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4-10-11 18:46:09 作者: [德]叔本華

  我們已經討論過意志藉以客觀化的各種各樣現象,也看到了它們彼此之間永無休止和難以平息的爭鬥。

  然而根據到目前為止的整個討論來看,作為物自體的意志本身,根本不包括在多樣的變化之中。柏拉圖式的理念變化多端,即客觀化的各個階段,每一個客觀化階段藉以表現的眾多個體,競相追求形式的物質內容。這些都與意志無關,只是意志客觀化的方式,也唯有通過客觀化,才有可能和意志發生間接關係,因此個體是觀念方面意志性質的表現。

  幻燈片表現許多不同的畫面,其實只是由同一光線造成的;充塞宇宙的各種各樣的現象彼此相續的事件中,所表現的是同一個意志,一切東西都是意志的可見的、客觀的外顯,而在這個變化中意志始終未動;唯有意志是物自體,所有客體只是意志的具體表現,或用康德的話來說:「一切客體,只是現象。」

  雖然在人類身上意志客觀化最明顯也最完全,但若只有人類,也不能完整地表現出生命。為了具體表現意志的全部意義,人的理念必須出現,並且還不能和其他一切孤立地分開,而是前後相續保持著一定節奏的連續階段,從人類開始經歷各種動物、植物一直到無機物。所有這些在意志的完全客觀化中彼此補充,它們是人的理念的先決條件,正如樹葉、樹枝、樹幹、樹根是花的先決條件一樣;它們狀如金字塔,而人類則是塔的頂端。

  如果你喜歡用比喻的話,也可以說,自然界各階段的具體表現必然隨著人的具體表現而來,正如光天化日之後必然是暗夜驟臨,最後慢慢沒入黑夜之中;我們可以稱它們是人的回聲,因此動物和植物都是人以下的低五度和三度,無機界則是低八度。最後,只有當我們在下卷中徹底明白音樂的深刻意義,才會明白自然界各個階段的客觀化其道理何在。這就要求我們明了由高音符和低音符形成的前後一貫的曲調,在某種意義下,如何把這些曲調視為表現那種以思想連在一起的人的生命和成果;形成和聲的不連貫補充音符與緩慢低音如何重現了無知的動物界和整個自然界。

  這一點聽起來本來不會這麼費解。可是我們發現意志的種種具體表現漸變的內在必然性與意志的充分客觀化無法分開,也同樣由這些具體表現整體的外在必然性所再現。由此,人類需要動物的支持,動物在它們各個階段中彼此支持,也有植物的支持;而植物又需要水土、化學元素及元素結合的支持,也需要行星、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和自轉、橢圓形曲線運動的支持。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最終我們可以從下述事實知道:意志必須依靠自己存在,在意志之外一無所有,意志又是一種渴望。因此,必定產生熱烈的追求、焦急和痛苦。

  只有從作為物自體的統一意志的知識角度出發,方能在無窮無盡的雜多現象中真正解釋清楚大千世界的奇妙;由於這種奇妙,我們可以把自然界萬物視為同一個不定主題的變化。同樣,通過對和聲的透徹認識,注意世界所有各部分的主要關聯,尤其是我們剛才所討論的漸變的必然態勢,我們就能對自然界一切有機物無可否認的內在本質和意義獲得一種真正的洞見,其實當我們討論和探究它們時,已經預先假定了它們。

  這個目的有兩種意義:有時指內在目的論,某一特定有機體各部分和諧一致,可以維持個體和種類的存在。可是,有時又有一種外在目的論,這是無機界對有機界的一般關係或有機界特殊部分彼此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維持整個有機界或特定動物的存在,因此我們認為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

  如果自然界一切形式的變化及個體不屬於意志,只屬於意志客觀表現和客觀形式,我們必然看到,意志是不可分的,儘管意志客觀化的各個階段,或者說,柏拉圖式的理念彼此不同,然而意志是整個地出現在一切具體表現中的。為簡單起見,我們可以認為這些不同理念本身就是意志的個別和具體活動,而在意志活動中多少表現出它的本質。

