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直逼洛陽
2024-05-07 11:17:38
作者: 醉木犀
漢中風雲變幻之時,中原戰事也進入關鍵之時,劉備攻下函谷關之後,漢軍/長驅直進,逼近洛陽。
孫翊擋不住風頭正盛的漢軍,退守谷城,連通谷水、瀍水與洛水布下防線,想藉助水軍優勢擋住漢軍。
劉備帶兵圍攻谷城,二十萬大軍攻入河南境內,沿途數百里儘是漢軍大營,車馬流轉,終日不絕。
谷城城防修葺倒也完整,兩丈多高的城牆上,弓弩林立,秦弩改造的硬弩和連弩成為漢軍的噩夢,劉備在此遇到的阻力,遠大於關羽攻打秭歸。
孫翊自兵敗之後,臨洛水挖戰壕,堆築土丘,龜縮谷城,分曹仁守洛水,陸遜守孟津,三路人馬同時修築河道,沿河布下重重防線,並調來水軍助戰。
此處距離洛陽不過二百里,除了北邙山之外,眼前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眼看就要攻入東都,漢軍士氣高漲。
劉備連日攻打穀城遇挫,心中焦躁不已,若勝利遙不可及,他還能按捺心性,此時洛陽在望,眼看肥肉到了嘴邊,卻吞不下去,心情可想而知。
鄧芝勸道:「大王少安毋躁,孫翊號稱季霸,與昔年孫策無二,有勇無謀,今固守谷城,欲防洛陽,久守不過是坐以待斃,遲早必有破綻,此時吾等反要冷靜對敵,以免功虧一簣。」
婁圭也道:「如今孫翊退守谷城,布成數道防線,看似銅牆鐵壁,實則坐待夷滅耳,只要三將軍在河東拖住孫策,大王待時而東,一舉攻入洛陽,則中原震動,恢復漢室指日可待。」
劉備嘆道:「孫翊有勇無謀,但有龐統、陸遜為謀,又有大將曹仁相助,眼看洛陽近在遲遲,卻苦戰不下,豈不叫人心焦?孤近日來心神不寧,睡臥中時常夢到二弟、三弟遇難,恐二人有不測,不得不急攻洛陽。」
王朗撫須笑道:「大王多慮了,孫策在河東雖接連取勝,但匈奴兵已經出動,只要殺入汾河以南,其腹背受敵,必會困於河東。關將軍在秭歸接連大勝,周瑜與程普又文武不和,吾料關將軍或能先取荊州。若能自荊州攻南陽,窺伺中原,兩路出兵,何愁中原不定?」
劉備無聲一嘆,在營中遠望河岸對面,明軍大營非但溝壑重重,而且還建設高樓土壘,每隔三里便有一座圓形土丘堡壘,上面建設哨樓,四周箭樓聳立,監視沿河一切動靜,可謂密不透風。
如今已經入夏,雨水充沛,河水正急,此處正是三河匯聚之處,河流湍急寬闊,匯聚成湖,沒有舟船想攻城,簡直是痴人做夢。
這些工程工事需要耗費不少人力,顯然孫翊在澠池之時早已有所準備,劉備看著重重防線,心中竟升起一種無力之感。
每當派兵攻打無果,便隱約覺得似乎中了孫策之計,卻又自認不必孫策差,他多年領兵,步步為營,怎會中了孫策的圈套?
這一日再次攻城遇挫,鄧芝言道:「此處水深河寬,明軍又有大船策應,強渡攻城,無異於以卵擊石。自來交鋒,奇正相輔,方可敗敵,今正面交鋒無果,不如出奇兵:洛水連伏牛山,何不分兵取伊闕關入洛?」
劉備聞言大喜:「若非伯苗提醒,險些在此耗費時日,伊闕關可直通洛陽,命陳到、傅肜二將領三千精兵前去,縱然不能破城,擾亂孫翊後方,也好策應我大軍出動。」
鄧芝領命,暗中將二將調來,吩咐依計行事,連夜自新安方向渡過洛水,進入伏牛山奇襲伊闕關。
劉備又命細作散布謠言,擾亂洛陽人心,兩軍相交,攻心為上,只要洛陽人心不穩,陳到他們兵臨城下,或許能一錘定音。
陳到領兵向西,自澗水交匯處渡河,這裡兩岸草木茂盛,橋樑皆被毀壞,命士兵搭建浮橋,準備舟船快速渡河。
傅肜冷笑道:「吾大軍已進逼洛陽,孫策竟還在河東交鋒,如此托大,與當年在丹徒山遇難有何不同?此番必叫他追悔莫及。」
陳到點頭道:「孫策目中無人,不來與大王交鋒,此乃驕兵也,豈能不敗?孫翊退守谷城,不過是揚湯止沸,明軍難擋吾等鋒銳,馬孟起無人能敵,破洛陽指日可待。」
二人已在商議如何攻打伊闕關,再奇襲洛陽,半日時間,士兵們搭建浮橋,準備好木船,傳令分批過河,要儘快進入伏牛山中,以防被明軍細作發現。
傅肜先領兵渡河,船至河心,前軍即將登岸之時,陳到突然在遠處看到草叢中旌旗閃動,大吃一驚,大喝道:「有埋伏,小心!」
但此時船上一片喧譁之聲,前軍根本聽不到,橋上僅有的一批步兵聞言大驚,反倒前後擁擠,墜落河面。
「鳴金,速速退兵!」陳到衝到河邊,向士兵大聲吼叫。
想不到明軍竟在此處布置伏兵,看來他們早就料到劉備會襲擊伊闕關,此處渡河最為方便快捷,已然做了防範。
河中士兵一片喧譁,前軍數十艘船隻將要靠岸,士兵們亂成一團,等聽到鳴金之聲,全都茫然回頭,此處並未交戰,為何鳴金?
就在此時,埋伏在岸邊的伏兵突然殺出,草叢中漫天箭雨飛出,密密麻麻,剛上岸的士兵全部被射倒,慘叫連連。
河中士兵大亂,在傅肜的招呼下急忙撤退,明軍衝殺出來,在岸邊放箭,漢軍在河中擠作一團,被密集的箭矢覆蓋,慘叫聲、落水聲連綿不絕,僅有兩三百人狼狽逃回。
對面領兵之人/大笑道:「哈哈哈,回去告訴劉備,想要偷襲伊闕關,等下輩子吧!」
「曹休小兒,兒臣賊子,你不得好死!」陳到認得來人是曹休,氣得目眥盡裂。
曹休冷哼一聲,大聲道:「陳到,有本事過來敘話,我在此恭候多時了。」
一時疏忽折損一半人馬,河水中浮屍遍布,水面變作猩紅,傅肜身上也中了一箭,二人怒視著對面的明軍,無可奈何。
對岸明軍嚴陣以待,又有連弩這種利器,沒有大船想要渡河,根本不可能,二將只好收拾殘兵,狼狽返回大營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