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情緒穩定> 靜下心來,專注一件事就是修行

靜下心來,專注一件事就是修行

2024-10-11 17:37:15 作者: 曉君

  專注是把注意力聚焦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對信息的接收速度接近於處理速度。一分一秒都不分神的專注是不存在的,每個人都有不專注的時刻,可怕的是長時間不專注。

  社會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優越的生活,可是人的內心卻越來越焦慮。我們想要努力提高自己,就關注了很多公眾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很多東西。然而越努力越焦慮,學得越多,覺得自己差得越多,平靜的內心也會莫名掀起陣陣波瀾。其實一切都沒有變,因為失去了專注的心態,才會不停焦慮。

  辛姿決定利用空閒時間看看書,讓自己充實起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職場競爭力。休息日下午,她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在書房裡坐下,剛拿起書,手機就「滴滴滴」響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迅速回復完幾條消息,還沒有看十頁內容,突然想洗個蘋果,邊吃邊看。洗蘋果時,一抬頭發現電視裡正在播放自己喜歡的偶像劇,男神在裡面。

  「今天任務是看書,可是看一會兒電視也沒事。」辛姿自言自語,一瞬間就做出了決定。電視看完了,也該吃晚飯了。半天時間下來,她一頁書也沒看。

  想靜下心來工作時,總惦記著下班後的聚會;想要好好陪伴家人時,微信總是來消息。我們一邊分著心,一邊應付著差事。資訊時代里,所有人都養成了一心多用的習慣。一心多用看似把所有事都做完了,但是一件也沒做好,我們不會因為完成任務而充實,反而覺得在虛度生命。於是生活里出現了一種惡性循環:總有很多事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精力不集中,時間被碎片化,我們想要改變迷茫和焦慮卻又無所適從。

  精力、獨立思考能力總是被無窮的想法衝散和稀釋,我們總是在環境的驅使下堅定方向,又失去方向,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迷茫的年輕人在一個崗位幹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枯燥無味,便投奔於最熱門、最賺錢的行業,以此循環,工作換了又換,好幾年過去了,什麼都懂點,但樣樣都做不好。這樣的情況源於不專注,我們總埋怨選錯職業,卻忘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用功嗎?如何用功?」禪師回答說:「用功,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那人笑問:「所有人不都是這樣嗎?難道都和大師一樣在修行?」禪師回答:「不同,他人吃飯時不肯專心吃飯,百種思索;睡覺時不肯專心睡覺,千般計較。專注於當下才是真正的修行。」

  現在的人確實如此,吃飯時想著方案怎麼做,睡覺時夢著會議上怎麼說,我們這麼用心工作,卻換不回一絲喜悅,儘是抗拒與憂慮。專注是最好的修行,不必做完很多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只需心無旁騖地做好一件事情,幾乎所有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有位麵包師手藝非凡,他能做出整個小鎮最好吃的麵包,但沒人知道秘方是什麼。一個年輕人前來拜師學藝,見識了師傅製作麵包的全過程,並沒有特別之處,但做出來的麵包口味確實獨特。

  年輕人疑惑地問:「為什麼你做的麵包與眾不同呢?」麵包師說:「世間美食眾多,我只擅長做麵包。專注才會擅長,擅長了就會更專注。麵包的製作方法相同,但是我專注於揉面力道、加水量、烘烤火候等每一環節,將所有環節發揮到極致。這些不起眼的差別讓我獲得了優勢。」

  年輕人明白了秘方不在表面,而在於專注地將擅長之事做到極致。後來,他終於也成了有名的麵包師。

  曾國藩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成就的關鍵就是專注於一點。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一個領域努力五年時間,至少他會在這一領域非常擅長。只是我們現在已經習慣了正事上不專注,而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過於專注,手機響了我們趕緊拿起來看看,手機不響也會去看。如果把看手機的專注應用到工作中,一定能成為領域內的專家。

  科學研究發現,強大的專注力可以有效管理生活,讓人對生活充滿熱情。面對壓力事件時注入專注力,就能從中獲得樂趣,減壓的同時提高效率。而且越是專注一件事情,對外界的抗干擾能力越強。

  專注力的發揮有賴於大腦活性。持續工作一段時間,感知到大腦遲鈍後,不妨讓大腦休息片刻,阻止精神和情緒壓力的積聚,恢復大腦活力。

  記得一次只認真做一件事,行動前做好計劃,避免精力的不合理分配而影響效率。還要牢記專注是深度思考,是深挖事物本質的動力,而不是盲目偏執。還不可忘記要儘可能培養對事物的興趣,心甘情願的專注比壓抑情緒更有效果。

  不要試圖將各種事務一口氣壓縮處理,這只會給心理徒增壓力,造成效率低下。不如專注做好每件事,維持平和的情緒狀態,方能事半功倍。


關閉