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袁世凱

2024-10-11 18:27:30 作者: 吳晗

  袁世凱(1859—1916)是河南項城人,字慰亭,別號容庵。他的伯祖父袁甲三是清朝的大官僚,在太平天國時期,以鎮壓捻軍出名;他的父親袁保中在老家仗勢作惡,是當地地主武裝的首領,農民群眾的死對頭。他從小就過繼給他的叔父袁保慶做兒子,這個袁保慶在清朝軍隊中當官,長期跟隨袁甲三鎮壓革命,也是一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袁世凱生長在這樣一個反動透頂的大官僚地主家庭,耳濡目染,自小就深受反革命的薰陶,長大後也繼承了這份反革命的衣缽。

  袁世凱年輕時候是一個花花公子,整天遊手好閒,尋歡作樂,學會了一套流氓無賴的本領。他為人十分陰險、奸詐,無惡不作。在他父親、叔父都死去以後,他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這才跟隨著他叔父的一個朋友到軍隊中當了一名很低的文職官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袁世凱原先只不過是一個小官,但因為他很會鑽營拍馬,又幹了很多反革命勾當,很合賣國賊李鴻章的心意,就逐漸得到了重用。中日戰爭後,他被派到天津附近的小站訓練新式陸軍,從此他掌握了一支反革命軍隊,有了發家的本錢。此後,他就靠著這支反動武裝,從事反革命活動,步步高升。

  1898年,他向慈禧太后告密,使康有為等領導的戊戌變法運動遭到鎮壓而失敗;1900年,他又幫助帝國主義在山東血腥屠殺中國人民,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這樣,他就更加得到了清朝統治者和帝國主義的賞識。1901年,李鴻章臨死時,特地向清朝皇帝推薦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從此袁世凱成為清朝統治集團中很有權勢的一個大官僚了。

  為了報答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統治者的賞識和提拔,他一方面繼續擴充軍隊,增強自己的實力;一方面更加緊了反革命活動。1905年,他鎮壓了反美愛國運動,此後又在轟轟烈烈的收回路權運動中,不顧中國人民的反對,和英、德兩國訂立津浦鐵路借款合同,和英國訂立滬杭甬鐵路合同。他就是這樣無恥地以出賣民族利益來討好帝國主義和維護清朝統治的。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朝統治迅速走向崩潰。帝國主義看到這種情況,決心另外找一條忠實走狗來代替清朝統治者。他們認為袁世凱是最合適的人物。但這時的袁世凱因為滿洲貴族的排擠,已經被迫辭職,賦閒在家。於是帝國主義就極力製造言論,說收拾殘局「非袁不可」。清朝統治者這時已經走投無路,見帝國主義如此推重袁世凱,權衡輕重,覺得除了起用袁世凱也別無他法。於是,袁世凱在1911年11月,被重新起用,擔任內閣總理大臣,掌握軍政大權。帝國主義看到他們中意的走狗上了台,非常滿意,英國政府甚至在袁世凱就任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示:「這樣的政府將要得到我們所能給予的一切援助。」

  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上台後,立即著手對付革命勢力。他知道在當時那樣高漲的革命形勢之下,光用武力不可能把革命鎮壓下去。於是施展了陰險詭詐的反革命兩面派手法:一方面派他的北洋軍向革命軍猛攻,以武力相威脅;另一方面又虛偽地表示願意和革命派談判議和,放出「和平」的煙幕。

  這種一打一拉、軟硬兼施的兩面派手法非常毒辣。革命派果然被袁世凱的「和平」偽裝蒙蔽了。他們沒有識破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反而以為袁世凱傾向革命,可以利用,因而接受了和平談判,甚至推遲了臨時大總統的選舉,虛位以待袁世凱倒戈反正。

  

  1911年12月18日,雙方開始談判。在談判中,帝國主義一直給予袁世凱極大的支持。它們表面上偽裝中立,實際上卻張牙舞爪,對談判橫加干涉。談判才一開始,英、美等六國就聯合發出照會,威脅革命派必須儘速和解,以後又動員帝國主義報紙,製造輿論壓力,硬說談判如果破裂,要由革命派負責,甚至表示如果談判不成功,就要實行武裝干涉。談判期間,革命派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選舉了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帝國主義非常恐懼,於是更加惡毒地進行攻擊,英國甚至陰謀支持袁世凱在北方另組臨時政府來對抗。由於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革命派經不住帝國主義的威脅、訛詐,對袁世凱抱有很大幻想,被迫節節退讓,最後以袁世凱逼清帝退位,就選他做臨時大總統為條件,達成了協議。

  (汝豐)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