  可是,個體也是理念的具體表現,是時間、空間和多樣性中的具體表現。現在在意志客觀化的最低各階段,這種活動、這種理念保持在具體表現中的統一;可是,為了在較高階段中出現,就要經過時間中的許多狀態和發展,這是集體地整個表現它的本質。例如,在任何普遍的自然力量中出現的觀念,往往只有一種表現,儘管根據當前種種外在關係而有不同的表現;否則就無法證明是同一個意志,而只是把僅從外在關係而起的變化差異抽離出來。

  同樣,結晶體的壽命只有一種表現即結晶作用,以後則獲得嚴格方式下充分而徹底的表現:短暫生命的屍體。不過植物並不通過簡單具體的方式一下子表現理念,而是以各種器官在時間中的連續發展來表現理念。動物不但以同樣方式,也以彼此不同的許多形式來發展有機體,但這個形式本身儘管已是這個階段意志的客觀表現,卻並沒有充分表現出它的理念。

  這個表現必須通過動物的種種活動來完成,它所具有的整個類的經驗特性,在這個表現中具體表現出來,只有這樣,才是理念的充分顯現,這是特殊有機體當作先決條件的一種顯現。

  在人類身上,經驗性格是每一個體所特有的。

  所謂經驗性格通過時間內的必然發展以及受其限制的各個特殊活動的劃分,從這個具體表現的短暫形式中抽象出睿智的性格,這是根據康德的觀點。康德在確定這個區別和解釋自由和必然,即解釋作為物自體的意志和意志在時間中的具體表現之間的關係方面,確有不朽功勳。因此,可理解性和理念是一致的,與其中所表現的意志的原始活動是一致的。

  到目前為止,不但每個人的經驗性格應該視為某種可理解性的具體表現,即應該視為超時間的、看不見的意志活動的具體表現,所有各類動植物甚至無機界的一切原始力量,也應該視為意志活動的具體表現。這裡,我要特別注意所有植物藉以表現和揭露自身簡單形式中整個特性的質樸。這就是為什麼植物的外貌讓人如此感興趣。

  如果你想通過某一動物的理念來認識這個動物,就必須觀察它的活動過程。至於人,必須徹底研究和考察,因為人能通過理性做高度的掩飾。動物比人更為質樸,正如植物比動物更為質樸一樣。在動物身上我們看到生命意志比在人身上表現得更為赤裸裸,可是在人類身上卻披著許多知識的外衣,而且由於人有掩飾的能力,所以生命意志隱而不露,只有靠偶然的機會才能看到它的真正本質。

  在植物身上,它的表現相當赤裸,但是比較起來,也更顯得微弱,只是沒有目的或目標的盲目求生。植物的整個生命一眼就被人洞穿了,完全率直,所有動物的生殖器官都長在最隱秘的部位,但植物的生殖器官卻暴露在表面,這並沒有讓植物受到困擾。植物出現這種情形,是由於它完全無知。

  罪惡不在於意志,而在於自覺主動的意志。

  對所有植物來說,我們最先知道的是它的產地、氣候和生長所在地的土質。所以,即使沒有實地經驗的人也容易知道某種外來植物屬於熱帶還是溫帶,長在水中、沼澤地帶還是山地。不過,除此以外,所有植物都表現了所屬種類的特別意志及某種無法用語言表示的其他東西。但是,我們要把所說的應用到有機體目的論方面,因為涉及內在目的。

  如果在無機界中單純意志活動的理念也在一種永遠一致的單純具體表現中無法顯示出來,經驗性格就直接參與到可理解者的統一中,似乎與它一致,所以這裡不可能顯示出任何內在目的。相反,如果所有有機體都通過一連串發展來表現它們的理念,受到許多共存部分限制,只有經驗性格各種具體表現的總數集體構成可理解性格的表現。這種各部分的必然共存以及發展各階段的連續並不破壞所表現的理念統一,並不破壞自我表現的意志活動的統一;相反,這種統一根據因果法則表現在發展的各個部分和各個階段彼此的必然關係和關聯中。

  在整個理念中顯現出有如在活動中顯現出的不可分的完整意志,所以,儘管它的具體表現分散為許多不同的部分,然而都必然再在所有這些部分和情況的前後一致中顯示這種統一性。這是由所有各部分彼此的必然關係和相互依賴而產生的,通過這種必然關係和相互依賴在具體表現中重新建立起這種理念的統一。

