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五百一十章 帝國的黃昏

第五百一十章 帝國的黃昏

2024-05-06 16:59:24 作者: 鍵盤戰鬥家

  最大的一支流民軍被打敗,雖然沒有抓到賊首,但也是大功一件,可偏偏五省軍務總督周豫昌開心不起來。

  從表面上看,周軍的戰鬥力仍然強悍,只要補足錢糧,流民軍則必敗。

  但是苦就苦在沒有錢糧。

  十幾萬大軍匯聚在四川,嚴防死後,看似把流民軍壓制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但實際上周豫昌已經支撐不下去。

  七萬五千名步兵,每名士兵每天只發給餉銀五分,一年共需銀一百三十三萬二千兩;

  馬兵三萬六千名,每名每天只支餉銀、草料銀一錢,一年共需銀一百二十九萬六千兩。

  兩項合計共需銀二百六十二萬八千兩。這個餉額只夠供客軍十一萬名兵員之用。

  還有三四萬名本地官兵的餉銀,一年需要籌餉三四百萬兩銀子。

  這是軍事方面的。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還有百姓。

  隨著天災人禍,哪怕是川蜀,也有數百萬災民等著賑災,更不提其餘數省。

  不賑災,流民不能活。

  那麼新的賊寇就會死灰復燃,多年來剿匪的努力最終白費了力氣。

  除非殺光流民。

  殺光數省近千萬的災民。

  周豫昌自問辦不到。

  於是他請餉請犒的奏疏,接連不斷的送去朝廷,希望朝廷能拿出主意。

  京城。

  恭順帝一直想要改年號。

  恭順二字,令皇帝心裡不爽,太上皇取的年號,一直是他心裡的一根刺。

  親政後,大權在握。

  可惜事情一件接一件,國力日疲,他延遲了又延遲,始終沒有機會提起此事。

  亂民每次消弭片刻,還不等他喘口氣,又起新的亂民。

  廣東大費周章打敗了紅夷,立即解還了各軍,返回了衛所,但是四川還有二十萬軍,遼西軍,三大營,京畿衛所軍。

  軍冊上高達五十萬規模的營兵,沉甸甸的壓在心口,讓人無法順暢。

  「去年朕下詔,請求各勛貴大臣之家捐助,結果各個都向朕哭窮,全無急公體國之心。就是省直鄉紳也不捐助。及至賊來,都為賊所有了。怎麼這等愚?」

  馮和聽到皇帝的詢問,低著頭一言不發。

  看到這般姿態,皇帝越發的憤怒。

  馮和有沒有才?

