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志在天下別故鄉
2025-01-12 17:20:53
作者: 祁連風雲
第十五章志在天下別故鄉
這一天,文種突然宴請范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談天說地一番之後,文種道:「范先生買賣做的不錯,想必是要甘心做宛城的富翁了?」
范蠡:「文種兄治理宛城不錯,想必是要甘心於宛城的縣令了?」
文種道哈哈大笑:「知我者,范子也!然而當下之時又能奈何?」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范蠡道:「想必文種兄早已胸有成竹,還請示教。」
文種:「我聽說,楚國雖然有官位世襲的陳規,然而如今權貴貪瀆王法,若能打點通融,也可謀得官府差事。老弟若有意,不妨買賣的積蓄來,我幫你打點,謀個一官半職,日後互相也有個照應,老弟以為如何?」
范蠡:「文種兄實在是高見啊,可惜我范蠡不敢恭維。范蠡雖身為貧賤,然而大丈夫在世,當取之有道,怎能做如此狗苟蠅營之事!況且今日花錢買官,明日必貪錢保位升官,如此之官,於國家社稷何益?於黎民百姓何益?」
文種大笑道:「老弟所言,令文種慚愧!以老弟高潔品行,文種本不該出此下策。然而楚國朝政如此昏暗,你我難有出頭之日,老弟難道就此消沉,棲身於街市?」
范蠡道:「文種兄若無打算,不如你做你的縣令,何等的逍遙自在,我做我的商人,也還能得過且過,何必要談論這些?」
文種笑道:「文種的心思,瞞不過范老弟的慧眼啊!文種想,天下之大,諸侯林立,有識之國開門納賢,你我何必困守於宛城一隅?不如你我遠走高飛,遊歷各國,尋找出頭機會,老弟以為如何?」
范蠡道:「文種兄所言,與我師父當年教誨如出一轍。實不相瞞,范蠡早就等老兄這句話了。只是顧慮老兄身為貴族,官位在身,又有家眷,老兄如何取捨?」
文種:「若不能建功立業,貴族又能如何?若不能施展抱負,官位又能如何?文種已視之如糞土了。只是這家眷妻兒,實乃心病,還需妥當安置。」
范蠡:「此番遠遊,不知所終,老兄切不可拋妻離子。不如一併同行,范蠡也可幫忙照應。」
文種:「老弟此言,令文種感激不盡!只是天下之大,我們該向何處而去?」
范蠡道:「想必老兄已有主張。」
文種:「天下諸侯,原本楚國為霸,如今卻江河日下,讓位於齊晉。東南吳國,重用伍子胥等人,日漸強大,提出『西破強楚、北抗齊晉、南滅越國』北上稱霸大計,依我看來,吳國稱霸是早晚之事。吳國國君闔閭開明闊達,不拘一格招賢納士,重用伍子胥、孫武、伯噽等人便是先例,你我何不投奔吳國?」
范蠡:「范蠡當年受師父教誨,略知天下形勢、地理人文,與文種兄所言極為切合。只是吳國與我楚國為敵,若投身楚國,范蠡心中不安。」
文種:「楚國君臣無道,有志之士難伸,興旺之事,非你我所能改變。你我投奔吳國,助吳國稱霸大計,只為施展胸中抱負,並不損害楚國利益。況且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何必不安?」
范蠡道:「文種兄所言,倒也冰釋了范蠡心中塊壘。當下之時,只好權且如此了。」
