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暗室生寒
2024-05-13 15:14:00
作者: 夏侯龍城
疑惑暫放一邊,李孟羲手握劍柄,稍用力一拔,未感受到多大阻力,噌的一聲劍已出鞘。
前世之時,刀具管理嚴格,李孟羲接觸到的最具殺傷力的冷兵器不過菜刀而已,他對真正的戰劍的接觸幾乎沒有。
就比如現在,李孟羲就很好奇劍是如何被卡在劍鞘里,又是如何沒被卡死,能順暢的拔出來的。
應該是小巧的機關之類的,李孟羲感受著劍拔出劍鞘的那一瞬間劍身明顯向外彈的力量,他好奇的把劍拔出又合進數次。
劍被鞘鎖的正合適,不會過緊,也不會讓劍從劍鞘意外滑出。
劍鞘很好,很實用,但真正關鍵的還是劍本身。
荊軻刺秦時,秦王嬴政劍太長,拔之不出。現在李孟羲也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李孟羲一手握著劍鞘,一手拉著劍柄外拉,劍只拔出一半,他的小胳膊就已經伸直了,並且褪出的劍鞘也抵在了榻旁的帳篷上,無法再寸進。
李孟羲只得把橫放在膝蓋上的長劍拿起,豎放榻邊,這才按住劍鞘,從容把劍全部拔出。
帳中光線並不好,出鞘的劍在微光下,顯現出銀色的光澤,近乎和水銀一個顏色,是極其冷冽的冷色調,此謂暗室生寒。
細看劍身,這是一把經典的雙刃劍,並且明顯還有青銅劍時代留下的技術特徵,劍身呈八面,即漢八面劍。
春秋戰國之時,因為青銅韌性不足,製造的兵器脆且易折,因此採用多面研磨的方式,來增加劍身的強度。
本質上,青銅劍多面研磨的技術,屬於加強劍脊技術的高級形式。
劍脊,即為劍身中間一條凸起的棱,當單薄平整劍身強度不夠時,把劍脊加深加重,就像在劍身焊了一條鋼筋一樣,能有效增加劍的強度。
多面研磨屬於青銅劍的技術遺留,至漢朝時,冶鐵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炒鋼法也已出現,鋼的性能完勝於青銅,已不需要用多面研磨的技術增加的些許強度,不過技術的慣性之下,多面劍還是沿襲到了漢劍之上。
只有承接了青銅武器尾聲的漢朝才有獨特的多面劍形式,在漢之後,多面劍銷聲匿跡。
雖然多面劍對加強劍身強度沒多大作用,不過,看起來很好看。
把劍在手中翻轉,不同角度的劍面反射的光明暗不同,讓劍身看起來很有立體感和層次感。漢人的審美還是很高級的,漢劍比滿清韃虜的劍不知道好看到哪裡去了。
劍身遠看如鏡,湊近去看,李孟羲用手輕輕摩挲著劍身,他看到了劍上有很多細密的花紋,從劍脊至劍刃,整個劍被密密匝匝的細密花紋密布。
這些鍛打過程中自然形成的花紋,本身就代表著質量。
常說的十鍛鋼百鍛鋼,指的就是鍛打次數,鍛打次數越多,劍身的花紋也就越多,也往往代表著劍的質量也越好。
多鍛鋼有時又叫雪花鋼,就是對鍛紋的另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劍很好,稱得上是上品。
李孟羲看完劍身鍛紋之後,認為劍的品質絕佳。
與劉備的劍相比,李孟羲自己的那把低碳鋼的短環首刀直接就被比成鐵條了。
從帳外,有一縷光投射進到了帳篷中,不規則的光點投射在地上,離床榻只有一步之遙。
左手反握劍柄,右手捧著劍身,李孟羲把劍尖遞向光點。
投射向地面的陽光被截住,投在了劍稍之上,一剎那間,劍稍大亮,反射的光線亮的刺眼,如同一面鏡子。
李孟羲眼睛不由得微閉,光反射起的時候,他只看到了耀眼的一團光,一瞬間都看不到劍尖的形狀。
此謂照日如鏡。
達到了鏡面的程度,鏡面有防鏽的效果,這劍肯定不太容易生鏽。
收回劍,劍復放於膝上,李孟羲伸手抓拽斷了一根頭髮下來。
左手握劍一轉,小心的把劍鋒豎起,鋒刃朝上,右手捏著頭髮輕放在劍鋒之上。
深吸了一口氣,「呼—」
李孟羲一口氣吹向髮絲。
氣流的力量推動髮絲,掛在劍刃上的髮絲應刃斷成兩段,輕飄飄的飄落塌上。
李孟羲一下就笑了,「吹毛斷髮,古人誠不欺我!此劍堪稱神兵利器!」
李孟羲面帶笑意,把劍捧起,還於劉備。
在李孟羲觀劍之時,劉備無有言語,他在留神觀察李孟羲。
單從細節來看,李孟羲模樣認真,舉手投足間皆似有章法。
劉備接過了劍。
「玄德公,我觀劍柄為八棱之狀,有異於普通刀劍,這是為何?」李孟羲把心底的疑惑問出。
「……劍成便是如此,我也不知,為何匠師要鑄成這般模樣。」劉備老實回答到。
沒有得到答案,李孟羲只有把疑惑壓在心底,等有時間自己去探究。
劉備來意未明,李孟羲就當劉備是專門來給自己看劍的。
畢竟前兩日不是說過了,劉備三人兵器就要鍛成之時,被雷劈了,李孟羲那時說想看看雌雄雙劍,但一直未看到,現在劉備抱劍前來,當是為了那日之事。
劍已經看過了,李孟羲看著劉備。
劉備捧著劍,在手中翻看了兩下後,他抬起頭,看向正注視著自己的李孟羲,「孟羲,聽二弟所言,你可找到兵器「重心」,這「重心」,聞所未聞,卻是何物?」
劉備心中好奇,故有此一問。
李孟羲詫異的看著劉備,他有心想說,重心不是豬心鴨心,重心是虛指,並不是具體的實物。
既然劉備對重心有興趣,這很難得,李孟羲很願意向劉備傳播一下物理知識。
復從劉備手中接過長劍,李孟羲雙手捧劍,以雙手為支點,雙手輪換來來回回掂量了幾次之後,他便測出了重心。
雌劍的重心約在自劍尖至劍柄末端整體長度的三分之二的位置。
「此處,」李孟羲只用一隻手捧著劍的重心之處,劍穩穩的放在他手中,劍身水平,劍尖不上翹,劍柄也無下墜。
「此處便是重心。全劍上下,只有此毫微之處,最易把控。」
說著,李孟羲拿起了劍,左手伸出食指,手指平伸,右手持劍,把劍小心平放在了手指之上。
劉備看的分明,長四尺有餘的長劍,穩穩的停在李孟羲小小的手指之上,如同被拿捏住了要害,雖左右翹盪不停,但最終趨於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