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磨礪千把尺
2024-05-14 14:45:59
作者: 悟空嚼糖
八月十四。
距離探山之行過去好幾天了,王葛恢復主吏的忙碌,累的時候仰望高峰,感覺山是林下,樹是林下,山谷吹來的風是林下。
有時候她不知不覺流淚,慶幸幾十年前他來過的地方,她也來了。遺憾的是太晚。
可再一想,她與他的足跡終歸重疊,她願把這種重疊視為重逢。
便是在這種壓抑和悲傷中,王葛制尺本領小突破,於一把尺上將每個分距精準等分為五,離最高的度師「制毫」境界更近了。
至今她仍不知刻尺技能存在境界劃分,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後,她打算提前準備「百規矩千磨礪」。
大匠師晉宗匠師的過程叫「熬」宗匠?她偏要破慣例,不僅選擇熬時最久的「千磨礪」,還要制足一千把直尺!
且每把尺刻雙面線段!正面最小刻度仍是分距,反面最小刻度為……雙毫!!
素尺材料有嚴格標準,橫長十一寸,豎寬一寸,截面厚度一分距。起始線同樣嚴格,從半寸開始刻。加強自我挑戰,她先刻雙毫那面。刀下幾乎無聲,速度為每息一刀,刻法仍是由下至上,到達較長的寸線段時,同樣行雲流水。
翻面。
由難變簡,速度加快為每息兩刀,儘量保持相等腕力。王葛把想弄清林下是不是司馬攸的期望,把對安定梁氏權勢相壓的憤恨,全化為奮進動力。表現於制尺時,便是下刀的力度也苛刻到相等!
尺成。
阿薪、阿蘆負責校驗每把尺是不是完全相同。刻速跟驗速基本一樣,僅從速度比較,王葛遠超將作監招募的同等境界之尺匠。
八月十七。
臨水亭吏帶來第二批建匠肆的隸臣妾,這次有五十人,還是郡署派遣。按交接程序,王葛要核對人數並一一對應罪徒籍貫,沒想到啊,隸臣里竟有當年司馬韜找來害她的四個市井無賴。
布大郎是無賴里記性最好的,五官諂媚成一朵枯花看著她。
王葛問:「當年你們有七個吧?」一共十人,被徒兵歧郎君和亭吏打死三個。
「回主吏,去司州的路上跑死三個,禍害全死啦!剩下我等全是良善人哪,嘿嘿。」
另三個無賴沒站在一起,聲音倒是齊:「我等全是良善人哪。」
死少了!王葛冷著臉清點完人,讓呂匠工把隸臣妾帶走分配活,她把任亭長請到灶棚外的筵席處,斟上柏子粉泡的水,說道:「近日匠肆採摘了不少枸杞、山棗,柏子已曬乾,挑出好的裝袋了,下次亭長來時可得把空車還我。」
「哈哈,我就不與主吏客套了。哎呀,靠山吃山,匠肆建在這雖然偏,其實比縣裡好。」他這次去縣署接罪徒,聽人議論王葛無出身、資歷淺,被縣署找了處偏壤臨時建肆打發,換成別的中匠師,即使官署匠肆無主吏空缺,也會進大族匠肆為主吏。還有,別的官署匠肆配有數名察驗匠吏,唯獨秩干匠肆直到現在僅王葛一名主吏。
「我也如此想。」王葛讓阿薪取來兩把尺,擱到一淺底篋笥里。「以前亭長對我家多有照顧,尤其我從弟王竹的事情。提謝禮顯得疏遠,這是我制的尺,跟尋常匠肆賣的尺不一樣,望亭長莫嫌棄,一定收下。」
任溯之的欣喜可不是裝出來的,他自有消息門路,知道王葛的匠師天賦非同一般,她制的尺,應比市面上能買到的尺標準。回亭里後,他才發現兩把尺均是雙面刻線,細密線段的一面,細密到他用手指頭邊退邊數、還是很快數亂。
天啊!這兩把尺上的線段要全是準的,可傳家啊!
晚陽落,幾個探山百姓陸續下山,匠肆驟然多出五十隸臣妾,來來往往抬木料、推車,把葦亭的趙大郎嚇一跳,還以為自己下山走錯道了。
羅娘子想法別致,先尋思帶這些罪徒來的人里有沒有那寬背郎君。她借著卸野果、搬柴、推車,各個角落的活都忙,可是沒看到人,明白寬背郎君就算來過,也在她下山前又走了。
更打消她荒唐念頭的是,探山任務結束,匠肆會給足說定的谷糧數,明早領了糧後她得離開匠肆了。羅娘子鼓足勇氣想找王葛問明寬背郎君是誰,沒等走近被眾護衛的威勢嚇退。
八月二十四,王葛快馬加鞭回縣署,令高月和幾名鄉勇驅十輛牛車,先至王竹那卸下一車山貨,剩下的全部載回葦亭。
王葛去縣署述本月事務後,把俸祿領了,報休沐歸家。各州郡的俸祿不同,同一地官與吏俸糧的種類也不同。踱衣縣只有縣令、主簿、主記的俸糧是新五穀,縣令的以粳稻居多;眾門下吏、曹官、亭長,是去年產出的五穀;再低的吏雖同是一年前的陳糧,但只有黍和麥。
因此家裡就算每月吃不完王葛的俸糧,也不能抵成田租繳納。
昨天鄉吏就來葦亭了,收租的時候,順便將亭民人口數、重要的財畜資產與去年比對。王葛主動去亭署找鄉吏登記,順便把野山採摘的三車特產給程亭長。
人情往來,也屬學問。
這次王葛從野山運回的還有木料和竹稈,除了給弟妹刻憑物識字的木塊,還要給阿蓬做一種玩具,叫「升官圖」,也給阿艾做一種玩具,叫「彩衣偶」。
升官圖的玩法,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宋代錢易所著的《南部新書》,內容為……李郃出賀州,人言不熟台閣,故著骰子選格。
這段話的意思是,唐代一名叫李郃的狀元,為了讓人們熟悉三省官制,發明了擲骰選格的遊戲。具體為:先在一張紙上畫格,大小不一的格中寫著不同官職,然後擲骰,根據骰上的數字和顏色,在官職圖格上進、退不同的格數,進為升官、退為降職。
到了明代,骰子選格被稱為「升官圖」。2006年,被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種類里,就包含升官圖。
「彩衣偶」的名字是王葛起的,原本是流行於宋代的兒童玩具「磨喝樂」。簡單說,就是一種能更換衣裳、首飾的偶人,偶人可用泥捏、木刻、骨雕,或更昂貴的材料製作,偶人不僅能掰動四肢與腦袋,連眼珠也能隨絲線的挑動而轉。
「磨喝樂」這種玩具包含在七夕非遺項目里,可是現代的孩童只知同樣玩法的芭比娃娃,有幾人聽過「磨喝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