二人主意已定,商量了具體細節,各自籌備去了。范蠡回家,將出遊之事告訴了兄嫂,兄嫂極力勸阻,然而見范蠡主意已定,再勸也無益,只好作罷。晚飯之後,兄弟二人對飲,喝了許多悶酒,哥哥殷殷叮囑,嫂嫂沉默無言,收拾范蠡的衣物行囊。范蠡知道此去遙遙,不知何時才能與家人相見,心中酸楚,起身去逗侄兒玩樂,心中難捨。待侄兒玩累睡去了,范蠡出門,在夜色中徘徊良久,又去了鄭渚家。幾年以來,范蠡和鄭渚交往頗多,談天說地,練拳舞劍,言行間多有契合,如今要走,須得和他道個別。
鄭渚見范蠡來訪,十分高興,連忙端茶倒酒。聽說范蠡要出外,鄭渚心中鬱悶道:「老弟此去,必然有大買賣可做。能否帶老兄我同行,我也好見個世面。」
范蠡道:「倒也沒有什麼大買賣。范蠡此去,自己尚且不知所終,怎敢拖累老兄。」
鄭渚道:「老弟莫非是怕我拖累於你。老弟放心,車馬盤纏我自會料理,況且我身強力壯,一同前去,也好做個夥伴。」
范蠡道:「我何嘗不想有老兄這樣的夥伴,只是我去無定所,來無時日,十年八載也不可知。老弟家中上有年老父母,下有賢妻嬌兒,如何能長期遠遊?」
鄭渚嘆口氣:「也罷也罷!只是老兄我心中不舍,原還想跟你學做買賣呢,如今卻也泡了湯。」
范蠡:「這個倒是好說,我今日便教你做買賣,明日你便可去做了。我家裡還有些余貨,明日你拿去賣,到時將本錢給我哥哥便是了。」
鄭渚高興道:「可是我不知如何去做。」
范蠡:「並不難學,你且聽我一一道來」。
范蠡將計倪所教的經商之道和盤托來,講解給鄭渚,又將平常進貨的渠道價格等經驗也悉數道出。
告辭之際,鄭渚道:「老弟非平凡之人,此去必然會有大事可成,待老弟日後發達了,可莫忘了提攜老兄啊!」
范蠡道:「但願如此!」
兩人抱拳依依道別。
晚上,范蠡輾轉難眠。前途雖然迷茫,但畢竟有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這條路又是多年來期盼的,范蠡感到內心激動。可是,即將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楚國宛城三戶邑,范蠡感到內心充滿了難言的悲傷,這個曾將讓他感到煩悶和不安的地方,這裡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竟然都是那麼的令人難捨。
范蠡浮想聯翩,難以成眠,起身出門來到村外的山坡上。月色朦朧,映照著寧靜的山川和村落,夜空中突然想起悠遠而婉轉的笛聲,傾訴著離鄉者深深地留戀。范蠡的兄嫂聽到了,鄭渚聽到了,三戶邑的很多人聽到了,久久難眠,范瘋子啊,你的笛聲為何會如此讓人心動和感傷?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次日晨起,范蠡帶上弓箭、皮囊、短刀、竹笛,騎馬向南山而去。一路上,他默默地凝望路過的草木山水,仿佛要把一切都要裝在腦子裡去。南山上依然那麼幽靜,那麼美麗,偶爾頭頂飛過鳥兒,路旁跑過野兔,范蠡拿起了弓箭卻又放下了,這些曾經陪伴我范蠡多年的小夥伴啊,今天我不想再傷害你們。
快到山洞了,范蠡恍惚間回到當年拜師學藝的時光,仿佛看到師父端坐在青石之上,銀須閃閃,仿佛看到師父飄逸的身姿,在山洞前的草地上翩翩舞劍,仿佛看到他威嚴而慈愛的面孔,聽到他洪鐘般的聲音。可是,置身於山洞,范蠡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幻,那屬文教書的石壁還在,師父曾經的臥榻還在,洞口高大的青石還在,可是,師父的身影卻早已是飄渺而久遠了。師父啊,你到底去了哪裡,為何不讓徒兒再見你一面呢?
