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品牌符號的五大路徑

2024-10-11 22:31:50 作者: 華杉,華楠

  如何創造品牌符號?人有五大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大感覺,就是五條品牌符號化路徑。

  (1)視覺第一

  我們通常說的符號,大多是指視覺符號。

  一般來說,品牌符號還是遵循視覺第一的原則,我們記得的品牌,多半都先有視覺印象。從距離來說,看得比聽得遠;從速度來說,光速比音速快;從文化來說,文字要翻譯,圖形無國界。

  本章節來源於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但是聽覺不一定是第二。

  (2)聽覺不一定是第二

  田七牙膏,拍照時大聲喊「田——七——」就是典型的聽覺符號。

  在品牌GG中使用固定的音樂旋律也是常用的聽覺識別手段,如英特爾的GG:「燈!等燈等燈!」

  品牌聽覺符號,用就比不用強,這就和品牌有標誌跟沒標誌的區別一樣。要有視覺標誌,也要有聽覺標誌。田七的聽覺識別和英特爾的聽覺識別,它們的性質並不一樣,英特爾是把一個音樂旋律,長期重複,成為一個符號,這個旋律並不是英特爾本身,甚至和英特爾也沒有必然關係。田七的照相大聲喊「田——七——」,則是品牌名稱的獨特聽覺符號,它甚至也同時是GG口號,咧開嘴,露出牙齒,也傳達了品牌的身份、價值和體驗。所以,照相大聲喊田七的「田——七——」更是一個品牌的聽覺標誌。

  為什麼要提出「聽覺不一定是第二」呢?因為目前企業對聽覺標誌的重視還遠遠不夠,聽覺標誌的潛力還很大。

  聽覺有視覺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不需要看見。

  視覺只利用了眼睛這一個感官,而聽覺可以同時啟動受眾的耳朵和嘴巴,口耳相傳。

  消費者之間的傳播,也就是傳播的傳。不是眼睛遞眼色,是嘴巴傳給耳朵;不是視覺在傳,是聽覺來傳。

  華與華方法說,不做傳播做「播傳」,長腿的創意自己會跑,播一個東西出去讓它自己能傳!

  拍照大聲喊「田——七——」,就是一個播出去自己就能傳的代表案例。不僅企業在GG里喊,也帶動了消費者之間的流行,讓消費者在各個合影的場合替你喊。

  在前面固安工業園區的例子中,選用《我愛北京天安門》這首歌,是超級話語,也是超級音樂——超級聽覺符號。

  視覺符號的選擇,標準是過目不忘。

  聽覺符號的選擇,標準是耳熟能詳。

  做編輯,不要做原創。不做原創,不是抄襲別人的,而是傳承老祖宗的,因為老祖宗的東西,幾百上千年還流傳下來的東西,它已經進化為符號,人們耳熟能詳,一旦做了定能百戰百勝。如孔子所言,「述而不作」,不是創作,而是編輯老祖宗千錘百鍊的智慧。

  在中國,我們都熟悉那些革命歌曲,那些革命歌曲的創作,也可以說是運用了超級符號的方法,因為他們幾乎全部是改編自民謠的曲調,這是它們得以傳唱的關鍵。宣傳家們懂得,不要自己去作曲,而是直接改編經歷過時間考驗的經典民謠。

  要想確保我們的聲音傳遍世界,就要去找那已經傳誦千年的東西,那就是超級符號。

  傳播的關鍵在於傳,視覺只能播,聽覺播又傳。視覺設計成功的關鍵,也在於要做有聽覺的視覺,也就是可描述的視覺,能說出來的視覺,廚邦醬油就是其中的典範。

  妻子讓你打醬油,要廚邦的,你可能出門就忘了。但她再告訴你「綠格子包裝那個」,你就不會忘。傳播的關鍵在於傳,傳是口耳相傳,遞眼色傳不了多少信息,也傳不了多少人。所以,聽覺思維才是GG創作的關鍵。視覺傳達是要讓你設計的視覺元素能發動聽覺傳達。

  我們再看廚邦醬油的綠格子符號設計,它是視覺傳達設計,但它是一個具象的、可描述的、可以用聽覺傳達的視覺設計——「餐桌布綠格子」。

  你做了個什麼設計?你說!

