為太子妃鄭氏所拒。

  至於理由,非常簡單:安陸王的年紀太小,德行也不足,擔不起這麼大的責任……

  李言慶匯集朝臣,三次上疏,太子妃鄭氏三次拒絕。

  十二月二十,以膠東王李道彥、江陵王李道玄、江夏王李道宗三人為首的宗室,上疏言鄭王性情仁厚,心胸豁達,且聲名遠播,是皇位最合適的繼承人。此三人一開口,立刻引發出巨大的反響。朝中中書令裴寂,尚書僕射封倫以及三省六部的大臣們紛紛表示贊同。

  雖有少數人表示反對,奈何聲勢太大,根本無法抗拒這股潮流。

  武德九年正月初一,隴西李氏族長李行之,也上疏李言慶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緊跟著,各地官員也紛紛上疏,認為這天下非李言慶,無人可擋……

  其中,不泛太子舊臣,如并州總管李藝等……也有秦王府邸舊人,如太原龍門王氏族人,天策府長史王通之弟,有五斗先生之稱的名士王績。一時間,天下匯成一個聲音,那就是請李言慶登基。

  李言慶三次退讓,卻於事無補。

  正月二十,太子妃鄭氏親自登門,懇請李言慶登基稱帝,李言慶最終也只得應承……

  四月初五,李言慶祭拜宗廟,昭告祖先,正式登基!

  同日,李言慶改年號『中和』,開始了一段長達三十年之久的統治時間,史稱『中和之治』。

  【全書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