  根據這一點,現在我們認為,有機體這些不同部分和機能彼此相關、互為手段和目的,不過有機體本身是最後目的。因此,理念分化為有機體的許多部分以及由於各部分和機能彼此的因果關係、手段和目的關係而重新建立的統一,都不是表現出來的意志所特有的和必要的,也不是物自體所特有的和必要的,只是意志在空間、時間和因果關係中的具體表現所特有的和必要的。

  它們屬於表象世界而不屬於意志世界,屬於意志成為客體的方式和意志客觀化階段中的表象。凡是了解這個討論意義的人都會徹底了解康德的學說,根據康德的看法,有機世界包含有目的的設計和無機世界必須服從自然律,這只是我們的知性帶來的,因此兩者只屬於現象界而不屬於物自體。

  我們前面所說的對無機界絕對服從自然律所產生的驚奇,與對有機界內在目的所引起的驚奇,從根本上看是一樣的;在這種情形中,我們感到驚奇的只是看到理念的原有統一,對現象來說這個統一已經採取雜多和差異的形式。

  根據外在目的論,這個統一不是表現於有機體的內在簡化形式中,而是表現於它們從外界得來的支持和協助中,表現於從無機界以及彼此得來的支持和協助中,它的一般解釋應當在我們剛才所做的說明中去找。整個世界及其一切現象都是不可分的意志,即理念的客觀表現,這個理念與其他所有理念的關係正如和聲與單音符的關係。

  所以意志的那種統一也表現於它所有具體表現的一致中。但是,如果我們稍微進一步密切觀察外在目的論的具體表現,以及自然界各個部分彼此之間的一致,那麼這種洞見就更為清楚明白了,而且這個探究也會使我們更明了上面的說明。我們將考察下述的類似以充分完成這個目的。

  只要每個人的性格是徹底個人的,沒有完全包含在所屬種類的性格中,那麼這種性格就可以視為一種特殊理念,就可以視為和意志客觀化某一特殊活動對應的特殊理念。因此這個活動本身將是他的理智性格,而他的經驗性格又將是理智性格的具體表現。經驗性格完全由可以理解的東西決定,這是沒有理由的,換句話說,就像物自體不服從充足理由原則這種現象的規則一樣。在生活過程中經驗性格必定使我們對可以理解的東西具有明白的印象並且只能成為後者本性所需要的那種性格。

  但是,這個屬性只適用於它所應用到的生活過程中主要的東西,而不適用於次要的東西。被當作表現經驗性格材料的詳細事件和活動都屬於次要的東西。這些取決於外在環境,這些外在環境帶來性格根據自身本性而加以反應的動機,同時由於它們可能很不相同,因此經驗性格具體表現的外在形式,生命過程確定的歷史形式,將要適應它們的影響。

  現在,這個形式可能很不相同,儘管具體表現所必需的東西其內容仍然一樣。

  例如,一個人的博弈是為了好勝還是為了榮譽,這無關緊要,真正重要的是他到底是欺騙還是公平,後者取決於理智性格,前者則取決於外在環境。同一主題可用許多不同的變化方式表現出來。同樣,同一性格也可以用許多不同的生命表現出來。

  但是,無論外來影響如何不同,在生命過程中表現的經驗性格,無論採取什麼形式,都必然正確地將理智性格客觀化,因為性格將它的客觀化折兌成適應實際環境的既定事實。現在如果我們希望了解在意志具體表現的最初活動中,意志如何決定那些將其客觀化的不同理念、如何決定各種不同形式的自然物,而意志的客觀化就分布在這些自然物之間。

  因而在具體表現中,這些自然物彼此之間必然具有某種關係,我們必須假設外在環境對生命產生類似的影響。我們必須假設在單一意志這些具體表現之間,有一種普遍而相互的適應,可是我們不久會更明白,所有時間上的決定都應當排除,因為理念在時間之外。根據這一點,所有具體表現必適應本身進入的環境,而這種環境也必已適應這種具體表現,儘管這種具體表現在時間中所占的地位很遲,並且我們到處看到這個自然的交感作用。

  所以每一種植物都適應棲息地的土壤和氣候,每一種動物都適應自身的組織成分、覓食並為身體提供養分,在某種範圍之內以某種方式加以保護使其不受自然敵人的侵害,眼睛適應光線和光的折射,肺和血液適應空氣,魚的氣囊適應水,海豹的眼睛適應向外看時必須通過的媒介物的變化,駱駝胃中的水囊適應非洲沙漠的乾燥氣候,鸚鵡螺的帆狀物適應推動它前進的風,以此類推一直到最使人驚奇的種種外在適應。