  皇帝認為是有才的,能把朝廷維持到如今,明面上一團和氣,就是有本事的人。

  但是馮和的態度,讓皇帝感到煩悶。

  有些事,他辦;有些事,他裝傻。

  馮和聽到皇上的動靜,知道這一次自己推諉不過去,單獨召見他,就是讓他出主意的。

  可是他又能出什麼主意呢。

  根子就是田地上。

  宗室、勛戚、鄉紳地主、太監占的田地太多了,誰也不願意讓出來,天下人都是這麼做的,憑什麼自己吃虧。

  他們有權有勢,朝廷從他們手裡收不上錢銀子,反而每次的加派,竟然成為他們吞併田畝的機會。

  朝廷越是加派,他們吞併的越多。

  從太上皇時期開始的加派,至今三十餘年,天下田畝七成歸入他們手中。

  加派成為了毒藥。

  加派的次數越多,就越是無可救治。

  馮和是聰明人,看得見根子,知道自己沒有這個本事,但是誰讓他被推上前台呢。

  內閣首輔的位置,在他看來就是火坑。

  「要徹底剿滅賊寇,需要大軍,用大兵需要錢糧,不是出於公中,就是出於民間。」

  「國庫空虛,臣建議皇上發內帑。」馮和該說的話都說了,接下來看皇帝怎麼選擇。

  恭順帝不說話了。

  「內帑哪裡還有錢。」

  馮和暗嘆一聲,終於說出了他本不願提出的想法。

  「凡繳納地畝糧稅在五兩以上者,可以加征錢糧。」

  官員們是很聰明的。

  馮和能成為內閣首輔,必定眼界非同一般。

  時至今日,能納糧五兩以上者,必定是地方大戶人家,雖然最後也會轉嫁給佃戶,但是比起一體納糧,此法方為上策。

  小民正是因為活不起,才淪為流民,流民不絕,大盜不止。

  所以他提議向大戶收糧。

  皇帝得到了他想要的說法,這才滿意的放過馮和,命他回去寫奏疏呈上來。

  馮和顫顫巍巍的離開文華殿,心裡只覺得淒涼。

  果不其然。

  隨著此消息的傳開,所有人都在指責馮和亂政。

  連一向溫和的賈政,也當著門客們的面,大罵馮和欺人,可見京城的風氣。

  沒有地方大戶在縣外的配合,且各方勢力都在反對,此提議不但沒有順利的施行,連當下剿匪事宜都受到牽連。

  最後在一片罵聲中,馮和主動出來背鍋,把所有的責任攬於一聲,去職歸鄉。

  隨著馮和離開內閣,他所謂的因糧輸餉之策,立刻被廢,施行不再區分稅糧多少,按田畝一體加征。

  閏三月,恭順帝正式下詔加征剿餉。

  詔書說:

