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獨一無二、無可替代
2024-10-11 19:52:14
作者: 玖予安
克里斯以前和西方公司沒少打交道,這些人對於生意的理解和大吃貨國的生意人目的相同,但是認知卻不同。
大家都是生意人,自然都是為了掙錢,但西方人的思想里好奇和冒險並存,與東方人求穩求得有著本質的區別。
當然,這與兩方文明形成的源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大吃貨國自古以來就保持著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只要人們夠努力,只要不遇到天災人禍,禍亂滔天的年代。在大多數人生歲月中,面朝黃土背朝天,糧食可以自給自足的,甚至在豐收年還能攢下點余錢。
中華之大,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公元前221年就已經形成一個大一統國家秦朝,且在未來兩千餘年的歷史中始終以國家的形式延續、屹立在世界之巔。
再加上儒家數千年以來對人們思想的禁錮和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度,只要不遇到戰爭或者苛稅這種令人實在生活不下去的情況,極少會出現有人拋離故土出去冒險的情況出現。
即便遇到了天災人禍,逆來順受的人民們也往往會把希望寄託於皇帝大發善心的賑災,而不是優先考慮掀桌子。
而西方,特別在是西歐,他們的文明和大吃貨國走了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
雖然在秦朝建立的同時期,地中海人民推翻了高傲者塔克文的統治,結束了君主集權制,建立羅馬共和國,確立了等級制度和三權分立制度。
沒錯,這種結合了君主、議會、共和三種政體的基本政治體系最早出現在2000多年的古羅馬。
但後來,把公民分為一二等,奴隸分為三等的做法遭到了人們的抵制,隨著國土的擴大,奴隸和奴隸主的矛盾越來越大,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矛盾總有一天會爆發,當羅馬共和國獨裁官,羅馬帝國的奠基者,一天皇帝都沒當過,卻被後世人稱作愷撒大帝的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遇刺身亡時,羅馬內戰爆發。
凱撒的養子、羅馬共和國將軍屋大維在內戰中取得勝利,並加冕為皇,史稱奧古斯都大帝。
此後二百年間,羅馬共和國成為歐洲大陸唯一的主宰。
直到未來君士坦丁一世的橫空出世,不僅重新統一了四分五裂的羅馬帝國,還讓歐洲升起了兩座太陽。
君士坦丁一世之前,羅馬諸多皇帝為了穩固民眾思想,對基督教徒進行了血腥的迫害和屠殺,使基督教不得不成為地下宗教。
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頒發的《米蘭敕令》,讓基督教從一個「地下宗教」一躍而上成為了當時地球上最大帝國里,具有政治勢力居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成了國家政權的精神支柱。
本是為了鞏固自身統治,從政治和戰略角度利用基督教打壓政敵,但君士坦丁一世可能沒想到,他憑藉自己的行為一躍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帝王,而且是公認,沒有之一。
因為基督教藉機掌握司法大權,是直接導致歐洲中世紀陷入長期宗教黑暗統治的罪魁禍首。
從那以後一直到16世紀至17世紀的宗教改革之前,整個西歐大多是教皇和國王並行,互相鉗制的狀態,而天主教在中世紀文藝復興之前也占據了人們思想的主流。
中世紀文藝復興之前,歐洲各國皆與羅馬教皇合作,使其臣民相信其權力來自上帝,因為彼時西歐90%的人都是天主教徒,王權、神權,還要再加上大領主,導致西方極少出現大吃貨國封建大一統的狀態出現。
但是在文藝復興時,人文主義提出了以個人為目的而不是以神為中心,肯定了人的價值和尊嚴。
其根源在於生產力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人們思想的統治,同時也是反抗王權對生產資料的重新分配的一場運動。
作為中世紀封建統治精神支柱的羅馬教廷亦開始衰落,以英格蘭、法蘭西、西班牙為主的三大君主勢力最強大的國家開始試圖控制本國教會的委任權,通過自己委任主教來削弱神權對王權的壓制,同時限制本國財富流入羅馬。
歐洲各主權國家開始擺脫教皇控制,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打下思想基礎,人文主義運動向中世紀權威發出挑戰。
就這樣,西方民主思想逐步成型,「神說」轉化為「人說」,在思想和生存的雙重因素下,整個西方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航海時代。
但西方人的冒險精神與其說是天性,不如說是因為生存模式對冒險行為的鼓勵,西歐國家國土面積普遍偏小,隨著人們生活的改善,人口越來越多,但是自然資源已不足以支撐新增人口的生存,逼仄的生存環境也導致窮人越來越多。