  不過,這裡我們必須離開一切短暫關係,這些關係只能涉及理念的具體表現而不涉及理念本身。

  因此也應回過頭使用這種解釋,我們不但要承認每一種生物都適應特定的環境,而且也要承認在時間上先於這一類的環境本身,還要重視將要在環境中顯露的東西。在整個世界中客觀化的是同一個意志,對意志來說無所謂時間,充足理由原則的這個形式不屬於時間範圍,也不屬於它的最初客觀性,即理念,只屬於本身短暫的、個體認識這些理念的方式和理念的具體表現。

  因此意志客觀化在理念之間如何分布,從時間上來看沒有意義,因為時間不起任何作用。同時,根據現象服從的因果法則,其具體表現較早進入時間中的理念並不勝過進入時間中較遲的理念,甚至相反,進入時間較遲的理念反而是意志最完全的具體表現,較早的具體表現必須適應較遲的具體表現。

  因此,行星的運行軌跡傾向於橢圓形,地球的自轉,水陸的分布,大氣、光、氣溫以及所有這種現象,在本質上相當於和聲中的低音,必須預先適應將要產生的生物,它們將是這些生物的維護者和支持者。同樣,土地適應植物的營養,植物適應動物的營養,動物又適應其他動物的營養;反過來,它們都適應土地的營養,自然界各個部分彼此相洽,因為各個部分表現的是同一個意志,但時間歷程與其最初及唯一適當客觀化的理念是完全無關的。

  即使到現在,當生物的種類只維持原有狀況而不再產生新物種時,我們還到處看到自然界這種延伸到未來並似乎脫離時間過程的現象,這是已經存在者對尚未存在者的自動適應。

  鳥類為自己未來的小鳥做巢;河狸造壩而不知目標到底是什麼;螞蟻、土撥鼠和蜜蜂貯備食物準備過冬,而事實上它們從來沒有體驗過冬天究竟怎樣;蜘蛛用縝密技巧建造陷阱準備捕捉未知的犧牲品;昆蟲選擇將來可以養育幼雛的地方產卵。

  春天,雌雄異體的雌花解開莖上的螺旋狀物,由於螺旋狀的關係,在沒有解開以前一直長在水底;解開以後,升到水面了。就在這個時候,長在底部短莖上的雄花突然脫開,拼命浮達水面游來游去尋找雌花。找到之後,就收縮它的螺旋葉而重新回到水底,果實就在水底生長。這裡我還要說到雄鹿角蟲的幼蟲,幼蟲在樹上鑽洞,準備變為雌蟲那樣大時以便有空間容納生長出的角。

  一般動物的本能對自然界還保留著目的論的最好說明。由於本能是一種活動,有如受目的概念所引導的活動,但又完全沒有目的;因此自然界的整個結構類似於受目的概念引導的結構,然而也是完全沒有目的。正如在內在目的論中一樣,在外在目的論的任何情形下,我們應該視為手段和目的的東西都是自身徹底一致的唯一意志的具體表現,就我們認知的方式來說,這具體表現在時空中採取多樣的形式。

  可是從這個統一產生的各個現象之間的相互適應和自動適應消除了前面所說的自然的普遍衝突中出現的以及意志所必需的內在矛盾。這種和諧只達到使世界和其中一切存在物可以繼續存在的地步,如果沒有這種和諧,世界和一切存在物早就消滅了。所以它只達到保持生物種類的持續存在和生命的一般條件為止,不會達到保持個體的存在。

  如果由於這種和諧的適應,有機界生物的種類和無機界的普遍力量彼此共存且彼此互相維護,可是另一方面,在所有這些表象中客觀化的意志的內在矛盾,都表現在這些種類的個體之間永不止息的兩敗俱傷的鬥爭以及這些自然力量具體表現在彼此之間連續不斷的競爭中。

  這個競爭的場所和目標是物質,它們彼此都想從對方奪取物質,空間和時間也是競爭的場所和目標,事實上,藉助因果關係產生的時空結合就是物質,我們在本書第一卷中曾經說明過這一點。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