  「流寇蔓延既久,生民塗炭已極。不集兵會剿,賊不能速除;不多措錢糧,兵不能大舉。帑部匱詘,設處無方。廷議改因糧為均輸,暫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籌思再四,萬非得已。……今責成所在撫按,大張榜示,備述朝廷為民除殘、多方軫恤至意。遍集官吏,嚴行戒飭,遞布鄉村,詳加勸諭,使遠邇盡知,貧富均納,果能遵行無擾,自然好義樂輸,剿功告成,一體敘錄。」

  ~~~~~~

  金州。

  「黃河以南,大江以北,東西七、八千里,止有州縣城池尚在,其餘村落殘破難堪。

  末將從湖廣荊州、襄陽二府、河南南陽、開封二府過來,親見地方數百里無一莖青草,人民相食,至不忍言。」

  唐清安看著內地送來的情報,轉手遞給賈鑒。

  謝友成,陶傑,林如海,顧道初等人,一一看完後,眾人連連搖頭嘆氣。

  「湖廣熟天下足,連湖廣都遭了災,可見如今內地的光景。」

  林如海惋惜道。

  「雖是天災,但朝廷賑災不力,昏招連連,以至於今日之糜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陶傑說道,一邊看向將軍。

  「將軍恕屬下斗膽妄言,今日之金江鎮,以將軍之威望,振臂一呼必當天下應,」

  陶傑當年在朝鮮時,就是性格激烈之人,如今身居高位,更無視朝廷。

  「國內的官員吃相太難看了。」

  「勞什子查核「溢地」,說是百姓開墾的田地,超出了原先的田畝數額,查出之後計畝徵稅,對於解決增餉也不無小補。」

  陶傑笑罵道。

  「今時今日之關內,何處不是大面積土地拋荒,地方官員提什麼清查「溢地」,簡直是痴人說夢。」

  「不但為大戶們名正言順吞併田畝大開方便之門,還加大了對貧苦百姓們搜括。」

  「趁著國內民亂為平,我金江軍西出,前後夾擊京畿,順勢而下,唾手可得。」

  謝有成和林如海都搖了搖頭,並不贊成陶傑的主意。

  謝有成是出於軍事考慮。

  金江軍的地盤鋪的太大了。

  草原離不開軍隊,朝鮮離不開軍隊,奴兒干也離不開軍隊,還有水師越來越大的規模。

  去年一年從國內收攏了數十萬流民,導致金江鎮各庫不足。以及三萬駐守琉球國的第四鎮。

  將軍提議的三年休生養息之策剛過了兩年,並沒有計劃對國內用兵。

  想要對國內動兵,就需要更改政策,開始積蓄,至少要準備二十萬大軍長途作戰的物資補給。

  前前後後動用至少數十萬民夫。

  以及北面林丹汗的威脅,會否趁著大周內亂南下,只要林丹汗有政治頭腦,就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哪怕不考慮林丹汗,除非金江鎮不顧一切,在國內以戰養戰,以他對將軍的了解,他覺得將軍不會同意。

  林如海考慮的又不同。

  現在是朝廷因為災民之事頭疼,到了金江軍入關,就是金江鎮頭疼災民之事。

  以金江鎮的能力,每年能勉力收攏數十萬流民,但是一下子有了上千萬的災民,金江鎮怎麼可能供應的來。

  無法賑災,流民軍就不斷,倒是就是源源不斷的流民軍,造金江鎮的反。

  至於大規模屠戮大戶。

  林如海也是不贊成的。

  屠戮了一地大戶,看出了金江鎮對大戶的敵意,其餘各地的大戶就會團結起來,南方也會齊心支持朝廷。

  大周的國力發揮不出一成,是因為大戶們不配合朝廷,但是當各地大戶一致團結,國力就不是只有一成了。

  金陵的商貿會禁絕,將軍在國內的名聲,也會敗壞殆盡,人人視將軍為禍害。

  到時候將軍面對的就是全天下的敵意,哪怕征服各地,叛亂也不會止息。

  林如海和謝有成先後說完了自己的想法。

  眾人都看著將軍,等待他的決定。

  「保持現狀。」

  唐清安輕輕說道。

  朝廷不賑災,永遠需要面對生生不息的流民軍。

  哪怕不講仁義,只從利益出發,對金江鎮也是有利的。朝廷一直和大戶站在一起剝削百姓,就會越來越失去人心。

  遼河套肥地多,奴兒乾的開發雖然緩慢,但是地廣物博,金江軍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

  從軍事方面看。

  等消化完了草原,朝鮮,奴兒乾的金江鎮,不但隨時可以抽出二十萬大軍,後方還能保持穩定,為大軍在外作戰源源不斷的提供物資。

  而金江鎮之所以還打著大周的旗號,是因為濟州島的海貿,以及國內的人口和物資。

  現在大周的南方,仍然是富庶的,生產力高,又和金江鎮合作的不錯,金江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每年幾百萬兩銀子的利潤,解決了金江鎮的軍餉和官府開支,比起入關劫掠,那才是丟了西瓜揀芝麻。

  歷史上後金多次入關,獲得的人口和利益,都遠不如金江鎮如今的局面。

  更何況唐清安不是後金。

  後金是外族,殺漢人劫掠財物,是他本族民心所向。

  自己屠戮漢人,那多年打造的金江鎮優良風氣,立刻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武夫當國的風氣,不利於自身長久的統治。

  得國正與不正,關乎未來之根基。

  「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軍號,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恐怕今年山東的流民會比往年要翻數倍。」

  林如海鬆了口氣,向同僚們提醒道。

  他不反對將軍做皇帝,他不是迂腐的讀書人,本就是勛貴出生,從龍之功他也眼熱。

  只是保持目前的局面,對金江鎮是有利的。

  朝廷實力在下滑,金江鎮的實力在高漲,此消彼長,到了入關的那一天,金江鎮奪得天下就更容易,更得人心。

  「不光是山東,福建移民也越來越多,根據水師的公文,連廣東和廣西的流民也在進入福建。」

  唐清安說道。

  以水師的運力,和海外漢商商船北上搭載的運力,今年至少可以收攏沿海流民一二十萬。

  大頭還是山東。

  北方各地湧入山東的災民,恐怕隨著朝廷昏聵的政令,加上金州名聲的傳開,只山東超過五十萬是有可能的。

  一年高達七十萬的流民,十分之一的人口,金江鎮的壓力不小。

  金江鎮的糧食。

  七成來自於遼東,一成來自於遼河套,一成來自於朝鮮和奴兒干,一成來自於海外商貿。

  「我準備放開海禁,所有百姓都可以出海捕魚。」

  唐清安說道。

  金江鎮的商貿雖開,但是漁政未開,一直都是官府組織大海捕魚,但是考慮目前的壓力,理應支持百姓自行出海捕魚。

  船政各船塢已經開足了馬力,不發在生產多餘的船隻。

  不過百姓們可以請民間工匠打造小漁船,在沿海捕魚為食,聊勝於無。

  「此議為上策。」

  眾人沒有反對。

  漁政司在各海島建立凍庫和鹽場,主要是遠海捕魚,百姓們捕魚是近海,兩者沒有大的衝突。

  眾人議定完國內的事,接下來就是海外的事。

  日本已經內亂。

  五十名老兵戰死。

  「此事我心難安。」

  唐清安聲音低沉,眾人也只覺沉悶。

  名義上是刺殺,實際上是為了讓德川忠長信任金江鎮,下定決心反抗德川家光。

  更深一層的用意,反而是為了避免刺殺成功。

  柳湘蓮認為有日本天皇,僧侶,大名各方勢力暗中聯合,又在京都天皇的地盤上。

  刺殺極其可能成功,如此反而便宜了德川忠長,不利於金江鎮最終目的。

  所以老兵的作用,如果真到了刺殺成功的時候,也是老兵們反水的時候。

  刺殺不成功,老兵和德川忠長的武士都會死。

  刺殺成功的時候,老兵要讓刺殺不成功,結局還是死。

  只有刺殺真的成功,老兵們才有活路。

  但是金江鎮不能讓刺殺成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