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格局大了

2024-05-09 06:05:25 作者: 圓球球

  「只要是個人,他都會有覺醒的那一天。

  讓你每天種地,而且你辛辛苦苦勞作出來的糧食,並不完全屬於你自己,他們甚至連一半都不給你留。

  而是直接很到要七成,你自己只能得三成,這誰能願意?

  他們不願意,那他們就開始反抗。

  所以,後來的當權者就以史為鑑,知道這種方法行不通。那他們就開始嘗試另外一種辦法。

  請記住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是什麼呢?」

  「他們心想,百姓所求的東西,不就是吃飽穿暖嗎?

  那當權者就竭盡全力,讓百姓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

  金山銀山他給不起,但是糧山稻山總能讓他們自給自足吧。

  可是一畝地能夠出多少稻子,這都是有定數的。上等田可能會多一些,下等田那就少一些。

  但是它再多,也不可能違背常理,所以這時候就需要有可以代替主食的東西。

  大家發現土豆跟紅薯,可以在沙地裡面種植,並且畝產量也高。

  都覺得這是個好東西,饑荒年間全靠這個果腹,但是他們也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不易儲存。

  去年的米放到今年,雖然從新糧變成陳糧,但是只要好好保存的話,還是能吃的。

  但是去年的土豆能放到今年嗎?

  必然不可能呀,哪怕是存放一個月,就開始發青長芽,不能夠再食用了。」

  聽到這裡,路東家終於明白霍舒耘想說什麼了。

  他也能夠理解霍舒耘為什麼說,這是功在千秋的一件事。

  雖然功在千秋這四個字有點兒誇張,但是對於當權者來說,確實解決了他們一個老大難問題。

  那就是糧食的問題。

  誰要是能研發出新稻種,直接可以稱聖了。

  路東家現在,雖然拿不出可以畝產幾百斤的新稻種,但是間接的解決這個問題,擴大糧食的儲存量,也算是不世之功了。

  他要是能夠憑藉這個方法,在達官貴人面前掛上號,以後在京城行走,那也是響噹噹的人物了。

  這簡直是可以寫進家族志當中,以後傳給子孫光耀門楣的事。

  路東家先前還在想,就是一碗粉而已,霍舒耘還在那講起國策論來啦。

  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宰相尚書呢,居然還會為了國家大事費心費力。

  而且路東家剛才,還以為霍舒耘說的那些話,都是賀閆手把手教的。

  畢竟家國大事,不是一個女子的會關心的。

  可是等霍舒耘說到後面,路東家就知道自己之前想錯了。

  他先前只知道霍舒耘會做生意,沒想到霍舒耘在家國大事上,也有兩把刷子呀,完全不像是一個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後宅夫人。

  要說做生意只是小道的話,霍舒耘能想到這個方面,就說明她比起大多數熟讀四書五經的書生,也不差多少了。

  「我知曉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說,因為土豆和紅薯不能存放太久,所以即使他們畝產量更高,百姓們也不敢種植太多。

  因為多了,他們吃不完,而且也賣不出去,既換不成錢,也不是那種能好吃到讓人天天都吃的食物。

  所以在五穀豐登的年歲了這兩樣東西就如同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可要是有一個辦法,能夠把他們做成水晶粉。長時間的儲存,並且還可以遠距離的運輸。

  那麼大家就都願意大規模,大範圍的種植土豆跟紅薯。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主食不夠的影響。」

  路東家比霍舒耘想的更遠,他覺得這些東西,不僅僅可以供給趕路的商人車隊,更可以當作糧草運到邊疆,供給給軍隊。

  這東西也挺溫和的,並且不會像紅薯那樣吃多了還燒心。

  「是的,您是商人,經常南來北往的跑,應該比我更清楚。

  普天之下,大多數地方的糧食,基本上都是春種秋收,只能播種一輪。

  只有兩廣地區的田地,因為土質肥沃水力充裕,可以連翻耕種,一年播種兩輪。

  但即使兩廣地區的糧食,一年可以種兩輪,這對於全國所需的糧食而言,還是遠遠不足的。

  如果我們這時候,弄出了一種新的主食或者是說可以代替主食,並且易於長時間儲存和遠距離運送的食物。

  是不是在聖上排憂解難?」

  霍舒耘這麼說,倒也不是為了提高價格,而故意誇大其詞。

  而是霍舒耘真的覺得這個東西很重要,它承載的意義就是這麼厚重。

  古往今來,糧食問題一直是所有國家都特別重視的問題。

  哪怕是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都不能完全解決飢餓問題。

  更別說在無論是生產力,還是科技都如此低下落後的古代,他們種田完全就是看天意!

  如果今年風調雨順,那大家勉強過一個好年。

  要是今年少了幾場雨,或者是少下了幾場雨,那大家就完了。

  橫跨南北東西,總要有一個地方要面臨洪災或者旱災。

  然後就要開倉放糧,如果因為災難原因,而往其他地方流走的百姓太多,上面的人為了穩定,說不定還要武力鎮壓。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一把粉條這種東西推開來,大家就會知道,原來種植土豆跟紅薯,也能有不錯的收入。

  就算他們自己不會做粉條,但是可以把這些東西賣給別人呀。

  這樣一來,不就為自己家裡增收了嗎?

  霍舒耘都把話說到這個層面上了,路東家自然沒法再拒絕。

  他只能跟霍舒耘說:

  「如果這個東西最後,真的有幸能乘到聖上面前,那粉條的做法可就保不住啦!」

  這個東西一層一層的往上傳,如果最後想要達到霍舒耘所說的那種程度,什麼不適之功,千秋有利。

  那就必須得把製作方法告知天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這一步。

  總不可能把全天下的紅薯跟土豆都收集過來,讓霍舒耘他們加工吧,這不現實。

  先不說霍舒耘,他們這幾個人能不能加工得過來。

  就說這麼遠的距離,等土豆運過來。估計早都發芽了。運輸的費用,說不定比那粉條賺的錢還要高。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