  我現在教給你一個設計方案檢測方法。如果一個設計師過來向你匯報說,他做了一個設計。你就問他:「你做了個什麼設計?你說!」如果他通過描述就能讓你的腦海里出現準確的畫面,這是一個傳播成本低的好設計。如果他說:「沒法說,你過來看嘛!」那就證明這設計的傳播成本比較高。使用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傳播的關鍵在於傳,這是華與華方法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人們投放GG,總是用到達率來算千人成本。事實上,傳達率的影響因素是到達率的十倍!而傳達率是華與華創意方法的關鍵,這在本書後文會專門講解。

  (3)嗅覺符號和味覺符號

  有人說現在我們要進入「嗅覺營銷」,似乎這又是一個新知識,但其實還是一個老常識。

  如果你脫離了常識去運用知識,就會有問題。

  什麼叫嗅覺營銷呢?蔡英文在第一次跟馬英九競選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時,請了一個嗅覺營銷顧問,給她策劃「香水營銷」,顧問設計了一款香水,命名為「LOVING:太平洋的風」,代表蔡英文的味道,在黨代會噴灑,創造「蔡英文嗅覺記憶」,為蔡英文拉票。營銷團隊甚至還開發蔡英文護手霜,創造「蔡英文的觸覺記憶」。

  這就是嗅覺符號和觸覺符號。

  不過蔡英文的符號營銷,是盲目營銷,因為她脫離了符號和商品的關聯。她去趕嗅覺符號的新潮,實在是非常荒誕。為什麼呢?因為她不是醬油、酒店什麼的,她的品牌跟嗅覺、觸覺沒關係,她需要的是政策記憶、人格記憶,不是嗅覺記憶、觸覺記憶。

  從蔡英文這件事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一種很典型的盲目,人們對一些營銷理念、營銷方法沒有本質的認識,總以為出奇就能制勝,因而容易被一些「神奇的新招」迷惑。

  做任何事情,要始終服務於最終目的,前面我們說了,符號刺激,一定要得到價值記憶和行動反射,沒有價值,沒有行動,盲目的刺激,就是干擾。

  符號不是光在GG上,還在產品上。

  產品本身就是企業的「自媒體」,是品牌最大的媒體。華與華做的所有案子,首先都強調「自媒體工程」。自媒體不是微博、微信,而是你的產品、包裝、工廠、員工、車輛……你所有的一切,把他們和它們全面媒體化。在完成全面媒體化的自媒體工程之前,不要考慮投放媒體GG的事。

  廚邦醬油的包裝也是把產品包裝當成GG位用的成功案例,那瓶頸上的「有圖有真相,就在這兒曬足180天」,能頂多少億的中央電視台GG啊。

  要說味覺符號呢,老乾媽就是老乾媽的味兒,不是這個味兒顧客就不認。

  康師傅紅燒牛肉麵,打GG:「就是這個味兒!」我對這GG很有共鳴,有時吃到別的品牌的紅燒牛肉麵,如果它和康師傅味道接近,我就覺得:「嗯,這個還比較正宗。」

  酒店業是嗅覺營銷的先鋒,你走進任何一間香格里拉酒店,都是一個味道。

  快消品也可以把嗅覺符號發展起來,現在包裝紙有一種技術,在洗髮水、沐浴露或牙膏標籤上放一張用特殊技術製作而成的紙,就可以通過摩擦聞到產品的味道。

  我們說嗅覺符號、味覺符號主要用在產品上,是因為你在媒體GG上聞不到也嘗不到。不過,現在有了熱敏紙技術,你也可以在雜誌上聞到產品的味道了。

  (4)觸覺符號

  符號學裡講觸覺符號,一般以發燒為例子。

  孩子發燒了,我們怎麼知道他發燒了呢?先看見面頰發紅、精神萎靡、表情痛苦——這是視覺符號,還呻吟——聽覺符號,但這都不足以讓你得出他發燒的結論,只有你動用觸覺,用手在他額頭上一摸——發燒了!

  燙的觸覺符號,才是發燒最大的符號。

  在品牌營銷中使用觸覺符號,這種應用實際上是非常普遍的。在設計這本書封面的時候,我們就很仔細地設計了它的觸覺——回憶一下你剛拿到這本書的情景——這觸覺帶給你什麼感覺,讓你對這本書作出什麼判斷?

  有的語言學家認為,觸覺才是人類的第一語言,嬰兒一出生,就需要撫摸,而且能讀懂撫摸。

  很多人逛商店,特別是女人,喜歡把商品一路摸過去。即便她沒有摸來摸去的習慣,在決定買之前,總要摸一摸的。買車也要摸一摸,買家具更要摸一摸,買房子還要摸摸牆壁呢!現在討論網上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差別,那麼實體店的主要優勢,就是觸覺優勢了。

  這世上有沒有觸覺營銷的大師?有!日本的原研哉。

  有人評價原研哉為「治療視覺過剩的針灸師,材質的老師,觸覺體驗領域的領導者,色彩逃逸者,基本物品的賦形者」。再也沒有對一個設計師的評價比這更高的了。

  原研哉設計梅田醫院的導視系統,全部使用白色棉布為材料,創造出柔和、清潔、溫馨親和的觸覺體驗。梅田醫院因此獲得聯合國和世界健康組織頒發的「嬰兒之友醫院」的稱號。

  綜上所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大感覺都可以構建品牌的符號系統,根據你的產品的特點,來選你最突出的地方。至少,視覺和聽覺都不要落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