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特賜進學
2024-05-07 13:51:33
作者: 為虎作倀
身為皇帝,李世民對自己的臣子們非常熟悉。
對於他們能提出什麼建議,李世民更是了如指掌。
「陛下明鑑,臣下正是此意!」
杜如晦站在大殿之中,雙手合抱向前深深作揖,沉聲道:「此次行動,不求一戰殲滅突厥,只需燒其糧草、損其實力。依著臣下計算,三五千精兵足矣!」
「如此,等河東道旱災緩解後,我大唐便可即刻出兵,一舉殲滅頡利!」
杜如晦的語氣急速,顯然是非常急迫。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李世民心中一嘆。
當年渭水之盟,對大唐朝臣的打擊太大,以至於向來聰慧冷靜的長孫無忌、杜如晦,也都被沖昏了頭腦,接連提出相似的建議。
但是一想到在酒館中,那個孩子反駁的三條建議,李世民的腰板頓時挺直起來,搖頭道:「克明啊,此事朕倒是有不同意見。」
「還請陛下教誨!」
杜如晦疑惑,自己的建議似乎並沒有什麼問題啊。
李世民嘆息一聲:「你這條建議,看似完美無缺,但漏洞太多。朕只說其中三條。其一,名為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出師不義,不能讓頡利藉機轉移矛盾!
打破平衡,防止突利漁利,尾大不掉!
聽到李世民的分析,杜如晦渾身一震。
以他的才智,自然一點就透了,瞬間就明白了這三個問題所在。
每一點都是至關重要!
這三條,每句話都十分通俗,但卻寓意深刻。
都是能錄入史冊,千古流芳的那種!
杜如晦抬頭,看向滿臉笑意的天子,這還是那位以往大小事情,都要找大臣們商議決策的天子嗎?
竟然如此深藏不漏!
李世民坐在大殿之上,看著一向沉穩穩重的杜如晦,滿臉驚嘆地看著自己,尤其是那不可思議的眼神,李世民心中一陣好笑。
和長孫無忌當時的表情,簡直是一模一樣!
短短三句話,就能鎮住一位堂堂的朝廷大臣,自己無意間認下的這個兒子,果然是非同凡響。
李世民心中這麼想著,又站起身在大殿中來回踱步,然後一副語重心長道:「克明啊,朕無時不刻都想殲滅突厥,但軍國大事,不可不重。眼下時機尚未成熟,咱們還需要再忍耐一番啊!」
以杜如晦的智慧,剛才被李世民這麼一點,自然是已經通透了。
但白白錯過這麼個時機,杜如晦實在是不甘心。
杜如晦站在朝堂中央,臉色連連變化,最終長嘆一聲。
「臣明白了!」
杜如晦朝著李世民拱手:「剛才是臣考慮不周,幸賴陛下指點迷津,險些耽擱了國家大事,還請陛下恕罪!」
「無妨。」
李世民輕笑一聲,還不在意:「你也是為大唐分憂,關心國事,何罪之有。突厥的事情暫時先放一邊,你去戶部那邊,讓裴矩準備糧草,且準備河東賑災吧。」
「臣遵旨!」
杜如晦連忙躬身拱手,退出大殿。
兩儀殿中,看著杜如晦離開的身影,李世民暢快一笑。
這個上趕著認的兒子,還真是給自己驚喜啊。
就是不知道,究竟是何人,能教導出這麼一位大才。
朕以後還是要多去那小酒館轉轉,定然能得到更多有用的建議。
側門之中,一名百騎的身影出現。
「這麼快就回來了?」
李世民讓對方入殿,疑惑問道。
這名百騎,正是之前去尋找李晟父親的人員,此時已經完成任務。
但即便是百騎,找人也是需要時間的啊。這前後還不到一個時辰,怎麼這麼快回來了?
百騎一邊將手中的書信遞上,一邊開口道:「此人在幽州服役,已經在半個月前在與突厥的衝突中陣亡。戶部正在準備撫慰文書,臣便將文書拿來了。」
聞言,李世民的神色微變,連忙將撫慰文書接過。
打開一看,頓時眉頭大皺。
李晟的這個父親,名為李洪,竟然還是當初玄武門之變時,跟隨長孫皇后、守衛秦王府的士兵!
當時,自己率領尉遲敬德、秦瓊等人在玄武門與大哥李建成的部下死戰,李建成餘部見無法攻入玄武門,便轉頭包圍秦王府,要捉拿長孫皇后等親屬為人質。
李洪等人在秦王府死戰,終於保全了王府安危,也正是因此為守衛秦王府有功,李洪被封了九品仁勇校尉。
如今調任邊城,又因功晉升了八品禦侮校尉。
如果沒死的話,將來還能參與突厥之戰,說不定還能往上升,但現在卻死在了邊城。
「這李洪一家,可還有什麼親人?」
李世民神色中閃過一絲遺憾之色,本來還想好好犒賞這個父親的,沒想到竟然隕落在了邊城。
百騎士兵拱手回答:
「回稟陛下,李洪一家遭遇隋末戰亂,全家失散,只留下一個獨子李晟,眼下正在平安坊經營一個小酒館為生。」
百騎士兵說著,又掏出一份戶籍冊,翻開李晟的一頁,遞給皇帝。
李世民接過戶籍翻看,果然發現李家只剩下李晟一個人。
「這撫恤文書,先留在朕這兒,你先下去吧。」
李世民眼底閃過一絲不忍。
隋末戰亂,無數家庭分崩離析。這父子倆好不容易,才在大唐立足,沒想到現在父親卻喪命,只留下一個獨子了。
這麼慘痛的命運,如何讓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孩子承受?
再怎麼,也是喊過自己一聲爹的。
所以,李世民打算再等半年後,等李晟十六歲加冠成年後,再親自將這個慘痛的消息,告知李晟。
至於現在……
李世民遲疑一下,在御案上鋪開紙張,提筆寫下一封聖旨:茲有禦侮校尉李洪,公忠體國、作戰勇猛,特賜其子李晟進學四門館……
「來人吶,傳至中書。」
李世民寫完,用玉璽加蓋,讓宦官將聖旨送往中書省。
大唐中樞為三省制,皇帝的聖旨要經過中書省批覆,送門下省審核,最後發往尚書省執行。
「雖有庫曼陳述,但究竟河東道有沒有大旱,還得再等等百騎的消息……」
李世民閉目坐在殿中,口中喃喃自語。
身為帝王,李世民從來不單單相信他人的言論,更相信眼見為實。
百騎,就是他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