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京劇

2024-10-11 18:27:49 作者: 吳晗

  提起京劇的歷史,有近兩百年了。如果從它的前身徽戲說起,那還要早個四五十年。

  安徽戲班從乾隆五十五年(1790)開始,先後有三慶、四喜、春台、和春等班,來到北京,被稱作四大徽班。他們豐富多彩的演出,和一些思想內容較好的劇目,受到北京觀眾的歡迎,逐漸地取代了本來在北京流行的崑曲、京腔、秦腔等劇種的地位,成為北京劇壇的主力。

  徽戲的唱腔以二黃調為主。到了道光年間(1821—1850),湖北的湖廣調(楚調,也就是漢劇)也進入北京,帶來了西皮調的唱腔。這兩個本來有著血統關係的姊妹劇種,很快地結合起來,使西皮調和二黃調在北京同台演唱。以這兩種唱腔為主,然後又吸收融化了崑曲、京腔、秦腔等劇種的精華部分,構成了本身唱(歌唱)、念(說白)、做(身段動作)、打(武打)一套完整的體系,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戲曲,人們把它叫作京調或皮黃,也就是今天的京劇。

  到了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京劇進一步發展,不僅出現了許多優秀演員,同時逐步地向外發展,較大的都市如天津、上海、漢口、長沙,都先後有京劇班子演出。

  京劇的表演(包括唱、念、做、打),無論生、旦、淨、丑,都有一定的程式,但在京劇的發展過程中,不少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在傳統程式的基礎上,經過自己的藝術實踐,不斷地豐富和創造,形成了各種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

  沒有一種藝術能夠超越於時代之外。京劇和許多別的藝術一樣,有著自己的戰鬥歷程。辛亥革命前後,有許多京劇藝人基於祖國的危亡,曾經演出了不少適應當時政治形勢要求的劇目,有些愛國藝人還直接參加了當時的革命鬥爭。他們當中,如汪笑儂,不但是一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袁世凱竊國後,他編演了《黨人碑》,諷刺這個專制獨裁者。劉藝舟編演的《皇帝夢》,把袁世凱的奸相和醜態,演得淋漓盡致,儘管當時袁世凱已經死了,但對於北洋軍閥的醜惡本質,仍然是有力的揭露和抨擊。在抗日戰爭時期,梅蘭芳、程硯秋、歐陽予倩等,都編演了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劇目。如梅蘭芳的《抗金兵》《生死恨》,程硯秋的《亡蜀鑒》《荒山淚》,歐陽予倩的《梁紅玉》《木蘭從軍》等。由此可見,京劇在它的歷史發展中,有著戰鬥的優秀傳統,這是非常可貴的。

  然而,京劇的發展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曾經遭受過反動勢力的摧殘和踐踏,有過自己的盛衰興敗。在清朝統治時期,它一度被皇帝、貴族、官僚所「賞識」,成為宮廷里的消遣品,被利用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一些根據歷史題材改編的劇目,如《四郎探母》和《彭公案》《施公案》之類,大都是這個時期編演的,這就使它脫離了廣大群眾。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之下,京劇遭到的摧殘更是十分嚴重,一些庸俗下流、迷信荒誕,甚至極其醜惡淫穢的劇目,曾經風行一時。反動派把藝術糟蹋得不像樣子,許多藝人窮困潦倒,過著辛酸的血淚生活。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曾經產生了如《三打祝家莊》《將相和》等富有思想性的優秀劇目。1964年舉行的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是京劇藝術史上的一場大革命。這次觀摩演出的許多優秀劇目,不僅具有很高的思想性,熱烈地反映了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時代,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成功地塑造了許多革命的英雄形象,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衷心讚賞。這次觀摩演出大會宣告:社會主義的新京劇誕生了。

  (龔書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