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1 18:30:26 作者: 鄭振鐸

  希臘的戲曲開始得極早;在公元前5世紀時,即已有極弘大的公共劇場,即已有極偉大的悲劇作家與喜劇作家,即已有永久不朽的使今人讀之猶為之愉悅的偉大劇本。中國的戲曲的開始卻較希臘的遲得多。

  當中國的詩歌已改變了好幾種的形式,當中國的散文已經歷了好幾次的新潮,且當中國的小說已發生了之後,她的戲曲才第一次出現於文壇;她的偉大的戲曲作家,她的不朽的劇本才有得產生出來。這時約在12、13世紀,即金、元等外族相繼侵入中國內部之時。離開希臘戲曲的開始,已有1800餘年了;離開中國第一詩歌總集《詩經》的產生時代已有兩千餘年了。

  中國戲曲的發展為什麼如此的遲緩呢?當春秋之時,即有關於優伶的記載。如楚有優孟,憐賢相孫叔敖後裔之窮困,因在楚王之前,為孫叔敖衣冠,王大感動,即欲以他為相,他不欲,說了好些諷諭的話。楚王因此大悟,便給孫叔敖子以贈賜。後來類此的記載甚多。大約所謂「優伶」,都為娛樂帝王貴族之人,以愉快的、滑稽的行動,鋒利機警的言談,引帝王們的發笑(有時則使他們自省其非)為目的。雖往往裝扮古人的形狀,但其目的似不專在於搬演故事,而在於假此以使人發笑,乃是所謂「弄人」之流,而非所謂正式的演劇家。

  北齊時,有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大面」(亦稱代面)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見《舊唐書音樂志》)。此為戴假面的歌舞劇的開始,其後類此者尚有所謂「撥頭」「踏搖娘」「參軍戲」等。

  「撥頭」者,《樂府雜錄》言:「昔有人父為虎所傷,遂上山尋父屍。山有八折,故曲八疊。戲者被發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

  「踏搖娘」的起源,據《舊唐書音樂志》謂:「河內有人,貌惡而嗜酒,常自號郎中。醉歸必毆其妻。其妻美色善歌,為悲苦之辭。河朔演其聲而被之弦管。因寫其夫之容。妻悲訴,每搖頓其身,故號踏搖娘。」郎中之狀,乃「著緋帶帽,面正赤,蓋狀其醉也。」(據《樂府雜錄》,其題為《蘇中郎》,蓋即《踏搖娘》。)

  「參軍戲」,則似為不帶假面之戲。趙璘《因話錄》言:「(唐)肅宗宴於宮中,女優有弄假官戲,其綠衣秉簡者,謂之參軍椿。」

  像這一類的零碎記載甚多,俱可為中國戲曲在13世紀之前已發生之證。但在13世紀之前,我們卻不能找到一本流傳於今的劇本,不能找到一個著名的戲曲作家。《宋史樂志》言:「真宗不喜鄭聲,而或為雜劇詞,未嘗宣布於外。」蘇軾的詩有言:「搬演故人事,出入鬼門道。」則當北宋時已有劇本與具有演者出入之門——鬼門——的劇場了。周密的《武林舊事》載宋官本雜劇段數,多至280本,陶九成的《輟耕錄》載金人所作院本690種,大約那時的戲曲必甚發達,劇本作者也必已很多了。但這900餘種的雜劇院本無一傳於今者,故不知其體裁之何若。其作者的姓名也都無可考。至今可考知的戲曲作者,且至今尚得讀其劇本者,乃始於金末元初之時,即13世紀的前半之時。

  

  大約中國戲曲的發展所以如此的遲緩,其最大的原因乃在於:一是文人以戲曲為下等的藝術,為以娛樂他人為業的「弄人」們的專業,不屑去顧問他;二是詩賦策論為歷來文士得官的階梯,故他們注全力於此,自無暇注意到與科舉功名全無關係之戲曲了。到了金、元之時,科舉久停,文士無所用心,適值當時民間演戲之風甚盛,於是許多文學者便移他們的注意於科舉功名之心而注意於民眾的藝術上,而戲曲的偉大作家因此便產生了許多出來了。臧晉叔謂元朝以劇本取士,所以元劇作者特盛,且俱為當時才智之士。實則他的話是沒有什麼確據的。「以雜劇取士」的話,在歷史上並無記載,在別的書上也並無記載,且大作家關漢卿、王實甫等俱為由金入元者,早已以作劇著名,更與元之「舉科」無關。晉叔的話想必是他的對於元劇特盛之因由的「想當然」之解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