因為無法完成生存資料的自足,所以必須要向外擴張來彌補生存模式的缺口。
在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們從海外帶回國內的大筆財富刺激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條冒險之路——出海水手的平均死亡率高達40%,就連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的麥哲倫也死在航海途中。
但是,當活著的人帶著滿船的香料、黃金回到故土,他們被追捧為英雄,財富蒙蔽了血腥和死亡,也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
越來越多的亡命徒走上了這條路。
18世紀的英格蘭人很好地繼承並發揚了這種冒險精神,並把這種精神滲透到方方面面,再加上新教改革直接剷除了宗教對人民的思想禁錮,克倫威爾和光榮革命給了王權沉重的一擊,把國王的權力關進了籠子裡。
良好的政治環境為社會經濟的順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為英格蘭開展工業革命和成為工業強國創造了前提。
飛梭順應而生,高爐拔地而起,流通整個不列顛土地的運河遍地開花,就連普通人也有了成為首相的機會。
以尊重個人為主的社會背景下,人人渴望財富,這極大地促進了商業市場的發展,包括股票和公司制的開創。
要知道,英格蘭的南海泡沫作為英格蘭最早的金融經濟危機,未來人們常用的泡沫經濟就來源於這個事件。
1711年,牛津名人哈利-耶爾創建了一家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主要業務是向海外投資,這就是南海公司。
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企圖,就是攫取蘊藏在南美東部海岸的巨大財富。那時,人人都知道秘魯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銀錠礦藏,只要能把英格蘭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數以萬計的金磚銀石馬上就會源源不斷地運回國內。
雖然該公司與南美諸國的貿易並沒有增加什麼收入,但市場對公司主營業務的信心十足,公司股票依然熾手可熱。
為了取得更多的現金和融通債務,南海公司分別於1720年4月14日、4月29日、6月17日分三次向公眾提供股票預約認購,總共發行了87500股。
票面價值100英鎊的股票,3月初即達到200英鎊,月末即超過了400英鎊。4月初,在接連不斷的「利好」消息的衝擊下,迅速飆升到每股900英鎊,進而又瘋漲到1050英鎊。
然而,當時無論官方還是市場,都沒有足夠的信息來支持公司對投資者做出的那些信誓旦旦的承諾。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範效應的帶動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機對象。
1720年6月,為了制止各類「泡沫公司「的膨脹,英國國會通過了《泡沫法案》。
從7月份開始,首先是外國投資者拋售南海股票,國內投資者紛紛跟進,南海股價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鎊,12月份跌到124英鎊。
「南海氣泡「由此破滅。
就連鼎鼎大名的牛頓在此次股市泡沫中都虧損了兩萬餘英鎊,事實證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不一定是個好的投資專家。
但是,南海公司的泡沫可以吹起來的根源在於當時的英格蘭正處於經濟發展的興盛時期。
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大量民間資本聚集,英格蘭銀行和地方的金鋪吸收了大量的民間儲蓄,但是整個社會中的投資機會卻相應不足,大量暫時閒置的資金有待尋找出路。
在這種背景下,克里斯安排了今日的宴會,而煤氣燈就是他要送給這些人的禮物。
不是所有人都依靠攫取海外財富發家,那些貴族老錢手握大把土地和金錢,沒必要出海冒險,但為了財富的聚集和延續,他們有其他的生錢辦法——投資各式各樣的新興事物。
如果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求,那麼光和氧氣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元素。生活熬幾天還能活著,生存卻是一天也不能差。
克里斯的紡織廠生產出來的布料是粗布,想要生產出如手工織出的細軟布料還需要對工藝進行改進,而這種布料更多地會被普通人所接受,因為它更便宜。
但受邀者們自然不會穿這種粗布製成的衣服,他們有東方絲綢可以選,有印度白棉可以選,還有英格蘭本土的羊毛可以選。
但是,煤氣燈不一樣。
它,無可替代。
在電燈沒有出現之前,煤氣燈就是人類最好用的照明工具,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