范蠡出來,縱身躍上洞口的青石,閉目端坐,耳邊忽然迴響起師父洪鐘般的聲音:「天地混沌,萬物由道而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內順於心,外化於道,若欲有所作為,當順天時、和人心、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自周夷王以來,朝綱混亂,周禮廢馳,諸侯背離,各自為政,恃強凌弱,群雄逐鹿。當今天下,齊、晉、秦、楚等國先後稱霸,以周天子為名,號令諸侯,究其原因,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而天地之間,以人為大,於是有各國招賢納士,管仲、晏嬰、百里奚、伍子胥、孫武等俊傑之才紛紛而出,輔助君王,建功立業,封將拜相。徒兒雖出身平民,然英雄出自亂世,此乃天時,擇明君而事,此乃人和,尋用武之地,此乃地利。徒兒若真是心懷大志、胸有韜略,何不放眼天下,自謀出路」。
范蠡睜開雙眼,環視天地,頓覺心中豁然開朗,鬱郁之氣盡掃,渾身充滿力氣,於是縱身躍下青石,舞起短劍,揮灑間天地方寸,騰躍間虎虎生風,足可以打破眼前的一切障礙。范蠡心中呼喊:我不是瘋子,我不是賤民,我不是商人。我是范蠡,我是范少伯,我是胸懷韜略的天下奇才,我是無往而不勝的大英雄!
范蠡知道,只有在這山河不語、草木肅然的大自然中,他才能狂放不羈、縱情高歌,揮灑心中積鬱的所有不平和怨恨,傾訴心中盤旋的所有渴望和夢想。這一切,只有天地知道,山河知道,草木知道,自己知道,或許還有師父和文種知道,再也沒有人能夠懂得他了。
范蠡收起短劍,向山洞後面的山坡攀援而上,突然放聲高歌道:「天地蒼茫啊,可知我今生所求,山河雄壯啊,可知我今生所想,草木葳蕤啊,可知我今生所夢,飛鳥高旋啊,可知我今生所願。我是天地間矗立的男子漢,我是雄才大略的范蠡。我將要策馬馳騁,讓山河匍匐在我的腳下。啊,你不要譏笑我的狂放,總有時日,我的功業將銘刻在高山之巔,大地之上!」。
他來到了一個高高的山坡,仰頭躺下,天空中一隻雄鷹傲慢而悠然的飛翔著,他自言自語道:「雄鷹啊,不要以為我多麼的羨慕你,總有一天,我將要比你飛得更高!」。雄鷹飄然飛遠了,范蠡卻進入了夢鄉。他夢見了紅螺,在南山腳下的小河邊翩翩起舞,河水淙淙,飛鳥啁啾,明媚的陽光照在綠茵茵的草地上……。
當晚范蠡拜別兄嫂,背上行囊,騎馬去文種府上,卻見只有文種一人伏案彈琴。范蠡頗為驚訝,便問文種:「嫂夫人及家眷可準備停當?」
文種道:「早已走了」。
細問之,原來文種怕官府追查累及家眷,分些錢物遣散了家中僕役,提早安排貼身僕人備了馬車,送妻兒去了吳國的路上。又寫了一道辭呈道:「卑職文種為宛令數載,雖功績乏善,卻也盡忠王朝,善待黎民。然而文種不才,偏居宛城一隅,不能為大王分憂,故請辭宛令,欲為遠遊之人。祈望王上及令尹、司寇等諸大人,不以范蠡為意,另舉宛令人選,期望寬恕!」,打發一個手下報郢都王府去了,此刻準備就緒,專等范蠡。
范蠡心中慨嘆:「文種兄處事事周到,非我范蠡能及也!」
二人騎馬,連夜南行,直奔吳國去了。一路上星夜兼程,風餐露宿,訪古問今,體察沿途風土人情,不再一一道來。十多日奔波後,來到吳國都城姑蘇,急忙探訪,找到文種妻兒落腳的客棧,適才放下心來。
卻說在楚國,令尹子常得知文種辭官出走的消息,吃驚不小,對周圍大夫道:「文種非平凡之流,若為敵國所用,是我楚國之大患,定要將其追拿回來」。於是派人飛馬去追,然而此時,文種范蠡已進入楚國,追兵望塵莫及,只好返回復命。有大夫對子常道:「文種此人心懷叵測,自恃清高,先王之時,便與我朝君臣多有嫌隙。今日他去也好,免得今後在我楚國為患。以他孤傲之秉性,怕在他國也難得重用,令尹大人何必在意!」,子常狐疑道:「也罷也罷,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