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隋末農民起義

2024-10-11 18:17:46 作者: 吳晗

  隋朝末年,隋煬帝的統治更加殘暴,廣大人民不堪痛苦,紛紛起義。大業七年(611),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舉起了反隋的旗幟。不少農民響應了王薄的號召,跟隨他一道起義。他們占領了長白山(在今山東省鄒平市東南),到處攻打官軍。不久,各地農民也接著起義,農民戰爭的大風暴迅速席捲了全國的大部分地區。

  自611年到618年,隋末農民戰爭共歷時八年。這八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611年到614年,為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農民軍由於缺乏訓練和裝備,加上各支隊伍分散作戰,彼此未能很好聯繫,以致在對敵鬥爭中,暫時處於劣勢地位;但是另一方面被推進窮困深淵的農民大批參加起義軍,因此農民起義的隊伍反而在局部失敗中一天天更加壯大起來。從614年到616年,為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農民軍不僅在山東、河北一帶鞏固了自己的據點,奪取了一些重要的城市,並且還在江淮地區取得了很大的勝利;而隋朝封建統治者由於不斷受到農民軍的沉重打擊,這時已無法再維持其原有的軍事優勢,起義軍的力量已逐漸發展到了和隋軍接近平衡的地步。從616年到618年,為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隋軍的力量日益微弱,農民起義軍在軍事上完全轉入了主動地位,隋政權日益走向崩潰,以致最後覆滅。

  根據史書的記載,隋末農民起義大約有一百二十餘處。各路起義軍逐漸匯合,後來形成了三個最強大、最著名的軍隊,這就是河南的瓦崗軍、河北的竇建德軍和江淮之間的杜伏威軍。

  瓦崗(在今河南省滑縣南)軍的最初領導人是河南人翟讓。後來,單雄信、徐世勣(jì)等人都來參加起義。616年,李密也投奔到瓦崗軍來。李密很有才幹,他加入瓦崗軍後,一面勸翟讓明確地提出反抗隋朝暴政的口號,一面親自去勸說各地起義領袖加入瓦崗軍。瓦崗軍的勢力迅速壯大起來,成為當時最強大的一支農民武裝力量。

  616年,瓦崗軍攻下了金堤關(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和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附近各縣,隋煬帝派大將張須陀率兵前往鎮壓,瓦崗軍埋伏在滎陽大海寺北面的樹林裡,隋軍中了埋伏,被殺得大敗,張須陀自殺。617年,瓦崗軍一舉攻下今河南鞏義附近隋的著名糧倉——洛口倉,並且開倉放糧,賑濟百姓。附近人民扶老攜幼前來領糧,他們對瓦崗軍一致表示感戴。瓦崗軍發展到幾十萬人,河南的郡縣大多被他們占領。

  瓦崗軍攻占洛口倉後,隋朝大為震恐,派劉長恭、裴仁基領兵前來堵擊,兩軍在石子河(今鞏義市東南)會戰,隋軍大敗,裴仁基率領部下秦瓊、羅士信投降瓦崗軍。經過這幾次勝利,李密被翟讓等推為瓦崗軍的領袖。617年年底至618年年初,瓦崗軍大敗隋將王世充軍。東都(今河南省洛陽市,是隋煬帝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而建立的一個新都)幾乎被瓦崗軍圍困住。在推翻隋朝統治的過程中,瓦崗軍起了重大的作用。《隋唐演義》和《說唐》兩部小說中所寫的瓦崗寨故事,就是以瓦崗軍歷史素材作為依據的。不過,小說又進行了許多渲染和虛構,因此和歷史真實情況有很多地方不同。

  竇建德領導的起義軍,活動於河北一帶。616年,他曾以七千人大破隋軍郭絢部,「殺略數千人,獲馬千餘匹」。617年,當瓦崗軍進逼東都時,隋煬帝命薛世雄率領河北三萬精銳援救東都,竇建德偵知消息,在河間大敗薛世雄軍,河北郡縣大部被竇建德乘勝攻下。

  在江淮一帶,杜伏威領導的起義軍,勢力最大。617年,杜伏威率軍打敗了隋將陳稜的軍隊,占領了江北廣大地區,又占據了歷陽(今安徽省和縣)作為根據地。江淮之間的小支起義軍,大多聚集在杜伏威的周圍。隋的軍事重鎮江都受到了嚴重威脅。

  

  在以上幾支起義軍的打擊下,隋軍只能困守長安、洛陽、江都幾座孤城,號稱「甲兵強盛」的隋朝統治,實際上已經土崩瓦解。

  (曹增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