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清除異己
2024-10-11 18:12:43
作者: 王馨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他有好幾個兒子,在選擇接班人的時候,他最初看中的是曹植。但是曹植自身不謹慎,在和哥哥曹丕的權力競爭中漸漸失勢,直至失禮失態,竟然在出兵前喝得大醉,還擅自硬闖「司馬門」,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影響。
從此以後,曹操對兒子曹植心灰意冷,轉而大力扶植長子曹丕。最終,曹丕順利接班,做了魏王。
曹丕繼位後,殺了宛城太守楊俊。曹丕殺楊俊並不是楊俊不賢德,其實是因為楊俊是鐵桿的「擁植派」,是曹氏兄弟權位爭奪的延續。對於楊俊,早年曹丕在鄴郡就不喜歡他,如今曹丕繼位執政,為排除異己,殺楊俊在所難免。
曹丕清算的「擁植派」不止楊俊一個,據歷史記載,曹丕排除異己的「大清洗」貫穿了他執政的整個時代。
曹彰是曹操的次子,也是一位「擁植派」。他在曹操執政時期的末年衝鋒陷陣、縱橫漠北,被封為任城王,是一位武功才略都很優秀的王子。曹操死後,曹彰在朝廷很有分量。他貴為王子,手握兵權,他自己並不想繼承王位,但他非常擁戴曹植,而在當時,他的態度很可能決定王位的歸屬。
曹操死後,曹彰一從前線回到洛陽就索要印璽,並對曹植說:「父親臨死前把我叫回來,就是想讓你接替王位。」事實表明,在王位的爭奪中,曹丕勝出。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曹彰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曹丕繼位後,並沒有讓這位武功才略都很優秀的親弟弟帶兵出征,而是活活逼死了他。
當初,楊修、丁氏兄弟是曹植派的核心人物,早年曹操看重曹植,丁氏兄弟也跟著得寵,他們害死了「擁丕派」的毛玠。
後來,在殘酷的宮廷權力爭鬥中,曹植越發感到力不從心,漸漸失去了爭奪王位的信心。但是曹操對曹植始終抱著一絲幻想。一直到曹植醉酒,違反軍規,「擅出司馬門」,曹操才對曹植徹底失望。
為了王位的穩固,非常有智慧的曹操在他死前百天,為曹丕掃清道路,殺了鐵桿「擁植派」楊修。
才華橫溢的曹植為什麼鬥不過曹丕呢?撥開歷史的迷霧,我們或許會看到別樣的風景。
導致曹植主動放棄與曹丕的奪嫡鬥爭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曹植,包括曹植一黨,對漢朝的情誼非常深重。曹丕廢漢後,曹植與其一黨的同仁痛哭漢亡。
換言之,在曹植眼中,他更多的是一位漢臣!
曹植在他的名篇《白馬篇》中有這樣的詩句:「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曹植一生都在嚮往和追憶著大漢雄風的時代。
或許也正因為對漢朝的深切情懷,曹植才有意無意地避開與曹丕的爭鬥,因為他們明白:接替父親曹操登上魏王寶座,必須完成廢漢大業,這是曹植最不願做的。
曹丕登上王位後,便開始肅清「植黨」,剷除異己。但因為剛剛繼位百廢待舉、廢漢倉促,曹丕對有些「植黨」暫時騰不出手來整治,但最後都被曹丕一一清除。
丁氏兄弟被殺,曹彰被逼死,孔柱被殺,楊俊被殺。
異己被排除之後,曹丕讓自己門下的曹真、曹休、夏侯尚掌握兵符。曹植一派再也沒能抬頭。
但是曹氏兄弟爭奪王位的鬥爭牽扯到的人很多很多,曹丕再用心也無法將所有的「擁植」派都趕盡殺絕。曹植一派的影響直到魏明帝之後都還存在。後來,王凌造反擁立的天子就是曹植一派的楚王曹彪,而王凌本人就曾是曹植一黨。
實際上,曹植在奪嫡鬥爭中的消極,導致他周圍的人根本沒有可能形成有目標的集團,所以,稱曹植一派為「黨」或許並不準確。後來,曹魏很快被司馬氏篡奪,曹氏王朝存在四十多年便退出了歷史舞台。
奢則不孫①,儉則固②;與其不孫也,寧固。
【注釋】
①孫:同「遜」恭順。
②固:鄙陋。
【譯文】
奢侈就顯得不恭順,儉樸就顯得鄙陋;與其不恭順,寧可鄙陋。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