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之建功(三)
2024-05-07 17:33:59
作者: 尋找失落的愛情
這一場戰事,延綿了三個月之久,從夏末一直打到了深秋。
邊軍全線防守,到底沒能全部防住,被攻破了一座城池。韃子攻破城池後,竟大肆屠城,老弱婦孺也不放過。
這一滔天惡行傳開,頓時引來朝廷震動和邊軍上下的義憤。
沒等朝廷下旨,孟將軍便主動出兵,在一番激戰下,收回了失城。這一場大戰,死傷不計其數。邊軍士兵的損傷猶在韃子之上,幾乎是以命搏命,不惜自身。
韃子死傷過了三成,終於潰敗。這一支由韃子首領親自率領的三萬騎兵,在折損了近一萬人後,棄城而逃。
這也是韃子慣用的伎倆,燒殺搶掠後要跑,打不過也要跑。總之,他們占了騎兵之利,只要一路狂奔,跑到關外茫茫草原上,邊軍就是想追也無可奈何了。
這一支狂奔而逃的騎兵,在跑了近百里路自以為逃出生天的時候,忽然遭遇伏兵。
提前一日就埋伏在此的邊軍騎兵營,個個穿著盔甲,手持長矛或長刀,齊聲怒吼,策馬疾馳向前。
一方是打了一整日的仗逃了一夜筋疲力盡的敗兵。
另一方是養精蓄銳戰意滔天殺意無限的邊軍騎兵。
一個照面之下,韃子的騎兵就有潰散之徵兆。
「可汗,快跑吧!」韃子這一邊,不乏對首領忠心耿耿之人,有人急急勸慰:「這次敗了,以後再來就是了。」
「正是,萬萬不能將大好性命丟在此處啊!」
韃子首領特力必格,身材極為高壯,一臉鬍鬚,眼中閃出憤怒不甘的寒光。用力一揚馬鞭:「走!」
沒錯!這次已經徹底敗了,他得領著剩餘的韃靼好漢回草原去。過個三年五載恢復元氣了,再殺回來為父親報仇,也為死去的韃靼騎兵報仇。
特力必格的父親,在八年前領兵兵敗後,又被孟將軍領兵追擊,受了傷。回了草原後,重病一場,沒到兩年就死了。特力必格是長子,繼承了可汗之位後,一心想著為父親報仇。
他隱忍六年,集結了數萬騎兵,大舉進犯,本以為能一路勢如破竹。卻未曾想,接連受挫。敗逃時,竟又遇到了伏兵。
而且,這支邊軍騎兵,皆是精銳,個個騎術精湛悍勇無畏。必須得早下決斷,快速逃離。不然,怕是想逃也沒機會了。
特力必格揚鞭策馬,領著數百名親兵一路向北,頭也不回。
沈祐早就瞄準了特力必格,此時俊容冷肅,揚鞭策馬,高聲厲喝:「隨我追!」
方鵬被留下領兵,繼續剿殺。沈嘉二話不說,隨著沈祐疾馳追擊。
韃靼是生在馬背上的遊牧部落,這些被挑選出來的精兵,更是騎術無雙。雖然邊軍騎兵也是練了數年的精銳,想追擊韃子騎兵,也絕不是易事。
今日此消彼長之下,這些微的差距早已被磨平。沈祐領著數千騎兵,氣勢洶洶,緊追不捨。
這一場追逐戰,從天明至天黑,再到天黑至天明。整整三天三夜。
特力必格這一邊每人三馬,跑廢了一匹,再換一匹。直至換上第三匹戰馬,跑出了幾百里遠,身後索命的馬蹄聲還是沒停。
特力必格的心早已冰涼。
身畔的親兵,再次分出了數十騎,轉頭去迎擊阻攔追兵,其實就是送死,為特力必格爭取逃脫的時間。這也是特力必格能逃三天三夜的原因。
這一波騎兵走後,特力必格身邊就只剩不到五十人了。
特力必格連落淚哭泣的時間都沒有,繼續咬牙硬撐著往前跑。
這一跑,又是小半日。已經跑到了茫茫草原深處。特力必格終於力竭。數十個親兵,個個面色如土汗流如注,在水源邊頹然而坐。
特力必格勉力打起精神,鼓舞士氣:「我們已經甩掉了追兵。在這兒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向前,等回到我們的大帳里,一切都會好起來……」
話音未落,一陣如悶雷般的聲音,順著風傳進耳中。
特力必格的聲音梗在喉間,面色陡然大變。
這是馬蹄疾馳的聲響。
完了!
追兵來了!
特力必格慌忙之下,騎上戰馬,想繼續逃。卻未想到,胯下戰馬已經累得不願再動,任憑他揮舞鞭子也沒用。
轉瞬間,數百騎兵浩蕩而來。
為首的沈祐,為了減輕戰馬的損耗和速度更快,早已拋了戰甲。目中閃著騰騰的殺氣,揚起長刀,直指特力必格:「兄弟們,隨我殺敵!」
沈嘉熱血沸騰,仿佛不知疲累,高喊著:「殺啊!」
一眾騎兵,同時高呼。
特力必格面色慘澹,勉強持刀抵抗。不過十數招,就被沈祐一刀斬首,鮮血飛濺。
雄心勃勃的特力必格,韜光養晦六年,一朝起兵,卻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享年二十八歲!
特力必格一死,剩餘的幾十個韃子也沒了鬥志,紛紛扔了刀張口投降求饒。沈祐目光冷冷一掠,下令:「都殺了!」
當日這些人屠城的時候,不知多少百姓無辜慘死。他們有什麼資格投降?
……
這一戰,韃靼騎兵損傷極重,要麼被殺要麼被俘要麼投降,剩餘的能活著逃回草原的,不足萬騎。
韃靼可汗特力必格,被沈祐斬於刀下。
這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大勝仗!
捷報傳至京城,朝堂內外振奮不已。慶安帝大喜,立刻召集閣老尚書們進宮,商議戰後撫恤和厚賞一事。
一把年紀的鄭閣老欣然笑道:「這一戰,孟將軍這個主將,當居首功。老臣以為,可以封孟將軍為一品大將軍,賞賜千兩黃金,繼續鎮守邊關!」
「沈將軍斬了韃靼可汗,功勞赫赫,可封二品將軍,同賞黃金千兩!」
余閣老接過話茬:「袁將軍守城有功,也當官升一級,賞賜黃金五百兩。」
心情大好的慶安帝,一一準奏。
除了孟將軍沈祐袁江之外,軍中還有許多武將立功,皆有封賞,不必一一細述。
太子朱昀拱手啟奏:「父皇,邊軍大捷,兒臣願代父皇去邊關,撫恤厚賞,以慰眾將士。請父皇準兒臣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