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對微軟說「NO」的人
2024-10-11 17:38:45
作者: 李建珍
2005年開始,中國一家規模2億美元的軟體公司對規模500億美元的世界軟體老大——「微軟」伸出來的收購、投資之手,兩次說「NO」,而大名鼎鼎的「微軟」卻用極大的耐心等待著……
兩年後,2007年11月6日,美國微軟公司CEO鮑爾默乘坐自己的私人飛機抵達北京,與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會面,雙方進行了一次中國本土最大的管理軟體公司與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之間的最具分量的對話……終於,兩家公司的手握到了一起。
這家很「牛」的公司便是中國早期的財務軟體老大,後來管理軟體行業的領頭羊——「用友」公司。
這家「牛」公司的「牛」董事長就是王文京。他出生在江西上饒一個貧困的小山村,1979年,年僅15歲的他考上了江西財經大學,19歲進入國務院做公務員,22歲時,已經是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財務司的年輕幹部。因工作出色,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從貧困農村走出來,做到國務院的機關幹部,他的經歷讓很多人羨慕。
可他,卻在1988年偷偷跑去聽北京展覽館舉辦的一次會議後不久就提出辭職。辭去國務院國家幹部的職務,成了待業青年的他並不像其他人那樣,下海掛靠國有企業,而是註冊了一個在當時看來身份低級的個體戶。然而,這並不妨礙他擁有成為世界級企業家的夢想。
1988年,他註冊了這家稱為服務社的公司——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用友」財務軟體服務社。
那時候,工商部門經常召集個體工商戶開會,一大屋子人,什麼行業都有,賣服裝的,賣電子表、電器的,還有修鞋的、修自行車的,大家在一塊兒開會,王文京的感覺特別好。因為他覺得這些人都很有能耐,憑自己的知識、能力,去勞動、去生存、去發展。
「用友」公司成立一兩年以後,顯示出很好的發展前景,一家國營單位相中了他,想讓他去掛靠,他委婉地拒絕了。
當時的中關村一大批民營科技公司已經成立,聞名中外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初步形成,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也成立了。這裡大部分公司都將目光投向電腦硬體,而王文京卻另闢蹊徑,涉足少人問津的領域——財務軟體!
當時做軟體比硬體艱難得多,因為那時軟體都是隨硬體被免費搭出去,有的人甚至還沒有聽說過「軟體」這個詞。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但是王文京發現中國很多企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方式很原始,就靠手工和算盤,隨著電腦的出現,他們有變革的需求,他覺得應該有專業的公司提供會計軟體、財務軟體。另外,在中關村,買賣電腦已經有大批公司在做,他們再做已沒有什麼優勢。
很快,王文京對市場的判斷就得到了印證。1989年12月9日財政部下發《會計核算軟體管理的幾項規定》,這項試行規定允許不同所有制的公司提供商品化的財務軟體,這種推進市場化的做法給當時的「用友」提供了機會。
20世紀80年代末,他們賣了一套軟體給國旅總社,獲得7000塊錢,大家都非常高興。這7000塊在那個時候講就相當於今天七百萬的單子。
在一間只有9平方米的小房間裡,王文京定下了10年後要達到3000萬的規劃。此外,他還為「用友」定了一個更大的使命目標——發展民族軟體產業,推進中國管理現代化。1995年「用友」提前實現了3000萬銷售額的目標,1997年「用友」的營業額已經超過了1億元,2007年「用友」的年銷售額更是超過了13億,那個使命目標也在一步一步地實現了。
為什麼要定下這麼個使命目標呢?那是在「用友」軟體形勢一片大好的1996年夏天,王文京去東莞,一位經銷商告訴他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東莞的財務軟體越來越不好賣了。因為東莞是改革前沿,所以,王文京敏銳地捕捉到危機。儘管此時「用友」在財務軟體市場還處於成長期,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但他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斷:派公司相關人員做專項調研,然後決定從財務軟體向ERP、新企業管理軟體轉型。
「用友」自主研發一款企業管理軟體,歷時3年,耗資上億,其間還經歷了幾次員工集體跳槽的情況,可產品上市後卻出現了持續7年都呈虧損狀態的狀況。當周圍的人多次建議放棄這款產品時,王文京卻始終沒有動搖。而正是這次轉型,使得「用友」從全國財務軟體市場的老大,又一躍成為中國管理軟體行業的領跑者。
2000年,那麼一批只有財務軟體、沒有別的管理軟體的公司最後存活不下去了,有的倒閉,有的轉行,有的被「用友」收購。2002年,「用友」成為中國ERP管理軟體市場的第一。
2007年3月22日,用友軟體園正式開園。這裡是亞洲乃至亞太地區最大的管理軟體產業基地——用友軟體園,規劃總面積達到了40萬平方米,能容納1.2萬人同時辦公。在這個軟體園裡,王文京正編織著他的世界級軟體企業的夢想。
專注地做一件事,才能夠集中所有精力,對事情做出準確判斷,才能把握機會,調整節奏,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