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居易 元稹

2024-10-11 18:18:15 作者: 吳晗

  在李白、杜甫之後的8世紀到9世紀期間,又出現了兩位著名詩人,就是元稹和白居易。由於他們兩人的文學主張完全一致,詩的風格又很接近,文學史上把他們兩人合在一起,稱作「元白」。

  元稹(779—831)和白居易(772—846)認為,文學應該為政治服務,文學是一種社會鬥爭的工具和武器,應該有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白居易在他寫給元稹的信(《與元九書》)中提出:「文章合(應當)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意思是說,文學必須反映時代,文學不能脫離政治。他們還強調詩歌的戰鬥作用,強調詩歌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白居易在同一封信里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情」和「義」就是內容,而「苗」和「華」就是形式。白居易最能表現這個主張的詩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

  比如,《秦中吟》中的《重賦》詩,描寫「兩稅法」實行以後,貪官污吏藉機加重了對人民的剝削,向人民逼稅,逼得「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可是官庫的繒帛和絲絮卻堆積如山。《買花》詩描寫京城的富貴人家爭買牡丹,他們根本沒有想到「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他的《新樂府》中的許多篇,也是有意諷刺和反映現實的作品。其中,著名的如《杜陵叟》,指斥在災荒年月里「急斂暴征」的官吏,簡直如同豺狼。在《賣炭翁》里,詩人刻畫了一個「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的老頭,穿著單衣冒著寒風,餓著肚子,駕著牛車在長安大街上賣炭,結果他的一千多斤重的一車炭竟被宦官用「半匹紅綃一丈綾」強買去了。

  白居易的詩因為能夠揭露統治階級的黑暗,道出人民的痛苦,再加上文字平易淺近,老嫗能解,所以具有很大的感人力量。

  元稹在文學理論上,和白居易的主張完全一致。他在做諫官時,和白居易一樣寫了很多諷喻詩。他非常推崇大詩人杜甫,在創作上有意識地繼承杜甫的現實主義傳統。元稹在詩中提出了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有揭露社會黑暗、諷刺橫徵暴斂、貪污強暴的,有反映人民疾苦、揭發階級矛盾的,有反對窮兵黷武的侵略戰爭以及刻畫商人投機取巧、唯利是圖的形象的,等等。他的《田家詞》反映了在藩鎮割據情況下,頻繁的戰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織婦詞》寫出了當時民間嚴重患苦的絲織貢賦:「蠶神女聖早成絲,今年絲稅抽征早。」《估客樂》極其深刻地揭露了商人貪財求利的本質。在詩歌的藝術性上,元稹的某些作品,往往結構比較鬆弛,形象不夠鮮明,這一點是不能和白居易相比的。

  (張習孔)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